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配凑法
配凑法又叫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
2. 配凑法到底怎么弄
配凑法是将函数的左右划归统一,统一的因子就是函数括弧内的多项式。因此把函数括弧内的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把右边的多项式化成仅含有它的多项式的和即可。
这个例子中,把(√x - 1)看作一个整体,把(x+2√x )化成仅含有(√x - 1)的多项式的和即可。
x+2√x=x-2√x+1+4√x-4+3=(√x - 1)^2+4(√x - 1)+3 常数项可以看作(√x - 1)^0的倍数
所以可以得到
f(√x - 1)=(√x - 1)^2+4(√x - 1)+3
也即f(x)=x^2+4x+3
定义域的确定
因为√x - 1>=-1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1,正无穷】
3. 函数中配凑法与换元法区别
换元法和配凑法在数学运算、分析中经常用到. 相比较而言,配凑法是一种巧算方法.运用配凑法需要积累一定量的、相关的运算、分析经验,也就是要能够预见配凑前、后的结构和形式的变化,必须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凑(当然也可以试探性的凑). 而换元法,适用于很多场合.换元法在根本上并没有起到解题的作用.有一种换元如:t=e^x,就像把部分已知条件包装起来.这样,在解题分析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计算.还有一种换元,是为了方便思维的逆向分析.如换元:t=x-π,用x表示出t后,就可以由f(x)得到一个新的f(t)函数等.这里换元就像一种桥梁. 配凑与换元的区别就在于,配凑是一种巧算,而换元是通用的简化运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