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怕死的太史简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齐庄公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留给国君一个虚名,自己独揽大权,然后让太史们记录齐庄公是害病死的。
太史们不想颠倒是非,与崔杼作对,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太史仲给杀了。
太史伯和太史仲有个弟弟,太史叔,接替了哥哥们的职位。
一天,崔杼来检查太史叔的工作。崔杼一进门,太史叔正在忙碌地搬运着卷宗,见崔杼进来,便立即向崔杼问好。
崔杼从太史叔的桌上拿了一本竹筒翻看,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了一句话:“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大怒,把竹筒一下扔到香炉上,竹筒先是冒烟,随后便燃烧起来。
崔杼冲着熊熊大火,问太史叔:“你怎么还这么写?难道你想想你的哥哥们一样吗?”
太史叔叹了一口气说:“我身为太史,就是要按事实记录历史,我要像哥哥们一样,即使人头落地,宁死不屈!”
崔杼手往桌子上一拍,说:“你竟敢和我作对……,你……”
太史叔轻蔑地笑了!
崔杼生气极了,一声令下,“咔嚓”一声,周围血迹斑斑,崔杼把太史叔也杀了。
最后,在太史季的话语中,崔杼知道已经没有希望改变事情的真相,只好作罢。
太史们就是这样,安守自己的本分,按照事实,把历史记录,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才是我们看到今天的《史记》。
2. 有关太史的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崔杼叫太史伯记录这件事说先君是害病死的。
太史伯却不从,他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他照实记录在竹简上,“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杀了。
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职位,他也是照实记录,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气哼哼的问:“你难道没看到你哥哥的下场吗?你不怕我把你也杀了吗?”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杀了。
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杀了。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虽然十分生气,心里却很恐慌。
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写的竹简拿来一看,上面还是那句话。崔杼问他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吗?太史季说:“我当然爱习性名。
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入尽了本分,然后死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
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崔杼只好作罢。太史季回来的路上碰见南史氏迎面走来,南史氏对他说。
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被相国崔杼杀了,崔杼把他写的竹简拿来一看,南史氏对他说,气哼哼的问。”崔杼只好作罢。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杀了。”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杀了。
太史伯却不从。但您也要明白。”
太史季把鞋号的竹简给他看,就是我不写,他也是照实记录,虽然十分生气,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心里却很恐慌,是太史的本分:“你难道没看到你哥哥的下场吗。崔杼问他不爱惜自己的性命吗,却不能改变事实?”他照实记录在竹简上?”太史仲面不改色。
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入尽了本分,上面还是那句话,然后死去,冷笑着回答。崔杼叫太史伯记录这件事说先君是害病死的,越显出您心虚,可不怕死:“听说三位太史都被杀了。
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他严肃的说,哪能捏造事实?太史季说。
但要是贪生怕死:“我当然爱习性名,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夏五月。您越是杀害太史,天下还有写的人。
太史季回来的路上碰见南史氏迎面走来,南史氏才放心回去了:“按照事实写历史,颠倒是非呢。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职位:“太史只怕不忠实?你不怕我把你也杀了吗,是准备来接替你的,崔杼谋杀国君光。
您只能不许我写。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也被崔杼杀了,自己独揽大权。
3. 太史都叫太史什么,而南史氏不叫太史什么
太史伯的本分是秉笔直书,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春秋时,齐庄公名光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太史仲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仲会慑于他的淫威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仲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叔平静的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把太史的三弟碎尸万段,令太史季补缺。太史季把竹简摊开来递给崔杼,崔杼一看,依旧是那几个字,叹息一声,让太史季退下。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季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
齐太史秉笔直书的故事给后人的鼓舞和启发是很大的,它永远鼓励着人们实事求是,勇敢的去追求、坚持真理。
4. 聊斋志异 蒋太史 翻译
蒋太史超,记前世为峨眉僧,数梦至故居庵前潭边濯足。为人笃嗜内典,一意台宗,虽早登禁林,常有出世之想。假归江南,抵秦邮,不欲归。子哭挽之弗听。遂入蜀,居成都金沙寺;久之,又之峨眉,居伏虎寺,示疾怛(音:达)化。自书偈云:“翛(音:肖)然猿鹤自来亲,老衲无端堕业尘。妄向镬(音:获)汤求避热,那从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常自祝能仁。”
译文:
太史蒋超,记得自已前世,是四川峨嵋山的和尚。他曾数次梦到自己到前世居住的庵前池塘中洗脚。他生平笃信佛经,一心归宗于天 台佛教这一派。蒋太史虽然很年轻就供职于翰林院,但心中常存有出 世的念头。晚年,蒋太史告病假还乡。但走到江苏高邮时,就不想回家了。儿子苦苦地挽留,他也不听。转道到了四川,先是居住在成都的金沙 寺。住了一段时间,又到了蛾嵋山的伏虎寺,患病而终。他自己写了一幅偈子,说:“自己本是超脱尘世而与猿鹤为亲的老僧,无缘无故 地堕于世俗的尘网中。妄想到如滚沸的油锅中去逃避炎热,哪里能使 自己从尘世的苦海中去求得超脱?尘世中所追求的功名富贵,就像那 被世人戏耍的木偶一样。娇妻爱子,也只不过是一堆枯骨中的人罢了。只是君王、父母恩未报,只有生生世世求佛祖保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