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祖辈的祭文怎么写
祭文写法
一、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1、上香;2、奠嚼(酒);3、献馔(zhuan)(肉);4、献羹(geng)(饭);5、献帛(钱)
文毕:1、叩首;2、叩首;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二、祭文头尾写法:
(文头):
时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年,岁次□□(年干支),月建□□(月干支),朔日□□(农历初一干支),望日□□(农历十五干支),祭日(干支),葬日(干支),宜祭之良辰也。
孝□□男(女)谨具香烛钱帛,肴馔素馐,一切不典之仪,祭于:
(男)新逝故□□考□公讳□□老大人之灵位前
(女)新逝故□□妣□母□氏老孺人之灵位前
而泣以文曰:
呜呼!
(正文):
…………
(文尾):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2. 祭文怎么写
祭 父 文 时维公元二零零七年元月二十一日,农历丙戌年腊月初三,乃祭奠之期,行奠孝子唐守益,孝女唐守琼、唐守芬、唐守容、唐守谦、唐守岑恭具香烛楮财、时鲜供品。
不腆之仪、置祭于家父唐经科老大人灵前,作揖叩首、低头泣血告慰祭奠之辞: 呜呼!终身难忘冬月廿六日夜,刺骨寒风起,吹散我父与子、女两分离,家父撒手人寰,享年七十七。天地感动、长空倾雨。
较场顶竹木低头垂泪,南广河碧水鸣哀悲泣。我们跪拜家父灵前,痛心疾首、泪如断线珍珠涮涮落地,各自哀声悲啼,多少往事从头涌起。
父亲尚未成年,祖父死去。位居兄长,生活靠你、年少失学,在家种地,栽秧打谷是能手。
犁耙铲搭样样行。家庭重担,嫩肩挑起。
解放六年,命运转机,参加工作,服务乡里。 我们作为您的子女,深感荣幸。
因为您退休前,对待工作,敬业勤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勤政为民。人们常说:唐书记,是好人,为人正直,实事求是,办事公平。
对待同志肝胆相照,对待百姓,平易近人。工作几十年,群众有好评:无论在曹营,还是在德胜;无论在县革委,还是在农委。
都一直保持着**员的先进性。 敬爱的父亲啊!您不但是人民的好公仆,还是我们心中的伟人。
您对祖母很孝顺,您对母亲很坦诚,您对我们尽其心,不求我们都成龙成凤,但要我们堂堂正正地做人。教我们爱文就多读书,爱武就去当兵,再不然就当农民,勤劳能致富,勤劳能生存。
父亲思想观念新,从不重男把女轻。不管是儿还是女,同样对待很公平。
同样关心我们成家立业,同样为我们指点迷津。父亲啊!您是菩萨心肠。
善良品行,不使我们挨饥饿,不使我们受寒冷。就怕我们懒惰,就怕我们生病。
为我们健康成长,确实操了不少心。羊是畜牲,不忘跪乳之恩;鸦是禽类,尚报反哺之情。
我们是人,对您的大恩大德,肯定铭记终身。 父亲啊!您因忽然得急病,奇方妙药也不灵。
天命难违成永别。从今后,要见父亲,除非南柯梦里寻。
跪在灵前泪珠滚,思亲感恩之言难表尽,恭奉清酌敬父亲,盼望父亲来领情。敬爱的父亲啊!儿女们祝愿您一路走好!早登佛国入天庭! 哀哉 尚飨。
3. 祭文怎么写
祭文一般格式及范例
祭文
祭文乃古今丧葬必须之物,虽言文无定式,然其格是不可不知,种类及一般措辞亦不可不知也,故抄录故父之撰文数例,以备不忘耳。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一、起车祭文式
起车祭文,即丧葬时,灵柩欲抬往山上安葬之时,孝男孝女跪拜之时所寄之文,例文如下:
例一:
维
公元○○○○年岁次○○年○○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代大父(或母)谥(或讳)○(姓)公(或○氏)之灵曰:痛维吾父(或母)罔极深恩,未报毫厘,胡云一梦,庵忽辞尘,兹奉灵柩,安葬福岫,灵车既驾,往处幽宅,载 陈牲礼,永诀生天,父(或母)其鉴格耶,尽哀诚
谨告
如上例,“维”字,“某代大父(或母)”,“谨告(或尚飨)”皆在其它行列之上,称为“三开头”,按闽南风俗,子孙辈排列为:不孝男○○,孝妇○○,孝女○○,孝婿○○,孝侄男○○,孝侄妇○○,孝侄女○○,孝侄婿○○,孝孙男○○,孝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孙男○○,孝外孙女○○,孝曾孙男○○,孝曾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曾孙男○○,孝外曾孙女○○等,依此类推。
例二:
维
