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笔行书继怎么写
(一)点1.带勾点 是由点带出勾挑,如“不”字,目的是牵引下一字。
写法是先顺势写长点,用笔要由轻而重、由左而右,勾时再用力顿一下,然后迅速向左下勾出。带勾点要有一定的弯势,不能生硬僵直;线条要遭劲流利,不能软弱迟疑。
2·带下点 是指上下两点一笔带下,如“淤”(于)字。写法是落笔写上点,用力顿一下,再提笔写下点,最后再用力顿一下,迅速勾出。
上点略侧,下点稍平,上下点之间,用一细细的牵丝相连。使上下连贯、粗细分明,有形态、有动势。
3.带右点 是由左点带出右点,如“以”字。写法是用笔轻落重按先写左点,然后提笔写右点,略顿一下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勾要短小。
写带右点时左点要大右点要小,如两点差不多大,就缺少变化。 4.合二点 是指左右两点相呼相应,如“六”字。
写法是轻落重按写左点,然后用力向右上勾出,再顺着勾势写右点,最后用力向左下撇出。合二点虽然中间没有牵丝相连,但要一气呵成,左点与右点之间应左高右低,遥相呼应。
(二)横1.下勾横 是指横画下面带勾,如“然”字。“然”字下面本来是四点,现改写为一横画,是采用了草书写法。
写法是落笔略顿,再向右写横,至末端用力折笔向左下勾出。 2.上挑横 是指横画上面带挑,如“古”字。
写法是在写好一横后,再用力一顿翻笔上挑而出.上挑横与下勾横不同处是末端收笔的方向不一样,前者上挑,后者下勾;上挑是为了顺势写上画,下勾是为了开启下笔。 (三)竖1.悬针竖 是指竖画下面尖尖的如针倒悬,如“半”字。
写法是落笔略顿,接着由上而下、由重而轻写竖画。悬针竖要如针垂直端悬,不能东斜西倒。
2.垂露竖 是指竖画下面不失如露水倒垂,如“申”字。写法是落笔略顿,接着由上而下写竖画,至末端再略顿一下,回锋收笔。
垂露竖的两端用笔重而中间用笔轻,两端书写速度慢而中间书写速度快,竖中带挺呈曲势,如人挺立,显得精神饱满。3.曲勾竖 是指竖画下端带曲勾,如“抑”字。
写法是写好一竖后,末端收笔时顺势向左下迅速勾出。曲勾竖的竖中略带曲势,并非一味地端直。
4.仰勾竖 是指竖画下端带仰勾,如“隆”字。写法是落笔写竖画,至末端再用力向右上勾出。
仰勾竖与曲勾竖的差别是前者仰勾向上、由左而右,后者曲勾向下、由右而左;前者是承上笔,后者是启下画。
(四)撇 1.回锋撇 是指撇画下端回锋向上,如“化”字。写法是落笔稍重,随着向左下写撇,至撇尾再回锋向上收笔。
因为撇尾回锋收笔,并非出锋收笔。所以撇尾不失而圆。
2.挑脚撇 是指撇画下端挑脚向上,如“今”字。写法与回锋撇同,只是收笔时挑脚而出呈勾状。
一般说,回锋撇往往是撇后写竖,笔势角度小,挑脚撇往往是撇后写捺,笔势角度大。 3.斜撇斜 撇是楷书写法,撇端尖尖的,如“余”字。
写法是落笔稍重,然后逐渐提笔向左下撇出,撇时要轻灵不要迟疑,而且力要送到撇尖。 4.平撇 平撇在字头,短小而平,如“重”字。
写法是落笔重,略顿,随后提笔迅速撇出。平撇的形态有点象鸟啄,短小尖锐。
(五)捺1.斜捺 是指捺画斜而长,如“秦”字。斜捺在汉字中往往与斜撇相配,如同人的左右手。
写法是顺着撇势轻落笔,略横行,接着转笔向右下方写。捺时要稍用力,随即向右平捺出。
斜捺的形态是一波三折,故又称“波画”。 2.回锋捺 是指斜捺的捺脚收笔处不是出锋而是回锋,如“天”字。
写法与斜捺同,只是最后回锋收笔,露出下尖勾,目的是为了书写下一字。 3.反捺 是从斜捺、回锋捺变化而来,如“木”字。
写法是轻落笔,触纸后徐徐用力向右下行笔,然后用力向左下勾出。 4.圆曲捺 是指游水捺的三弯处圆曲如环。
写法是先落笔写一点,接着顺势写一竖,再提笔向右拐弯,然后回锋或藏锋收笔。写回曲捺要注意两点,一是拐弯要圆曲不能生硬,二是捺尾要圆浑不能尖利。
5.平捺 在字的下面起托的作用,因比字头或字中的斜捺角度较小波画较平而名之,如“之”字。写法是回锋落笔,略横,随着向右下用笔,然后用力平平捺出。
平捺与斜捺一样,形态是一波三折,有一种流动的势态。 6.挑勾捺 是指平捺的捺脚上挑,如“超”字。
写法是写好平捺后,捺脚不平出,而是顺势上挑成勾状,目的是为了便于写“走”字里面的部分。挑勾捺其实是在平捺快写后顺着笔势自然形成的一种写法,不可勉强为之。
(六)挑1.短挑 是挑画的一种,线条短小,如“地”字。短挑在行书中是承着其他点画书写而出,短小精锐,恰似一把短剑。
写法是落笔后略顿,随即逐渐提笔用力挑出。 2.撇折挑 是指撇和挑连写,如“福”字。
写法是先写一撇,然后折笔用力向右上迅速挑出,撇折挑要注意折处,书写时点画务必交待清楚,不能含含糊糊,拖泥带水。(七)勾1.蟹爪勾 是指竖勾屈曲似蟹爪,如“寺”字。
写法是先写竖画,然后转笔向左行笔,再翻笔向上勾出。蟹爪勾是竖勾的变化写法,形态优美、线条雄健、气势酣畅。
2.戈勾 即戈字勾,如“戊”字。写法是侧锋落笔,然后纵笔而下,勾时用力翻笔向上勾出。
戈画平中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见纵势。 3.背抛勾 是指从背面反抛勾出,如“夙”字。
写法是顺势写上横画,拐弯时折笔而下,。
2. 续写鲁滨孙漂流记450字数
第一章 一六三二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
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 德国不来梅市人。
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最后 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一家名门 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孙·克罗伊茨内。
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 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致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
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 带领过这支部队。大哥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的。
至于二哥的 下落,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境况也全然不知一样。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 想,一心想出洋远游。
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 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就读,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 想要我将来学法律。
但我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 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
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
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 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
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 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 乡呢?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
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 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 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
