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2. 为什么中国的拼音和英语小写字母一样
汉语拼音只是与英语使用相同的拉丁字母,没有太多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1949年10月成立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1952年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设立“研究并提出中国文字拼音化的方案”的“拼音方案组”,几年中拟订了好几种以汉字、草书笔画为字母的民族形式拼音方案。
1954年12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组织“拼音方案委员会”,由吴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黎锦熙、罗常培、丁西林、韦悫、王力、陆志韦、林汉达、叶籁士、倪海曙、吕叔湘、周有光为委员,在民族形式字母的方案之外,研究制订采用拉丁字母的方案,最后确定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 1956年2月,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第一个草案发表,使用了6个新字母。
经过征求全国意见和**“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的审订,1957年10月拼音方案委员会又提出完全采用拉丁字母的修正草案,也就是今天的汉语拼音方案。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汉语拼音方案兼收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威妥玛式拼音和注音字母之长。
方案中ㄐ、ㄑ、ㄒ用独立字母 j、q、x表示,是为了使全部声母没有同符异读的不便。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以后,秋季开始在全国小学教学。
小学生入学,先学汉语拼音字母,然后用拼音字母帮助识字。同时在推广普通话和外国人学习汉语方面,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学习的工具。
现在拼音字母已经普遍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用于各种产品的型号标记,用于辞书和百科全书的条目排列顺序, 用于书刊的索引 ,用于视觉通信和无线电报,用于聋人的手指字母。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书写。
3. 先人是什么意思
先人,指祖先;古人。常指已死的父亲。见唐 韩愈 《感二鸟赋》:“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
解释
[ancestor]∶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my late father]∶专指已故的父亲。
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先人还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有另一种说法广泛的用于四川,重庆地区:诙谐地称同辈为先人,不含贬义一般用于抱怨,无奈的场合。
在先人前面可以加形容词修饰,一般为“小”先人。用法相当于北方朋友间戏称的“家伙”。
在甘肃、陕西,先人指的是"祖宗",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说"羞先人"、"亏先人",意思是贬义的,就是丢老祖宗的人。
4. 用拼音怎么写
是: yòng
一、用的释义:
1、使用。
2、费用。
3、用处。
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
二、用的组词:
用品 、不用 、用力 、选用
日用 、用处 、中用 、用心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相关组词:
1、备用[bèi yòng]
准备着供随时使用。
2、启用[qǐ yòng]
开始使用。
3、零用[líng yòng]
零碎地花(钱);零碎地使用。
4、用工[yòng gōng]
指招收工人或使用工人。
5、用户[yòng hù]
指某些设备、商品、服务的使用者或消费者(多指长期或定期的)。
5. 夯的拼音怎么写
夯
bèn
<;形>
同“笨”。笨拙 [stupid]
小儿蠢夯,自幼失学。——《儒林外史》
又如:夯汉bai(干粗笨体力活的人);夯货(笨货;蠢人)
另见hāng
夯
hāng
〈动〉
用重物把地或其他粒du状材料砸密实 [ram]。如:把土夯实;夯硪zhi(砸压)
[方]∶用力猛击 [pun]。如:举起拳头向下夯
用力扛东西 [shoulder]
夯,大用力以肩举物。——《字汇》
自家闺阁中物,不肯dao放下,反累及他人担夯,无乃大劳乎!——明·净善集《禅林宝训》
捞取版 [fish for;gain]。如:夯市(纵兵大闹街市)
充胀权,胀满 [swell]
有口难言,气夯破胸脯。——元·王实甫《西厢记》
6. 吴婢赖 的拼音怎么写
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ī):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jiè):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 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 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参考答案:
一、1.典当、抵押 2.弯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