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什么战国,楚国,卫国的卫怎么写
卫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侯爵。
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的濮阳、河北的邯郸、邢台一部分、山东的聊城西部一带,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
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
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国覆亡,其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今沁阳),卫也就名存实亡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2. 古代的,什么战国,楚国,卫国的卫怎么写
卫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侯爵。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的濮阳、河北的邯郸、邢台一部分、山东的聊城西部一带,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国覆亡,其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今沁阳),卫也就名存实亡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3. 魏国的魏字是'卫.字还是.魏.字
春秋时期
卫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文王第八子)于康邑,史称康叔。后周公旦(文王第四子)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三国时的魏国,220年由魏文帝曹丕,265年魏元帝曹奂时灭亡,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逝后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武皇帝。
4. 卫国,是哪个朝代的
卫国,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封,康氏、卫氏、子南氏、冷氏始祖康叔为卫国第一代国君。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新乡附近。
周公旦摄政时期,管叔、蔡叔作乱,而周公勘定内乱,命齐、鲁、燕诸侯平定夷狄之人,将原本管蔡监管的殷商之民迁到卫,立康叔封为伯,治理卫国。周公旦对这个弟弟十分的照顾与爱护,亲自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治国的条陈文章,交给康叔封,让他据此治理卫国之人又云“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可知康叔封是卫侯
5. “卫”姓是卫国后人吗
一、姓氏来源:来源于周国封地。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九子康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典籍《辞源》记载:“卫,古国名。
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
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始皇既统一。
全国独置卫郡,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卫,姓。
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子孙以国为氏。”周成王姬诵元年(公元前1043年),商纣王之子武庚联合管叔、蔡叔等叛乱,到了周成王姬诵三年(公元前1040年),周公旦平定叛乱,之后将黄河与岐河之间原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地“康”及遗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祺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给周文王的第九子姬封,使这七族商遗民成为姬封的臣民,因此姬封又称康叔,他后来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创国号为卫,因此又称其为卫康叔。
在周公旦在晋封姬封为康叔时,曾作文相诫,这就是著名的《周公康诰》。卫国强盛时,疆土有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山东省西部一小部分,与晋、宋、齐、鲁等诸侯国相邻。
由于卫国居于周王朝的北方,与狄族为邻,经常遭到狄族人入侵。春秋中期,卫懿公姬赤执政时期(公元前668~前660年在位)喜好养鹅,且淫乐奢侈。
他养的鹅都有禄位,可以乘大夫一级的车出入宫门,大臣百姓非常不满。周惠王姬阆十七年(卫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狄族人大举进攻卫国,卫懿公号召国人抵抗,国人们却说,您的鹅有禄位,让鹅去战吧。
因此卫军将士全无斗志,结果卫懿公被杀,全军覆灭。狄族人攻入卫都,抢掠一空。
后齐、宋两国出兵援救卫国,立卫戴公姬申于漕(今河南滑县旧城),于是漕成为卫国的第二个国都。周惠王十九年(卫文公姬辟疆元年,公元前658年),卫国在齐国的帮助下重新建国,建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
卫国在楚丘时由卫文公当政,卫文公接受亡国教训,修明政事,奋发图强,重整军备,使国力、军力大增。周襄王姬郑十年(卫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42年),北方的邢国联合狄族人再次攻卫国,遭到了卫国的强力反击。
(公元前635年),卫国一举攻灭了邢国。周襄王二十三年(卫成公姬郑六年,公元前629年),为避狄族人的骚扰,卫成公又将都城迁于帝丘(今河南濮阳)。
卫国虽为周王朝的十二诸侯国之一,但却是一个相对比较弱的诸侯国,常受其他诸侯国的支配。进入战国时期以后,卫国国力更弱,无法抗拒七雄的进攻。
到先秦时期的秦昭襄王赢则五十三年(卫怀君二十九年,魏安厘王魏圉二十三年,公元前254年),魏安厘王派军队攻占了濮阳,卫国成为魏国的附庸国,仅有濮阳一城之地。秦王赢政六年(卫元君十二年,公元前241年),秦国攻下魏国的朝歌和濮阳,将濮阳作为秦国东郡的治所,迁卫元君及其支属于野王(今河南沁阳)作为附庸。
故而,在秦国灭六国时期并未触及到卫国公室。直到秦二世嬴胡亥元年(卫君姬角二十一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才废卫君角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因此,卫国实际上是西周最初所封十二诸侯当中除秦国之外最后一个灭亡的诸侯,也是立国时间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卫国自姬封于公元前1045年开国,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姬角为庶人,共历四十二代君王,八百三十六年国祚。
卫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卫氏,世代相传至今。卫氏族人大多尊奉卫康叔(姬封)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汉朝时期朝鲜半岛卫满朝鲜,属于以国名为氏。卫满朝鲜,亦称卫氏朝鲜,公元前195~前108年,是汉朝初期由故燕国流亡者姬卫满推翻了原朝鲜半岛上的箕子朝鲜自立的一个政权,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但是对建国过程目前没能够考古学的考证。
卫满朝鲜在早期自称为韩王。在战国时期,燕国在全盛时期势力曾一度进入朝鲜半岛,其地域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亦归入秦朝的统治之下。
据史籍《史记》的记载,汉朝初期,有一个名叫卫满的故燕国人,原来是燕王卢绾的属下。后燕王卢绾背叛汉朝,汉高祖刘邦率军镇压,卢绾亡命匈奴,卫满亦一同前往。
后卫满带同千余名党徒进入朝鲜半岛地区。卫满率领部属刚到朝鲜时,曾得到朝鲜王箕准的礼遇。
箕准曾拜他为博士,赐给圭,封给西部方圆百里的地方。箕准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通过卫满来为他守护西部边境。
然而卫满是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利用封地为依托,不断招引汉人流民,积聚自己的政治、经济力量。汉惠帝刘盈元年(公元前194年),羽翼已丰的卫满派人向箕准假传汉朝要派大军来进攻,请求到准王身边来守护。