公元一九八六年岁次丙寅孟春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故父(或母)谥(名)○○(姓)○公(或氏)之灵曰:牛面卜筑,冥宅攸宜,吉辰方届,神明莫留,灵车既驾,我心伤悲,(缓减绞丝旁)方启行,佳地安居,荐此牲礼,实用陈词
谨告
或:谷辰方屈,神明莫留,灵柩既驾,涕泗交流,佳城住处,安居宅幽,谨陈牲礼,备荐庶馐
谨告
二、掩土安葬祭文
墓地下棺掩土安葬之祭文
卜兹吉地,此山其名,秀峰西障,磁屿东茔,台山后拥,云格前涌,揽其形胜,山川有情,援(减提手旁)建佳城,恭筑经营,牛眠马鬃,焕然峥嵘,乃择吉旦,安葬亲灵,形骸归土,大事告成,凭依木主,赫耀神明,谨具牲礼,因荐微诚,如其在上,昭格馨香,俾我孙子,椒实蕃盈,五福萋有,大振家声
尚飨
三、安葬祭墓文
维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春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等敢昭告于
故父(或母)○○ ○公(或氏)之神曰,告辰在兹,安葬已毕,大事勉襄,哀慕无告,形隐(穴屯)(穴夕),神返家室,敬陈薄礼,聊表子职,伏祈鉴格,百事永吉
尚飨
四、安葬祭后土文
例一、
维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春之月○○朔越○○日○○
主祭○○○(姓名)等谨以牲礼庶馐果品香(木旁者)之仪,敢敬告于
本山司土福德之神曰:山川毓秀,英豪挺生,何在形胜,为神最明,凭依有德,鉴纳匪轻,相兹福地,乃建佳城,工力告竣,(次米)洁酒清,来享来格,保佑丹诚,(缓减绞丝旁)降(示旁乍)胤,振我家声,绵绵瓜(瓜抱失),世世簪缨,
谨告
例二
择兹吉地,安葬先茔,惟祈保佑,(宝盖是)赖神灵,敬陈牲酒,昭鉴我诚,德及孙子,(冬下双虫)斯代(庚贝),绵绵瓜(瓜抱失),世世簪缨,
谨告
五、回主安座入龛文
(穴屯)(穴夕)既安,大事已成,赫赫神主,迎归家庭,新龛?建,焕然文明,恭(牙走之底)入座,妥我先灵,凭依有在,覆庇幽冥,济济孙孙,蕃衍盈升,或遂于利,或成于名,兹洁酒清,拜告陈请,父(或母)其来格,鉴斯馨香。
谨告。
4. 祭文怎么写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样例文式
起车祭文,即丧葬时,灵柩欲抬往山上安葬之时,孝男孝女跪拜之时所寄之文,例文如下:
例一:
公元○○○○年岁次○○年○○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代大父(或母)谥(或讳)○(姓)公(或○氏)之灵曰:痛维吾父(或母)罔极深恩,未报毫厘,胡云一梦,庵忽辞尘,兹奉灵柩,安葬福岫,灵车既驾,往处幽宅,载 陈牲礼,永诀生天,父(或母)其鉴格耶,尽哀诚
谨告
如上例,“维”字,“某代大父(或母)”,“谨告(或尚飨)”皆在其它行列之上,称为“三开头”,按闽南风俗,子孙辈排列为:不孝男○○,孝妇○○,孝女○○,孝婿○○,孝侄男○○。
5. 你的祭文该怎么写
参考古人的祭小侄女祭文李商隐背景介绍: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三十一岁的李商隐再次进京参加政府的官职选拔,通过了名为“拔萃”的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正字。
这是李商隐多年坎坷仕途的一个意外惊喜。当时,掌权的李德裕踌躇满志,希望通过抗击回鹘的入侵重建唐王朝的信心。
李商隐对李德裕的治国能力非常欣赏,这次得授官职,在他看来,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开始他的政治抱负。可惜这年冬天,李商隐的母亲病故。
根据当时的惯例,任何官员的父母亡故,本人都必须立即离职守孝三年。在此期间,李商隐处理了一些家族事务,包括替数位已故的亲戚迁坟安葬。
他为他们分别写了祭文。其中一位是李商隐的一个夭折的小侄女。
在中国散文史上,《祭小侄女寄寄文》也有其值得注意的地方,它是晚唐骈文大师李商隐的一篇例外之作。骈体文的三大特点是:对偶、叶韵、用典。
正文: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归大茔之旁。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
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尔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时吾赴凋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寄瘗尔骨,五年于兹。
