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
“
佛,从‘人’,从‘弗’;‘弗’表否定,为‘不’之意。‘人’‘弗’相合,意为‘佛’不是世俗中人,而是智慧之人,觉悟之人,觉行圆满之人。‘佛’字左半
部分以‘人’字作为部首,突出了学佛之人首先要把做人放在首位,要做一个慈悲善良之人。‘佛’的右半部分由‘弓’、‘丿’、‘丨’组成,‘弓’字弯弯曲
曲,喻示从凡间到极乐世界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成佛需要经过众多劫难。才能脱离生死苦海,摆脱六道轮回,最终到达涅磐的彼岸——极乐世界。修行的目的是要
由迷钝到开悟,由愚痴到智慧,由凡人到圣人,因此
'弗'中之‘丿’为邪,‘丨’为正,‘丿’‘丨’穿‘弗’而过,表示不论是正人邪人、善人恶人,只要能弃邪归正,弃恶从善,摒除‘贪’、‘嗔’、‘痴’,
向往‘真’、‘善’、‘美’,均可成佛。”
梵文音译而得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或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修行到所有功德都圆满。本来佛有一万种名号,后来人们愚钝了,就慢慢简略为十种名号。中国人常说,佛法无边,‘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义是‘智慧’,‘觉悟 ’。当年为什么不直接翻译成为智觉?而用这个佛字?这是因为中国文字中没有相当的字汇能够对等的翻出来,因为‘佛’这个字含有多义;它所含的智慧之义绝对不是我们一般所指的智慧,而是究竟圆满对宇宙人生彻底明了的智慧,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无所不知的智慧。而我们中文里‘智觉’二字都没有圆满的意思,因此采取音译再加上注解,通常讲佛智有三种,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些都是佛学专有的名词,这三种智,以现代哲学名词来说,一切智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对于宇宙万有本体彻底明了通达,而且非常正确,这种智慧,佛教里称为一切智。第二种智叫做道种智,道种智是知道宇宙一切现象,这个现象太多,例如:动物、植物、矿物、森罗万象,无量无边,这些东西从那里来?什么道理来的?怎样演变的过程成为现在这个状况?将来的演变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些完全明了与通达的智慧叫做道种智,也就是知道宇宙万有的现象。第三种智慧讲一切种智,就是本体与现象,它是一不是二,这个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智慧,它不是偏在一边,而是对整体完全通达明了,这样的智慧才是圆满的智慧。智慧的作用就是觉悟,就是觉而不迷,对于人生宇宙、过去、现在、未来,通通明了一点都不迷惑,这才叫觉,所以智是体,觉是用,在生活起作用,我们称之为觉,觉是智的作用。以上是对佛这个字简单的说明。起作用是觉,那么觉必定有对象,所以觉是能觉,能觉是自己有智慧,大智大觉,所以佛寺有很多名‘大觉寺’,大觉就是佛的意思,觉的对象我们用一个总代名词,这个代名词就叫做‘法’,‘法’字的内容就包含宇宙万有,用一个代名就统统把它包括尽了。佛法简单讲,有四种:心、境、事、理,这四大类把宇宙一切万法都包括在里面;心就是思想、见解,例如我们讲心理,精神这部份。除此之外,境就是境界,例如我们今天所讲的物质。精神物质,现代科学把一切万法分为这两大类,就是佛法里讲的心、境,或者是心、色,心经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色,这个色指的就是境界,也就是物质,与一切事,一切道理,所以这个‘法’字可以说把宇宙万法都涵盖尽了,这是我们觉的对象,叫做所觉。
2. 为是其智佛若与中的弗是什么意思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3. 佛怎么理解 专业这个词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音译的,取它的读音。就像我们称公共汽车是“巴士”,巴士就是英语BUS的读音。佛翻译成华语就是“智慧”、“觉悟”的意思。
为什么译经的大师,没有把佛直接翻译成智慧、觉悟呢?把佛教称为智慧教育、觉悟的教育,这样我们一听就清楚了,不至于听到很玄乎,让人们不能明白。
玄奘大师说“五不翻经”,在五种情况下不能翻译。第一种就是尊重不翻,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父母养我们的身命,佛养我们的慧命。慧命比身命更重要!因为众生如果活得很苦,这样的身命是没有价值的。佛陀的教育,给众生无限的光明,帮助众生脱离轮回、离苦得乐。因此佛对众生的恩德超过父母,理应尊重,是故不翻译。在我们中国的文字里没有这个字,只有“弗”字,因为佛是人,就写作“佛”了。译经的大师特别造了这个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智慧、觉悟还不能尽“佛陀”这一名词的含义!智慧、觉悟在佛经里叫世智辨聪,世智辨聪不是好事情!是八难之一!换句话说,有了世智辨聪对恢复我们的佛智是大障碍!译经的大师怕我们把佛智理解成一般的智慧,所以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