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勾践和夫差的评价啊
越王 勾践 (?-前465)
越系古代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前四九七年 -- 前四六五年)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既平吴,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於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但这时,春秋时代行将结束,霸政趋於尾声,勾践实乃春秋末期最后的一个霸主。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其手下最大之功臣范蠡被封上将军,然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故功成立即隐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传其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而致富。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
夫差
(?~公元前473)
春秋战国时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夫差二年(前494),即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又乘胜攻入越都,迫使越王勾践退保会稽山。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与越国讲和。夫差遂率吴军北上,征伐鲁、齐等国。十年,在邗(今江苏扬州附近)筑城;又开凿邗沟,连结了长江、淮水,欲争霸中原。十一年,从海上伐齐国,之后又派兵从陆上讨伐齐国,大败齐国。十四年。夫差与晋、鲁等国会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正当吴与晋相争,夺得霸主地位时。因国内空虚,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吴都,大败吴军,并杀死吴太子。夫差匆忙回师,与越议和。此后吴国又屡遭楚、越攻击。二十三年,都城被勾践攻破,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2. 三国时期吴国是怎样的一个角色
三国时吴国基本上算个跑龙套的,虽然史书上给了它们平等的地位,但我看来主角是蜀魏,一直都在大篇幅的讲蜀魏,直到赤壁之战才给了吴一次正式上场的机会,也还发挥的不错。
就象隆中对中说的一样吴国险而民附,已历三世,诚属不易。魏一直都是这个时期的主角,曹操作为这个帝国的创造者,很了不起,本人对他也是很崇拜!关羽被杀标志着蜀的衰落,其后刘备阀吴,最终落个白帝命断,从此蜀的势力被遏制在三峡以西,再无力东进。
蜀魏的战争也随着诸葛亮的死而终结魏蜀吴之间没有谁能在短时间内把对方打垮曹操不知道,赤壁败。刘备不知道,阀吴败,遗憾…。
3. 徐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一、徐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
二、徐的基本释义:
1、缓慢:~步。清风~来。不~不疾。
2、姓。
3、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周初建立徐国,后为吴国所灭。
4、散开。
三、徐的笔顺是: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徐缓
[xú huǎn]
缓慢:些段落他演奏得异常徐缓,听上去有些忧伤。
二、徐图
[xú tú]
慢慢地从容地谋划(做某事):他们按照计划徐图缓进,他们将会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三、疾徐
[jí xú]
快慢:昨天他们唱的调子疾徐有度,有张有弛,非常的好。
4. 请问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写越多者可得最佳答案)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孙武后代,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后在行岘山侦察,被刘表将军黄祖军士射杀。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晞,孙皎子,丹杨侯。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址太守,被诛。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干,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秦松,字文表,广陵人。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裴玄,字彦黄,下邳人,太中大夫。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卫尉。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太子太傅。
刘略,刘颖弟,零陵太守。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太子太傅,领中书令。
唐固,丹杨人,尚书仆射。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长史,太子少傅。
薛珝,综子,威南将军。薛莹,字道言,珝弟,综子,光禄勋,著《新议》。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循,瑜子,骑都尉。
周胤,循弟,瑜子,兴业都尉,都乡侯。周峻,瑜兄子,偏将军。
周护,峻子。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淑,肃子,昭武将军,假节,夏口督,都亭侯。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