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今我仲姊,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
平原卜穴,刊石书铭。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自尔没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
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
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犹子之义,倍切他人。
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
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
汝伯祭乳,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赏析:看李商隐美丽的亲情世界魏洲平 哀婉、凄美风格可以说是李商隐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说:“李樊南深情绵邈”是极恰当的。
除了他的许多爱情诗作外,他的一些散文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和魅力。《祭小侄女寄寄文》当是其中代表。
或许《祭小侄女寄寄文》由于是祭文文体,李商隐的这种感伤特点表现的也更为充分。 笔者认为《祭小侄女寄寄文》有两个更为突出的特点。
一、这是长辈特为晚辈(而且是一个还不谙人事的4岁小姑娘)写的祭文,比较罕见。二、这是李商隐在他独特的爱情观之外,对更人性化的亲情的诠释。
寄寄是李商隐弟弟的女儿,由于社会动荡,家庭变故,寄寄很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几年后,社会和家庭安定下来,才把她接回李家来。
此时,李商隐初婚妻子已亡故多年,膝下又无子嗣留下来,因此,李商隐对寄寄这个活泼可爱的小侄女视为己出。在侄辈数人中,他更喜欢这个从小离开家族,很少享受到亲情温暖的可怜小姑娘。
自寄寄被接回来后,每日,李商隐与他的这几个侄辈生活在一起,看他们玩耍,心里就充满了无比的温暖感和幸福感。不料,仅过了几个月,寄寄竟夭折了。
这无疑对李商隐是巨大的精神打击。 寄寄死的时候,李商隐正奉命调到首都长安等待任命新的职务;其家也正举家迁移到关中,而寄寄的尸骨只好就留在了原地。
五年之后,李商隐才将寄寄的骨骸迁到祖坟来。这篇《祭小侄女寄寄文》就是迁葬时写的,而不是寄寄刚去世时写的。
“寄瘗尔骨,五年于兹。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我有罪矣!”李商隐觉得作为伯伯,自己对寄寄照顾的太不够了,对寄寄充满了深深的歉意和负罪感。
其实,我们的诗人已经做的相当出色了。这只不过是他对自己道德、灵魂一次更彻底的洗礼,是对人性亲情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自觉更新。
按封建礼制,对一个4岁的小孩子是不必写祭文的,但李商隐由于对寄寄深情所属,不能自制,因此,李商隐还是突破了长幼、尊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就这样做了。“今吾仲姊,反葬有期。
遂迁尔灵,来复先域。平原卜穴,刊石书铭。
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这是李商隐对亲情崇拜的极致表现,其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一点都不逊于他的爱情观。他完全是将寄寄看成了自己的骨肉,自己的至爱朋友!李商隐这种与封建伦理具有挑战性的道德观、伦理观,不仅在当时绝对是大胆的、超前的,而且,即便放到现在,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当今,每到清明,人们普遍是祭拜先人,悼念前辈,鲜有对先我们而去的晚辈的祭扫的。起码,没见媒体报道过。
“呜呼!荥水之上,檀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
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哉!”文章最后,李商隐作为伯父对寄寄的叮咛关切,就像她还活着一样。其扶碑一哭,其言也切,其声也哀,让人痛彻肝肠。