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机率军向王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国号仍称朝鲜,历史上称其为“卫满朝鲜”。
箕准战败后,逃到了半岛南部的马韩地区。卫氏王朝建立后,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与西汉燕地相邻。
此时正值西汉惠帝时期,天下初定,辽东太守经汉廷批准,主动与朝鲜国王卫满相约:卫满为汉朝藩属外臣,为汉朝保卫塞外,不使汉朝边境受到侵犯;塞外各族首领朝见汉朝天子,以及各国与汉朝通商,不许从中阻扰。作为回报,汉。
6. 吴文婷用英文名怎么写并怎么读简单又好听的
Wendy 温迪 来源:条顿 名人:,张雯婷 GWENDOLYN,WANDA的简写。大部份的人认为WENDY是矮小可爱的女人,既友善又甜美。有的人却认为WENDY是具野心,无礼又傲慢的女人。游逛者
--------------------------------------------------------------------------------
Wenshy 雯茜
--------------------------------------------------------------------------------
Werner 弗纳尔 来源:德国 卫国卫邦,御侵略之人。
--------------------------------------------------------------------------------
Wesley 韦斯莉 (老式英语)来自西方草原。WESLEY这个名字给人两种印象:一种是被宠坏,甜美自大的娘娘腔。另一种则是年轻有着顽皮个性的专业人士。
--------------------------------------------------------------------------------
Whitley 惠特蕾
--------------------------------------------------------------------------------
Whitney 惠特妮 美丽的岛
7. 吴起者,卫人也的译文
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国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吴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国。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他和母亲诀别时,咬得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决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曾子瞧不起他和他断绝关了师徒关系,吴起于是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侍奉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国的名声,那么各诸侯就要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对此心有疑惑,就辞退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文候贤明,想去侍奉他。
文候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于是魏文候就任用他做将军,攻打泰国,夺取了五府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褥垫,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的,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么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以前吴起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
因此,我才哭他啊。”魏文候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泰国和韩国。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扩展资料《孙子吴起列传》是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
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作骨贯穿始末。作者把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国度的三位军事家和许多的人物,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事件,通过“兵法”连缀一起,戏剧性地刻画了多种栩栩如生的性格,诸如孙武执法如山不苟言笑,吴起求将杀妻、“啮臂而盟”,庞涓妒嫉,形象鲜明又各具特征,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它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吴起列传。
8. 卫人好狸猫文言文翻译
白话释义: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他对于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只爱好养猫。猫是捕鼠的动物,他家养了很多只,家里周围所有的老鼠将要被猫捕完了。猫没有吃的了,饥饿得整天嗥叫。
束氏每天到集市上买肉喂它们。猫生了儿子又生了孙子,因为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上还有老鼠,只知道饿了就叫,一叫就得到肉吃。吃完肉就懒散地走走,非常快乐自在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正遭鼠患,老鼠成群的跑来跑去,有的甚至落入缸里去了,读书人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用来去除鼠患。
猫看见老鼠的两只耳朵高高的竖立着,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样贼亮,还有红色的胡须,又发出吱吱的乱叫,猫心里想老鼠是奇怪的东西,猫随着缸里老鼠的行走在缸口沿上走动,就是不敢下去捉老鼠。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了进去。
猫十分害怕,对着老鼠哇哇大叫。过了很长时间,老鼠估计猫没有其他的本领,就去咬猫的爪子。猫吓得奋力跳出了缸。
原文: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唪。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此文出自西周卫武公所写的《卫人束氏》。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卫武公在位时期,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后因勤王有功,升为公爵。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谥号武公(全谥睿圣武公),其子卫庄公继位。
卫武公(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卫氏,名和,是卫厘侯之子。卫厘侯四十二年(公元前813年),卫厘侯去世,和的哥哥太子余继位,史称卫共伯。
和的父亲卫厘侯在世时,非常宠爱和,所以赐给和许多财物,和便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卫厘侯的墓地前袭击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
卫国人将卫共伯安葬在卫厘侯墓的旁边,给他上谥号为共伯,而拥立和继任卫国国君之位,史称卫武公。 卫武公继位后,施行先祖卫康叔的政令,使卫国百姓和睦安定。
卫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卫武公得知消息后,马上率领卫国的精兵强将,协助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平息犬戎叛乱,并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此为东周之始。周平王因卫武公功勋卓著,于是提升卫武公的爵位为公爵。
卫武公九十五岁高龄时,告诫卫国百姓说:“从卿以下到大夫和众士,只要在朝中,不要认为我年老而舍弃我,在朝廷必须恭敬从事,早晚帮助告诫我;哪怕听到一两句谏言,一定要背诵记住,转达给我,来训导我。”
于是,在车上有勇士的规谏,在朝廷有官长的法典,在几案旁边有诵训官的进谏,在寝室有近侍的箴言,处理政务有瞽史的引导,平时有乐师的诵诗。史官不停止书写,乐师不停止诵读,用来训导进献,卫武公于是作《懿》这首戒诗来自我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