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偏心的作文
妈妈,你真偏心
我家里一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我。我是家人里最小的了,可是我以前都以为爸爸、妈妈都是对小的更好,我没有感到妈妈有偏心。
我从8岁开始,我渐渐懂事。我8岁那年,我妈妈就去外面打工了,我爸爸也去打工了。我就只好跟着舅舅生活了6年,一直到现在。而我哥哥就能在每学期结束、放假的时候都可以到妈妈打工的地方去。我,妈妈从来都不叫我去。从这件事中可以反映我妈妈的偏心。
快要过年了,妈妈带着我们去城里买东西。在那个时候,哥哥看了一双鞋子很漂亮,于是问老板这双鞋多少钱,老板回答说:“上面有标价。”我走上前一看,137元。这时,我就说:“怎么这么贵?”我叫妈妈不要买这样贵的鞋。可是我妈妈看着我哥哥,我哥哥却有点不高兴,于是妈妈就去跟老板讲价时,老板说:“最低85元。”妈妈就买了下来;可是我也看中了一双鞋,也很漂亮。我叫妈妈买,我妈妈好像是不高兴的,我走过去看了一下那双鞋的价钱,只需要48元,我叫妈妈买,妈妈却说:“这么贵的鞋,你还说要买。”妈妈不肯给我买,于是,我真正体会到了,妈妈对哥哥多么好啊!妈妈是多么的偏心!
不仅在穿着上偏向哥哥,在吃的方面也偏向哥哥。
每当吃饭的时候,更好吃的菜妈妈都给哥哥吃,我坐在那里,觉得很孤独,我看着哥哥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心里是说不出的悲哀。在哥哥读中学的时候,生活费每周比我多六七块。他还不要补课,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妈妈是非常的偏心,我真的很想,找一个机会来,问妈妈一声:“妈妈,你真偏心!”
这是我心中印象最深的事了,妈妈的偏心,使我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啊!
2. 写老师偏心的作文 400字
这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可是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今天中午,爸爸说:“今天下午你去接弟弟。”我高兴的蹦了起来,因为我又可以和弟弟疯狂的玩了。
我上学的时候赶紧叫爸爸给一元钱,我说接弟弟的时候,弟弟又要买东西,如果不买的话,您知道他会“哇哇……”的哭。爸爸听了就给了我一元钱。我匆匆的走到学校,可是我刚坐到座位上就听见“上课时间到了,请做好准备!”心想,真的是太巧了,呵呵!
上第一节课时,我把钱放在文具袋里。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下课了。我和几个好朋友玩了起来。
不知不觉,转眼就到了最后一节课了。我把文具袋打开,发现自己的钱不在了,我赶紧问同座的同学,问她我的钱是不是你拿了,她满腔怒火的说:“我的九元钱也不在了。”我去给班主任讲了,班主任却说:“是谁叫你把钱放在文具袋里的,不在了有了找我?自己去找”此时我的心里在想:原来班上也是有一个同学,钱也不在了。班主任叫我们马上去找。反而威胁我们没有找到就不准回去。过了一会不知道是谁,把钱放到了讲台上。
此时我只想说一句话:“老师你可真偏心。”
3. 以偏心为话题的作文
下面是一篇四川高考作文,请参考:
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偏见之于看风景,是大有差异的。风景没变,但倘若看风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镜,景致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见的人当然全是有心的,并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为榜样,主张“心外无物”,看东西想问题时不免给自己的心加装一副有色眼镜,然后再将头缩于腹内,如同刑天之民,视听蒙蔽,如此一来,偏见就形成了。
我们每个人在环境一样,心境不一样时,一个个偏见便会从心灵的墨镜后“倏”地钻
出来,同样一个晚上,“欢愉嫌夜短,沉闷嫌夜长”便是这个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语中的“喜乐”(bonheur)便是由“好”和“钟点”两个词组成,而德语中的“沉闷”(langweile)据字面上解释却是“长时间”,个把钟头说不上长,也谈不上短,但正由于心灵的偏见,愉悦和沉闷也便应运而生了。
“偏见”和“偏爱”如同孪生兄弟,是分不开的,“偏爱”必产生“偏见”,而“偏见”又偏爱所偏爱的。雪莱的《赠珍妮———一个回忆》中对啄木鸟的描写中道:“鸟鸣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观与前面二位大相径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后人讥为拙笔,可见针对鸟叫,王安石认为是大煞风景的“鸦鸣鹊噪”,而雪莱和王籍则推为“莺啼燕语”了。
我们怕偏见,更怕偏见多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无端地怀疑自己,但更多的却是怀疑别人,又常常摸着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镜,常常按住心灵的缝隙,以防“偏爱”乘虚而入,“偏见”乘虚而出。但长久这样折腾下去,不免身心俱困。于是又产生一个偏见:“我公正得很!没有偏见!”
叔本华在《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写道“思想家应该是聋子”,此话大有道理,否则耳根不清净身心受玷污,必产生偏见,继而产生假道学。但这只是被迫防范偏见。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长心了。钱钟书说人人都有偏见,因为人人的心都是长在左边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产生偏见,偏见侵蚀我们的头脑,于是思想也有所偏,这便是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写“地狱里连太阳也是冷清清,静悄悄”的和“魔鬼偏爱牛,所以常现牛形”的缘故了。
心是长不回正中间的了,所以,我们想东西时不妨少用心而多用点尚未偏倚的大脑,便可杜绝偏见。当然,心上的有色眼镜是一定要取掉的,据艾克曼1830年同歌德的谈话中所述,歌德最讨厌戴眼镜的人。
2、做人不要抱着偏见不放
所谓偏见,就是人们对事物持有的某种观点和信念,而这种观点和信念其实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或与逻辑推论相违背。
严重的偏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还会阻碍我们的进步和发展。
无论对人对事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他以前错过,不等于他永远都错,他以前对过,不等于他永远都对。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时候一个单位招聘员工都是看他没有大学文凭,英语达到了几级,也不管这个单位这个职位是否非得需要这样的文凭,是不是非得需要多高的英语水平,总之,就是文凭决定一切。其实很多工作需要的是技能而非那一纸文赁,那张文凭所能证明的只是他的学习经历,并不能说明他是否适应这份工作。中文系的学生不一定擅长写作,学管理的学生不一定都能当企业家。
某文化公司的老板深知能力的重要,他在招聘时打破传统的偏见,新员工进来之前都要进行一番考试,以成绩而非文凭决定是否录取,所以他的记者、编辑很多都不是出自正规院校,但是文笔都非常出色,而且都能吃苦。尤其是一个体育杂志的女编辑,身体患有严重的残疾,这个女孩儿当然不可能考过大学,而且她以前找过很多工作,都被拒之门外。但是这位老板看中了这个女孩儿的文笔和才能,以及也对体育的深深迷恋和理解。于是这个女孩儿成了一名体育编辑,一年以后成了主编,并做得非常出色。
打破偏见,往往获利的是自己。那位精明的老板就是如此,所以在同类杂志中,他的杂志一直都保持了非常独到的品位和特色。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按照习惯来决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定知识渊博;曾经坐过牢的人做事情肯定不牢靠;有钱人家的孩子肯定不会去偷……。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偏见呢?首先要谦虚做人,相信别人的力量,自己并不永远都是对的,别人也不会永远都不如你。再有,就是要有宽容的心态,要接受别人,对一件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不可以盲目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