而从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浓浓的人性美和悲剧美,让人不得不对诗人超绝的艺术性,发出由衷赞叹。 通过40多年反复阅读此文,笔者感觉,寄寄好像不是这孩子本来的名字,而是李商隐哀怜其自幼就寄养在人家的可怜经历,对这小姑娘的一种爱称。
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伤。
6. 怎样写祭文 和 祖孙辈次称呼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老孺人,男自称孝男,女自称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老大人,男自称孝婿,女自称孝女。对岳母称呼:故岳妣老孺人,男自称孝婿,女自称孝女。
(二)祭文头尾写法 时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年,农历△月△日,奠之良辰也,致祭孝男(或孝女)立叩:谨具香烛炬帛,三牲酒醴,时馐清酌,一切不腆之仪,致修祭于新逝故显考△公讳△△老大人西游,享年△△岁之灵前而泣以文曰:呜呼!(文尾)哀哉 尚飨 (行奠关系)△△叩首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涌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一上香,二奠嚼(酒),三献馔(肉),四献饭,五献帛(钱)。文毕: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三)祭文范例 1、祭父文 时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年△△岁,农历△月△日,奠之良辰,致祭孝男(或孝女)立叩:谨具香烛炬帛,三牲酒醴,时馐清酌,一切不腆之仪,致修祭于新逝世,故显考△公讳△△老大人西游,享年△十△寿之灵位前,悲痛而泣,以文曰:呜呼! 哭声父亲归西去,肝肠寸断泪湿衣。忽然昨日狂风起,吹散父子两分离。
儿跪灵前把话叙,父亲恩德与天齐。生我育我非容易,养儿盘女费心机。
父亲考虑生活计,吃苦耐劳入了迷,辛苦不分日和夜,为儿为女志不移。儿若染病父着急,深更半夜急求医。
七岁送儿学堂去,书费学费都准备,教儿尊师讲礼义,团结同学要和气。又望孩儿好成绩,步步高中把名题。
唯望今生儿顺遂,偷盗嫖赌要决离,勤俭持家建根基,发家致富性不迷。父亲一生为儿女,应该延寿百岁余。
谁知我父无福气,忽然染病就无医,延至昨日归天去,一家大小甚惨凄,哭声振天泪如雨,可恨阴阳两隔离。今日灵前把奠祭,保佑儿孙福禄齐。
青菜水酒莫嫌弃,望父品尝再归西。哀哉 尚飨 2、祭母文 (文前略)呜呼! 不孝儿,跪灵前,咽喉哭断。
泪如雨,往下倾,湿透衣衫。在生前,娘待儿,受尽苦难。
为怀我,与养我,受尽熬煎。娘怀我,十个月,时间不短,吃娘精,饮娘血,把娘摧残。
娘为儿,时常都,提心吊胆,恐怕儿,十月中,有不安全。生下来,洗屎尿,一天几遍,我的娘,咬牙关,从不怨烦。
为儿睡,尿床铺,心甘情愿,下雪天,洗屎尿,要娘承担。儿若病,快将儿,送进医院,又求神,又许愿,祷告苍天,又打符,又号水,望儿好转,又烧胎,又抹米,跑得脚翻,巴不得,儿子好,脱离苦难,一生中,为你儿,费尽粮钱。
小怕儿,不懂事,不听教管,一怕岩,二怕坎,三怕水边,又怕儿,出外去,爬岩迭坎,怕玩火,怕爬树,又怕水淹。七周岁,送学堂,去把书念,怕为儿,不聪明,又怕师严。
又怕儿,年纪小,没有主见,不努力,又贪玩,学习松懈。求菩萨,保佑儿,定如心愿,到将来,求一个,一职半官。
有饭吃,有衣穿,全家饱暖,儿有志,妈有福,欢度晚年。吃与穿,供儿用,自己不沾,娘为儿,尽心血,受尽熬煎。
儿大点,托媒人,就把亲谈,年岁到,办彩礼,又办酒宴,置新房,办家具,设备周全。我母亲,为儿女,风霜饱满,为的是,到老来,有个靠山。
谁知道,好母亲,福份有限。忽然间,得重病,卧床难安,神不灵,药无效,儿难替换,延续到,昨日晚,一命归天。
一家人,哭得来,肝肠寸断,哭不转,我母亲,再返阳间。不孝儿,跪灵前,诚心祭奠,有素菜,和水酒,平常一般,望慈母,莫嫌弃,多少尝点,去西方,登极乐,早成神仙。
从此后,儿寻母,阴阳隔断,除非是,三更梦,与母团圆。哀哉 尚飨 不孝子△△△叩拜 3、祭父、祭母通套文 (前文略,若是母亡,将父字改成母字)晴天霹雳天地昏,堂上父亲登西程,儿跪灵前珠泪滚,哭去三魄跑二魂。
该死阎君人人恨,无常鬼吏不奉情,好人歹人都收命,善良邪恶两不分。我父在生很恭敬,从不欺负善良人,修桥补路很展劲,同情贫困起善心,勤俭节约守本份,不嫖不赌顾家庭,平生到老都发奋,为儿为女费尽心,有段时间钱粮紧,生计无方实苦贫,好吃东西让儿饮,自己未享半毫分,怕儿年幼受寒冷,怕儿饥饿不安宁。
