1. 杭州疗养心得怎么写
疗养心得体会
2003年,我市司法警察接手死刑执行工作,两级法院司法警察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执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然而,长年在法警岗位上工作,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在岗法警的战斗力。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娄底法警支队组织警队在岗时间长、死刑执行次数多的法警进行疗养。9月22日在支队长李建湘的带领下,得以成行,先后赴重庆、三峡等地疗养。
旅游是人们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并从中感受其丰富内涵的一种娱乐行为。通过游山玩水,探古涉奇,傍文及艺,临宫览寺等诸种形式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好奇心,增长了知识,而且促进了身心健康,利用旅游活动来调节心态,解郁强身,可称之为疗养的上佳方法。
通过参观渣滓洞、白公馆,了解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们在献身革命实践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一笔笔宝贵的财富。“爱国、团结、奋斗、奉献”是红岩精神的精髓,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参观,我们感悟到中国革命事业的先辈们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他们的人格品德仿如眼前般清晰和让人敬佩。我们将努力弘扬红岩精神,坚持干好本职工作,听从指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出色完成法律赋予我们的使命。
可以按照此种格式,依照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一下
2. 读后感或读书笔记怎么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3. 看史铁生简介感想怎么写
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1972年因病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到1981年[2]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癌症去世的母亲。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
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
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
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
《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小学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课本18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上海市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9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文第7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 作品《合欢树》被选入上海市语文新教材高一年级上册第5课。
作品《第一次抱母亲》被选入江苏省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书第13课。 [编辑本段]【史铁生作品】 著名作品 《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记》 《奶奶的星星》 《来到人间》 《合欢树》 《病隙碎笔》 《毒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钟声》 《午餐半小时》 《我的丁一之旅》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 作品总目 (截止至2004年) 1。
插队的故事(小说)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2。
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 宿命的写作(散文随笔)(约140000字) 《。
4. 如何写读后感,并要范文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
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分享 ——读《夏洛的网》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夏洛的网》,它令我心潮澎湃。
这本书主要写了小女孩弗恩就下了一只落脚猪,当她把猪养到父母不同意再养时,送到了朱克曼家的。
5. 写读后感
编辑词条 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如何写读后感?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6. 拓展训练后的感想
原发布者:abc746459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每一次经历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每一次挑战都值得我们去努力。周末,我有幸再一次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活动的体会与分享:一、重视团结。团结合作,对于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个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培训中“铁人三项”、“鼓动人心”等活动让我再次充分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队友的齐心协力我们是无法完成任务的。特别是在“鼓动人心”活动中,在一开始的训练当中,我们是处于劣势的,竞争团队—风之神队在前5分钟颠球已经超过40个,我们还在20个以下徘徊,甚至有那么一分钟注意力全转向他们的训练还发起了呆。后经过队长的点醒,大家积极查找问题,补缺不足,不气馁,不放弃的训练让我们在整个活动中后来居上,四次颠球总数200的任务,我们在一次颠球中就突破到278并顺利完成了任务。对每一个个体而言,与其他团队成员团结合作同样重要。“独木难支”,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十分弱小的,只有在其他同事或部门的合作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重视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二、善于创新。按照既有的思路和方法行事,工作难有进展。只有不断创,才能提升效率,推进工作。在“荆棘排雷”的挑战中我们虽然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取雷成功,但是用时过多!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没有创新,而是按照教练提供的方法。以往工作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既有的方式
7. 毕业感想,征集学习完美容后的感想
根据中国美容业的第一份学术报告——《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目前美容消费已成为中国居民继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另一大消费热点。
对此,专家认为,美容业是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最可观的就业门路,尤其是那些在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后仍然一无所获、就业前景渺茫的大学毕业生,不妨将视线转向这些新兴职业。影星影星潘虹、胡静来校参观与校长合影!
香熏师
内地市场仍为空白薪资高过美容师
目前,“芳香疗法”正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接受和追捧,与此相关的职业在2005年被国家纳入新职业的范围中,其职业定义为:使用天然植物精油和其他芳香植物材料,通过自然景观、香熏、水疗、按摩等多种方法,为宾客进行身心保健的人员。
据悉,国家保健专业委员会比照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香熏师数量,预计未来5年内从业人数将会高达百万人,而目前内地几乎是空白,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香熏师在业务专业性方面要比一般的美容师更容易取得企业的认可,因此薪资待遇也比美容师胜出一筹。
据雅兰美业职业培训学校罗漪棋老师介绍,香熏师的职位发展有很多等级层次,比如自己创业的人,可开设自己的工作室甚至美容厅;而那些受雇于温泉疗养地或美容厅的人则可成为部门主管,甚至整个温泉疗养地或美容厅的主管。随着技巧和知识的增长,一些人成了顾问或作家;一些人开发自己的美容或治疗产品;一些人致力于种植植物——精华油的原料;还有一些人从事分馏、分析或混合油的工作。
8. 以孝为周记怎么写
具体结构可如下:用2~3个具体事例引出孝这个话题,尽量简短,然后联系当今的孝的事例,如田世国为母捐肾,及一些不孝的现象,发表感想,提出解决措施,如加强宣传,树立模范等。
参考事例如下: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9. 随笔是什么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精品中小学资料 怎样写随笔1、写小事。
2、论是非。3、看社会性。
4、写“语感”随笔。写小事宿舍里有没有可写的东西?例如有人睡懒觉,有人好吃,有人讲究梳妆打扮,有人吵架……教室里有没有可写的东西?譬如某老师今天穿得很特别或讲课令人忍俊不禁,某同学听课酣然入梦或回答问题吞吞吐吐……厕所里有没有写作的素材?比如墙壁上写着“大便固不可少,小便也别有风味”之类的打油诗……总之,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写的东西多的是。
比如针对宿舍里“有人经常使用他人东西”的不良风气,有的同学留意观察,用心思考,这样写道:“就拿使用别人的脸盆来说吧,并非别人的香些、好用些,而是因为:一是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带脸盆到学校,专门使用别人的;二是有脸盆,但留着不用,使用别人的就不会顾及别人的脸盆的损失,使用起来想用多大劲就用多大劲,不用时一脚就把它踢开,方便极了。染上这种生活习气的人,步入社会,不成‘恶霸’,也是一个极端自私分子!”论是非针对一位女生在食堂门口买菜插队的现象,有的男生认为“插队被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却没有一次看见是女同胞被抓的”,并发出“值日老师们‘重男轻女’”的慨叹。
而另一位女同学却对此很有些异议:“其一,‘不抓女生光抓男生’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我就眼见不少插队女生被抓,如……其二,讲插队,女孩子哪里是男子汉的对手?纤纤弱女哪里敌得过彪形大汉?君不见,平日里男生你推我挤看从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