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关于蝉的作文,如何下手
蝉 鸣
不知这样沉睡了多久,七年?或许更久,我终于苏醒了。迫不及待地钻出土壤,展开我透明的薄翼,扑扇着飞到那棵我出生的油桐树上。太阳升起来了!我的血液在沸腾,不禁热泪盈眶。我终于又见到了阳光!展开我清脆的歌喉,吟唱我酝酿了七年的乐章。我的歌声伴着风中飘曳的油桐花,久久回荡在这片油桐林。
蝉 殇
在我见到阳光的这天,也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并不伤心,因为我坚信短暂是美丽的,亦能成就永恒。在夕阳美丽的余晖中,我满足地闭上了双眼,永远安息在温暖的泥土中。
朋友,如果你走入了那片油桐林,不要为我叹息,请相信我是幸福的。和我一起歌唱吧,至美的歌声在林里久久回荡:“我是七年的蝉,再短的生命也能绽放比阳光更绚烂的光芒。”晨曦中,我用七年酝酿的旋律,从此永不止息。
2. 知了在短文写的蝉有哪些特点
蝉
每从初夏到入秋时节,只要你在树旁,就能听见蝉在高声歌唱。
去年夏天,我和哥哥意外的捉到了一只比眼睛还要大,颜色比向日葵还要美丽的鸣蝉。我观察着这只蝉,突然发现它的**和腹部之间有一道大口子,好像要断了似的。我立刻跑到爷爷面前大叫了起来:“爷爷,爷爷,不好了!我的蝉要断了!”爷爷听我讲清楚后笑眯眯的说:“不要紧,蝉本来就是这样的。”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继续端详着,但是觉得怎么看怎么不对 劲,哦,终于发现了:蝉的嘴到哪儿去了呢。我拿着放大镜观察了一圈、两圈……直到第六圈才发现再他的脸上有一个小吸管。难道那就是蝉的嘴?我想,还是做个实验看看吧!我把蝉放到了树上,只见它把小吸管插入树皮中,吸取树汁。现在,我知道它的嘴在哪儿了。我观察了一遍,但是,心中又增加了一个迷团——蝉的嘴没有动,却不时传来阵阵鸣叫声。我想了又想,还是用实验解决吧
我发现蝉在鸣叫时,身体两侧分别长着一个半圆形的透明片在颤抖。我按住了透明片,蝉的声音戛然而止。太好了!我知道蝉发音的秘密了!
小小的蝉竟有这么大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去热爱科学、探索奥秘!
3. 虞世南蝉翻译
唐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4. 描写金蝉的句子有哪些
1、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2、听!看!无畏的蝉儿,唱着心中的歌……蝉儿如此!人儿如此?我轻轻躺下了,注目窗外的美好世界。
3、蝉的一生,就是在演奏音乐,它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虽然他只有90多天的生命但它丝毫没有放弃。
4、是啊,蝉的一生虽然是辛苦的,但它在生命仅存的90天里,让自己快乐的渲泄,自由地歌唱。我想,蝉应该是毫无牵挂地等来了秋天,结束了生命。
5、上午,蝉睁开晶亮的双眼把我唤醒。中午,它的歌声更加嘹亮,有的好像喇叭声,有的好像尖叫声。晚上,蝉儿伴我入睡,它的歌声一会儿让我进入了梦乡。
6、蝉鸣声声,诠释着夏的酷热,倾诉着心的情结。就在这炎热难耐的傍晚,我整理着自己混乱的思绪……
7、我走近蝉,它又飞到另一棵树上,我便悄悄地接近它,猛地一扣,还没等它反应过来,已经成为我俘虏,只见那只蝉头大大的,活像一个皮球,一身上下全是黑乎乎的,像是涂上了一层黑色的油漆。蝉又知了,知了的叫起来,仿佛在向我求饶,我意外的发现蝉发音腹部在不停的抖动。
8、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
9、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10、蝉一心往树上爬,爬的高高的,蜕皮就不会被人抓到了,蝉使劲往高处爬,终于它累了。它想歇一歇再走。它的背脊上裂开了一条缝,原来的皮慢慢地从它那新的青绿色的柔软的皮上脱落了,蝉还全然不知呢,它还沉浸在梦香之中。
11、自然界里,有这样一种动物。它们在地下呆了整整4年,等到终于破土而出,终于能够享受快乐的时候,却发现,距离死神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12、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刺穿饮之不竭的树汁。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3、蝉有六条腿,两只眼睛晶亮晶亮的,外壳比较黄,比较硬。飞起来时,露出了白白的皮肤,还展现出轻薄的翅膀,一会儿就飞向天空。
5. 求一篇写蝉的作文
蝉
前天中午,爸爸下班回来,手里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回家,我一看,咦!瓶子还钻着几个小孔,我拿起瓶子一看,噢!原来是爸爸从乡下专门为我捉回来观察的一只蝉。
蝉也叫知了,我碰碰蝉的腹部,蝉就知了知了的叫起来,为什么碰碰蝉的腹部蝉就会叫呢?是雄蝉叫还是雌蝉叫呢?爷爷说是雄蝉叫,奶奶却说是雌蝉叫,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我看到书上写:“雄蝉腹部生一对发音器,能发出响亮的叫声。雌蝉没有发音器,但尾部有产卵器。”所以,爸爸捉回来的那只蝉就是雄蝉。妈妈说:“天气越热蝉叫得越响亮。还有,蝉靠尖尖的针状嘴刺吸树木的液汁生活,是森林和果园的害虫。”突然,奶奶说:“吃饭了!”这时候,我才想起要给蝉喂点东西,可是,家里没有树叶怎么办?我去问爸爸,爸爸想了一下说:“用青菜试试!”我连忙打开冰箱,取出一点点青菜,放进瓶子里,我看见蝉不吸青菜的汁,又问:“爸爸,蝉为什么不吸青菜的汁?”爸爸说:“你看着蝉,蝉当然不吸青菜的汁啦!”第二天中午,爸爸对我说:“把蝉放走吧,留着会死的。”我就打开矿泉水瓶的瓶盖,蝉扑着翅膀,就是不飞走。我下午放学回到家的时候,看见蝉一动不动的,已经死了。