但对我 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
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 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 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
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 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 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 间阶层灾祸最少。
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 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 心俱病;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
唯有中间地 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
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都是中等人的福份。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怡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
他 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至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薰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体味人生的 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越来越深刻地体 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态度诚挚、充满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 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作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 的中间阶层的生活。
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 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 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
总而言之,他答应,如果我听他 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作出安排。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
如果 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 车之鉴。
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 劝告。当时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
他 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 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最后这几句话,成了我后来遭遇的预言;当然我相信我 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 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
最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 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
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 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
3. 续写《琵琶行》
浔阳江头同朋饮,举酒难觅丝竹音。江月茫茫惨将别,忽闻琵琶至水榭。琵琶女奏并水凉,霓裳六幺曲悠扬。我且问女何人氏,自曰本在京城地。妆妒秋娘碎钿银,缠头多自琵琶音。本应欢笑复昨年,长安变乱美难念。亲戚挚友流离散,只剩独抚琵琶弹。我辈闻之皆涕下,司马泣最湿青衫。
且闻琵琶共此语,声声句句似我旅。我本东官善大夫,闲职侍奉太子书。贼人猖狂宰相死,然吾难问金銮事。恨吾心火怒难平,上书缉凶越职名。朝为大夫夕司马,浔阳路上离念家。而今卧病于谪地,尚思为圣除弊事。想我坎坷为官路,落个寂寞浔阳渡。早见杜鹃晚见猿,啼血哀鸣弄人怜。独过秋朝花月夜,浪拍孤舟清水冽。今遇此女曾似我,我与此女遇于今。其难繁华于都市,我难闻达于朝堂。其难聚首弟阿姨,我难共乐齐除篱。其难奏乐年年笑,我难得意臣队梢。其难成妆妒秋娘,我难官最唯尊皇。
蜉蝣寄生于天地,辛酸泪湿萧瑟衣。本以独自饮恨尝,而遇此女共缅伤。天地自此不觉广,人生殊途已不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声声琵琶音音似,唧唧泣语句句同。送朋离走浔阳渡,送女归去天涯处.《琵琶行》者尚觉短,继为此行祭于船。
4. 岳飞的《满江红》是怎么写的
原文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还没有一雪。我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啊!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口。我满怀壮志,发誓喝吃敌人的肉,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读:
绍兴十年(1140),岳飞 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 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 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 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 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 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 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 尽见于字里行间。下段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 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补注:此词相传作者为岳飞,但《满江红》不见于宋人记载。岳飞之孙岳珂编集《金陀萃编》及《经进家集》,遍录岳飞之诗文奏章,此词并未收入。此词最早见于明人著作,有人疑为明人伪作。近人余嘉锡先生 《四库全书提要辩证·岳武穆遗文》考证出此词为明人所作而托名于岳 飞。夏承焘先生进一步证成其说。但持异议者也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