七岁送儿把校进,再三嘱托老师们,定要教儿习品性,切莫疏懒误前程,十年寒窗无人问,不吃苦头不成名。政策开放民振奋,举国上下齐欢腾,丰衣足食行好运,新建楼房好几层,空调彩电买上等,传呼手机跟人行,空调天热可调冷,天冷之时可升温。
孩儿心想尽孝顺,望父从此寿长永,无病越活越年青。谁知父亲得了病,想方设法把药寻,可恨求神神不应,妙药奇方也不灵,忽然眼闭喊不应,丢下儿女上天庭。
从此要见父亲面,除非南柯梦三更。今日灵前把父敬,素茶淡饭表寸心,望父堂前来笑领,早登极乐上天庭。
哀哉 尚飨 不孝子△△△百叩 4、成服文(父母通套文一例) 身作成服泪满巾,手扶桐杖哭断魂,素冠白服悲亲殒,粗茶淡酒祭亲人,唯望亲人把情领,身披麻孝放悲声,临霜照地心犹冷,抬头凝望是父亲,从小待儿情和份,快要抛丢九霄云,人生犹如梦初醒,养儿育女枉费心,功劳苦积化灰烬,死了三天抬出门,满堂儿女谁来替?埋在荒郊作孤魂,七尺棺木土掩定,平时谁来问一声?今晚成。
7. 祭文到底怎么写
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一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
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少,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8. 祭文要怎么写
祭文的书写格式
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一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少,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吴兴、王文濡《续古文观止》中注评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这三篇散文,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祭妹文》又被誉为“古代祭文中的绝调”。一、韩愈:祭十二郎文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9. 我父亲简简单单的一生的祭文该怎样写
父亲:您走了,我们万分悲痛,您的一生,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
任何记忆都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可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身姿背影却在我心中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您生前的点点往事,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您出身贫寒,勤劳一生:6岁多时父亲就被日本鬼子的毒气熏死,母亲嫁人。坎坷的一辈子承受了几多劳累,几多心酸。
从7岁开始给人家放牛,到77岁寿终,寡言少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晴天、雨天。您是一个勤劳的人,或许您生前安于淡泊,不贪图物质的享受;或许您生前过惯了苦日子懂得勤俭,即使在生命终结的几个月还在勤劳的耕作。
您生性耿直,望子成龙:您一辈子正直正派,自强不息,性格刚强有点固执,说话直接,实在,对许多事看不惯。虽然出身贫寒,却不贪小便宜,到死也是个好人。
您从工厂下放回家后就再没出远门,凭着一身力气和一手好农活,一心在家里辛勤劳作,养儿育女。在我的印象里,一家七口,全靠您一人挣工分。
在生产队里年年倒找钱。但我们没有饿过肚子,就是这样您让我们兄妹都上学。
把五个儿女养大成人,使他们成了家立了业。因为没有文化,所以望子成龙。
您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从小只要我做错事,必定会受到惩罚, 我常常会反感,甚至是憎恨。
不明白为什么别的父亲对孩子那么疼爱有加,而我的父亲却这样对我?后来长大了,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严厉是一种必要的父爱——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爱。 您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您没上过一天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记账,能看懂机械说明书,动手能力特别强,我还记得,小时候,大队的加工厂就是出自父亲之手,而您从未真正地学过这些,凭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