蝉虽然死了,可我学到了一些动物的知识。
捕蝉
7月的骄阳,火烧火燎的,高大的树木上的叶子也都焉了,小狗伸着舌头呼哧呼哧。我家门口前面的那棵参天大树上传来了知了的叫声,好像正在开音乐会,我多么希想能捉下来几只向妹妹炫耀呀! 经过了一番准备,这一天下午,我提着一只刚刚做好的放蝉笼子,找着用塑料网和竹竿制作的工具,向杨树林跑去。 蝉在“知了、知了……”地叫着,全然不知身后的灾难,我高兴地跑了过去用网子一扣,不料那一只蝉从树的空隙中飞了出去,停在另一棵树上。“知了、知了……”地又叫了起来,好像在嘻嘻哈哈地笑话我。我静思其过,认真总结经验,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了,我已经捕了好几只了。 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捕蝉时要屏心静气,静观其变,慢慢靠前,果断出击,只有这样才会成功。 啊!第一次捕蝉,收获不小!
6. 知了在短文写的蝉有哪些特点
蝉每从初夏到入秋时节,只要你在树旁,就能听见蝉在高声歌唱。
去年夏天,我和哥哥意外的捉到了一只比眼睛还要大,颜色比向日葵还要美丽的鸣蝉。我观察着这只蝉,突然发现它的**和腹部之间有一道大口子,好像要断了似的。
我立刻跑到爷爷面前大叫了起来:“爷爷,爷爷,不好了!我的蝉要断了!”爷爷听我讲清楚后笑眯眯的说:“不要紧,蝉本来就是这样的。”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继续端详着,但是觉得怎么看怎么不对 劲,哦,终于发现了:蝉的嘴到哪儿去了呢。我拿着放大镜观察了一圈、两圈……直到第六圈才发现再他的脸上有一个小吸管。
难道那就是蝉的嘴?我想,还是做个实验看看吧!我把蝉放到了树上,只见它把小吸管插入树皮中,吸取树汁。现在,我知道它的嘴在哪儿了。
我观察了一遍,但是,心中又增加了一个迷团——蝉的嘴没有动,却不时传来阵阵鸣叫声。我想了又想,还是用实验解决吧我发现蝉在鸣叫时,身体两侧分别长着一个半圆形的透明片在颤抖。
我按住了透明片,蝉的声音戛然而止。太好了!我知道蝉发音的秘密了!小小的蝉竟有这么大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去热爱科学、探索奥秘。
7. 写一篇关于蝉的短文.三百字
模仿初一《蝉》写一篇300字左右短文 40补充:怎么没人回答,,我急用啊!!!!补充:先写好烦‘你写的某种小动物’然后对他产生好感啊满意答案知守 2008-09-20蝉 [初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赏析}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骆宾王 《狱中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政见不合,触怒了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莫须有的贪赃罪名下狱。这首诗是他在狱中听蝉鸣有感而作。
全诗虽写蝉声,却处处浸透着一种低沉、压抑的情绪。 关于蝉的古诗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一个版本 蝉 虞世南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名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评论(0)75满意答案知守 2008-09-20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它为诗人墨客们所歌颂,并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更有甚者是有的人还用小巧玲珑的笼装养着蝉来置于房中听其声,以得欢心。
的确,从白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难怪乎人们称它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 人们陶醉于蝉的鸣声,而却忘记了它的本性,你可知道,每当蝉落在树枝上引吭高歌,一面用它的尖细的口器刺入树皮吮吸树汁时,各种口渴的蚂蚁、苍蝇、甲虫等便闻声而至,都来吸吮树汁,蝉又飞到另一颗树上,再另开。
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作文怎么写
蝉发音的秘密
蝉为么会发音,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我常常躲在树下悄悄地观察。我发现蝉鸣时,总是“挺胸”、“翘尾”。
这是为什么呢?一天,我捉到了一只蝉,进行了观察研究。我摘掉了蝉的翅膀,把它放在地上,它在地上扑打着小翅膀,叫着;我又折断了它针状式的嘴,可它仍然叫着。蝉究竟靠什么发音呢?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这声音好像是从**发出来的。于是,我把它捉起来看,发现它凹部的两侧,各有一片鱼鳞似的硬壳,像钳甲一样,里面有一对透明薄膜。蝉呜时,簿膜地回动,我用手轻轻地一捍这个地方,蝉就叫了。我不停地捏,它就不停地叫。我想:这对簿膜就是它发音器吧!我把簿膜刺破,再怎么捏,它也不叫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蝉的“响板”,是雄蝉特殊发音器。发音膜的肌肉收缩振动,蝉就会发出声音。雌蝉没“响板”,所以是哑巴。
这时,我才明白,蝉叫的时候,为什么总爱“挺胸”和“翘尾”了。揭开了蝉发音的秘密,我又一次尝到了动脑筋、学科学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