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九渊传文中写了陆九渊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陆九渊①,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②无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③,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逗闻人诵伊川④语,自觉若伤我者⑤。地又曰:逗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⑥看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地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⑦之言支离⑧。他日读古书,至逗宇宙地二字,解者曰逗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地,忽大省,曰:逗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地
【注释】①陆九渊:江西金溪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②何所:为什么。③总角:古代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发髻,形如两个羊角,故称逗总角地。借指童年时期。④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⑤伤:妨碍。逗若伤我者地大意是说:伊川之学不合口味。⑥奚为:为什么。类:相同,类同。⑦有子:孔子的学生。⑧支离:分散,残缺;没有条理。
8.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B.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C.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D.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生( ) (2)省( )
10.用现代汉语说说逗及总角,举止异凡儿。地一句的意思。(2分)
答:
11.文章写了陆九渊哪些事例看请一一概述。(4分)
答:
1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陆九渊的品质。(2分)
答案
8.C(2分)
9.(每小题1分,共2分)(1)长大(到)(2)明白,醒悟
10.到了童年时期,(他的)行为举止(便)不同于一般的小孩。(注意逗及地逗异地二字翻译,2分)
11.四个事例:①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逗天地何所无穷际地,父笑而不答,他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②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或有矛盾之处;③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之言表示怀疑;④读古书到逗宇宙地二字,见解者说,忽然大有省悟(原来逗无穷地便是如此啊)。(共4分,每一点给1分)
12.自幼好学、善于思考、大胆质疑(怀疑精神,甚至对常人视而不见的常识发出疑问,并锲而不舍地思考,乃至于废寝忘食;独立思考精神,不盲从先贤,注重自我的心得。)(意同即可,2分)
2. 宋代的陆九渊写的读书是什么意思
一、陆九渊写的《读书》,实际上是要告诉读书的人们,读书的正确方法。全诗共四句: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百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二、整首度诗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读书一定要有耐心,耐住性子,切不能慌慌张张急于求成;书要慢慢品味、细细研读才能发现其中的内涵和趣味所在。专(涵泳在这里是深入体会的意思,此指沉浸玩味于诗书之中);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的东西,不妨先放过去,等待以后回属来看的时候,说不定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与自己切生相关的东西,一定要好好学、抓紧学,学以致用。
3. 关于陆九渊这个人的文言文
陆九渊能诗。《陆九渊集》中录存诗作一卷二十三首。《鹅湖和教授兄韵》云:“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6] 诗有一定的学究气。其论诗尚允当。如“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今若但以古诗为师,一意于道,则后之作者又当左次矣。”同江西诗派末流的泥古倾向是不同的。有《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元年(1205)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36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1212)刊行。1980年1月中华书局整理为《陆九渊集》出版发行。
4. 宋代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语录下》
译文:学习最怕没有疑问,有疑问学习就能有进步。
5. 陆九渊的古诗词《读书》怎样注音
《dú shū》
《 读 书 》
lù jiǔ yuān
陆 九 渊
dú shū qiē jiè zài huāng máng,
读 书 切 戒 在 慌 忙,
hán yǒng gōng fū xìng wèi zhǎng 。
涵 泳 工 夫 兴 味 长。
wèi xiǎo bú fáng quán fàng guò ,
未 晓 不 妨 权 放 过,
qiē shēn xū yào jí sī liàng 。
切 身 须 要 急 思 量。
译文:读书要注意不能慌忙,慢慢地用功去读,才会觉得意味深长。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扩展资料:
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以上这首诗就表明了他的一种读书方法。关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他还说过:“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陆九渊的思想接近程颢,偏重在心性的修养,他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过于“支离破碎”。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其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即是所谓的“尊德性”。
朱熹言“理”,侧重于探讨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陆九渊言“理”,则更偏重于人生伦理,明代王阳明赞赏陆九渊的学说,使得陆九渊的“心学”得以发扬,因此学界称之为“陆王”学派,实际上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能诗。《陆九渊集》中录存诗作一卷二十三首。《鹅湖和教授兄韵》云:“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诗有一定的学究气。其论诗尚允当。如“若乃后世之诗,则亦有当代之英,气禀识趣,不同凡流。……今若但以古诗为师,一意于道,则后之作者又当左次矣。”同江西诗派末流的泥古倾向是不同的。有《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元年(1205)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36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1212)刊行。1980年1月中华书局整理为《陆九渊集》出版发行。
6. 求 翻译陆九渊的五论
1.当下大仇未抱,请(人主)招贤纳士,让他们自己治理或者推荐别人治理。
2.“诚”不知道怎么解释,所以不会。但大概就是那个意思。
3.知人知面不知心,选拔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那些个花言巧语舌灿莲花口是心非的2货们。
4.管理天下要慢慢来,从基础做起。眼高手低多半不能心想事成。勿在浮沙筑高台。
5.当领导的只管规划大方向就ok了,不必拘泥于小节。
6.对这货我不怎么了解,倒是他的非嫡传弟子王阳明很出名。我想这个应该是当时写给谁(京官或则帝王)的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大概就是这些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