贫苦的出身造就了您吃苦耐劳、善良、老实、本分,勤奋上进的个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遭受多少委屈、多少挫折、多少困苦,您都会默默地承受下来,与之拼争。您总从不言难,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辛勤养育儿女。
村里喜红白事,都能送去自己的心意;家族中谁家老了人,您会放下手头的活计,把治丧的事忙完。附近村庄谁家缝纫机有了故障,总愿请您去,因为不但手艺好,而且不收钱。
您一生俭朴,不图奢华:您没有在贫苦生活中消沉。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走完一生,您的一生是艰辛、劳累的一生,同时又是奋斗不息的一生。
几十年生活的拮据使您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一根铁钉、一段铁丝在他的眼里都是宝贝。给您买的核桃总是省着吃,说这东西太贵。
我到东海后您只来过一次,目的是看看曾经为之奉献过的即将要拆迁的厂子。多想带您下一回馆子,点一些您没吃过的好菜,可您心痛我花钱,硬是没去。
每想起这事都感到自责和心酸。您生前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您朋友不多,甘于淡泊,清贫,不追求享乐。
不贪图利禄,您活的有些累,甚至有些窝囊。但您真实,真诚,平凡,平和。
如今,尽管您没留下什么财产给我们,但作为您的儿女,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因为您把永不消逝的身影留在了人间,留在了永远思念您的儿女的心中。您留给我们的巨大的无价的精神财富。
都将深深地影响着您的子孙后代。 您崇尚人贵德,孝为先:您没念过书,或许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口中讲出的很多道理明显超出您的文化水平。
我没有忘记,一次我回家看您,您眼睛有些湿润,问我:你知道你的老太太叫什么名吗?我摇头。你的老太太叫贵先,他老人家的长子叫自德,老辈人起名有学问,是想告诉后人“人贵德,孝为先”,这是做人子人孙的准则。
您最后说:我这辈子只要有讨饭的上门,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他们盛上,这是积德行善。我还有两件事想做:一是你奶奶死一定争来和你爷爷并骨;一个是我们村的立庄始祖是英有文,是这个村我英姓人的祖宗,如果能续个家谱,使后人能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也算是孝子贤孙了。
事隔几年这两件事我帮您实现了,您说很满意!可能您已有不祥的预感,快过年了,您要求子孙都回来,看着满堂儿孙,您感到自己对得起列祖列宗了。您说希望能去夏庄见见大爷,老哥俩拉拉家常,想想小时受的罪,看看现在享的福,聊聊人这辈子。
因为您身体的原因,我和大哥没能成全您的心愿。 您喜爱看电视:您不爱串门,喜爱看电视,不管是重庆卫视的英雄剧,还是CCTV的探索与发现,最爱看的就是新闻类节目,而科技节目、军事节目、文艺节目乃至少儿节目您也乐此不疲、看得津津有味。
离开了这个世界前,您看了一下午的电视。 父亲您就是这样,一生没什么辉煌的功名和事业。
无声无息地生活着。当我细细想您的时候,我觉得您是伟大的,您的伟大蕴涵在人生的深层,蕴涵在平常琐事的点滴之中。
您走了,走的那么匆匆,竟然没有看我们最后一眼,更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父亲您就这样走了,怀着遗憾,怀着期待。
您在临走前的声声呼唤,您在逝去前心中那难舍之情,时时刻刻都在折磨我们的心,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伤痛! 我们不会辜负父亲您的期望,我们是您生命的延续,将永远铭记您和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愿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这个大家庭,代代生息、繁衍、和谐、辉煌。
您是我们的好父亲!来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