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竖、横折、横、横
日:rì
基本解释
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组词
1.预日[ yù rì ]
基本解释
指前一天。
2.海日[ hǎi rì ]
基本解释
海上的太阳。
3.法日[ fǎ rì ]
基本解释
制度规定的日子。
4.挥日[ huī rì ]
基本解释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 形容力挽危局。
5.挟日[ jiā rì ]
基本解释
谓十日。从甲至癸,十干已周,故云。挟,通“ 浃 ”,周匝。
造句
1、为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我夜以继日地复习迎考。
2、看到爸爸妈妈夜以继日的工作,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3、汶川地震的救援队夜以继日得施展救援工作,取得空前进展。
4、工人们为了早日完成这批产品,都夜以继日的工作了好几天。
5、那些边疆建设者每天夜以继日的工作,建设边疆,造福祖国。
2. 日子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日”字在田字格中如图。
简体部首: 日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4
释义
◎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
◎ 白天,与“夜”相对:~班。
◎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 某一天:纪念~。
◎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 时候:春~。往~。
◎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 特指“日本国”。
组词
◎ 日常 rìcháng
[ordinary;day-to-day;everyday] 平时的,经常的
◎ 日场 rìchǎng
[day show] 娱乐场所于白天演出的场次
◎ 日程 rìchéng
(1) [programme]∶根据日期安排的顺序
(2) [itinerary]∶一天或每天的行程
◎ 日程表 rìchéngbiǎo
[calendar] 根据日期安排活动顺序及内容的表格
◎ 日出 rìchū
[sunrise]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造句
(1)现在的生活虽然富裕了,可是妈妈过日子仍然很节俭。
(2)几年前,谁能意料到会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3)假期要多读点书,不能光靠看电视打发日子。
(4)我们都希望过上国泰民安的日子。
(5)王奶奶一个人过日子,孤零零的。
3. 日的笔顺是什么啊
日字笔顺:2113竖,横5261折,横,横拼音:[rì] 解释:1.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4102称“太阳”):~月星辰。
~晷(guǐ)1653(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2.测定时刻的装置)。~珥。
~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3.白天,与“夜”相对:~班。
4.天,一昼夜:多~不见。今~。
~程。5.某一天:纪念~。
6.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7.时候:春~。
往~。8.每天,一天一天地:~记。
~益。9.特指“日本国”。
组词:日子,今日,日记。
4. 节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节》的拼音:jié jiē
笔画数:5
笔顺、笔画:
横、竖、竖、横折钩、竖、
基本释义:
[jié]:1.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2.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3.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4.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5.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6.礼度:礼~。 7.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8.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10.略去,简略:~选。~录。 11.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12.姓。
[jiē]:〔~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5. 号的笔顺怎么写
号的笔顺:基本释义:[ hào ]1.名称:国~。
年~。字~。
2.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3.标志:记~。
4.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
5.扬言,宣称:~称(a.名义上是;b.以某名著称)。6.记上标志:~衣。
~房子。7.命令:~令。
~召。8.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
[ háo ]1.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叫。
2.大声哭:哀~。~丧。
~啕大哭。详细释义:号 [hào]〈动〉扬言有 [多少多少]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史记·高祖本纪》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明诏大号。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又如:号令召唤;呼唤 。如:号召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
——《韩非子·五蠹》号之曰燧人氏。号为军机四卿。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名〉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赐号称王。
——《汉书·李广苏建传》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记号;标帜 。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自号刚峰。——《明史》又如:号谥(谥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
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犹种,类。
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
——《老残游记》〈量〉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
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另见 háo号 [háo]〈动〉(会意。
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
“号”是“号”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号”,现在简化为“号”。
本义:大声喊叫)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公号庆郑。
——《国语·晋语》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因大号,一墟皆惊。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号泣载道。
——《明史》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以哭有言者为号。
——《颜氏家训·礼》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韩愈《进学解》先号啕而后笑。——《易·同人》号呼达旦。
——方苞《狱中杂记》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另见 hào 组词:问号 句号 小号 号角 号令 挂号 记号 拨号 号码。
6. 过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一、过字的笔画顺序是横, 竖钩,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二、过字的基本释义:
[ guò ]
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 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
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
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
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
7、探望;拜访:过访。
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
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
10、传染:这个病过人。
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
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
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
[ guo ]
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
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
[ guō ]
姓。
扩展资料
传统笔顺,古代广泛使用,现今仍在汉字文化圈使用。使用者主要为懂得书法的学者,故也被称作书法的笔顺。通过研究民国以前的书法作品,特别是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可以得出笔顺已有了公认的规定。
这些笔顺大多遵从字源、字形结构、字形变革或古法。许多字都存在多个异体字(即有多个写法)。笔顺可随着字体篆、隶、真、行、草的改变而改变。常见的传统笔顺有: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词条-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