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今读音不同的字,
古平今仄:
看思俱……
古仄今平:
入声:一屋
屋竹服福熟菊轴逐牧伏读犊渎牍椟黩毂粥肃缩哭幅斛戮仆叔淑菽独镞蹙啄秃扑鬻辐瀑竺簇暴掬濮郁矗复塾朴舳柚蝠蝮匐茯孰
入声:二沃
俗足曲粟烛毒局鹄触督赎仆
入声:三觉
觉角桷较捉卓汲琢剥驳雹朴浊擢镯濯喔学
入声:四质
出实疾一壹吉佚失漆橘膝匹七叱卒虱悉诘戌佶侄秫嫉唧桎茁尼蒺
入声:五物
佛拂屈掘讫吃绂弗诎崛厥迄不芴倔
入声:六月
发阙谒伐罚卒竭窟笏钺歇突忽勃蹶筏厥蕨掘阀兀碣猝樾羯咄渤凸滑孛纥核饽垡阏堀曰讦
入声:七曷
曷达活钵脱夺褐割沫拔葛拨括聒遏挞掇喝跋獭撮泼适咄妲
入声:八黠
黠札拔猾八察杀轧刖戛秸嘎瞎刮刷滑
入声:九屑
节绝结穴说舌洁别决折拙诀咽噎杰别哲碣谲缀抉捏竭涅颉撷跌浙澈蛭揭啜辍迭侄掇批橇
入声:十药
薄阁爵约郭博酌托削铎凿著泊搏勺廓亳恪箔涸膜礴格昨摸焯厝泽矍昔
入声:十一陌
石白泽伯宅席籍格役帛额积夕革脊翮屐适隔栅核责惜舶拍择摘昔瘠谪虢螫藉翟鬲骼鲫借啧蜴帼席貊汐摭蝈
入声:十二锡
锡历枥击绩笛敌滴镝檄激翟逖籴析晰摘狄荻戚涤吃踢栎适嫡阋觋淅晰霓倜
入声:十三职
职国德食蚀极息直得黑侧饰贼则殖植棘织特勒劾识逼唧即亟殛嶷熄穑啬匐鲫
入声:十四缉
缉辑集急湿习给十拾什袭及级涩揖汁蛰执隰汲吸岌歙
入声:十五合
合答杂匝阖蛤鸽拉盍搭溘嗑
入声:十六叶
帖贴牒接妾蝶箧涉捷颊楫蹑谍协侠荚睫蹀挟喋摺辄婕
入声:十七洽
狭峡匣压鸭乏怯劫胁插押狎掐夹眨呷喋札
2. 古今读音不同的字,
七 古今音 上面两个题目谈读。
读,一般表现为口动出声(邻近的人能感知的声);也可以默读,表现为只有自己能感知的声。而提及声音,麻烦就来了。
麻烦的本源是声音因时、地的不同而不同。严格说,也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我们有幸也常出入大观园的怡红院,就一定能够闭目分辨,这声音是晴雯的,那声音是袭人的,虽然两个人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北京姑娘。这分别是韵味性的,或者说,不是语音系统的,再或者说,比如表现为书面上的汉语拼音,就看不出分别来。
由时、地而来的不同就不是这样,而是表现为语音系统的分别。时,有长有短,地,有远有近,长到、远到什么程度就有变易?变易有大小。
小的变易,或说较难觉察的变易,也许时间相当短、地域相当近就会有吧?时间较难说,以地域为例,民国早年,老北京还保留故土难离的遗风,有个精细的老北京朋友告诉我,东城、西城的语音有小别,他能够觉察出来。由此类推,我们可以知道,回顾过去,所谓古汉语,以容易觉察的不同为限,由时的不同而来的,乘由地的不同而来的,那数目就太大了。
举实例说,明朝唐寅和清朝沈复都是苏州人,可是语音必有别,因为不同时;孟浩然(湖北人)和王维(山西人)是同时人,可是语音必有别,因为不同地。这复杂的情况会推导出一个结论,是:我们信而好古,想详细知道古人语音的情况就太难了。
这难似乎可以躲开,因为:一,我们交流思想感情,用的是现代汉语,要求用普通话的语音;二,看旧文献,汉字因形见义,可以躲过语音。这就一般情况说不错,比如读《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不知道这位古宋国、今河南的人的语音(如果也念)是什么样子,但知道意思是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也就够了。
问题来自旧文献里有一部分韵文;扣紧本题说,我们读诗词,因形见义,不管语音,有时候就会碰到坎坷。看下面的例: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读平声)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读zhuàn)·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李商隐《筹笔驿》)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传李白《忆秦峨》) 前一首是诗,押平声六鱼韵,用今(普通话)音读,押韵字书、胥、车、如、余,韵母是ū、ǖ、ē、ú、ú,成为不押韵;又“令”旧也读平声líng,今读去声,不合格律。后一首是词,基本押入声九屑韵(只有“月”是六月韵,月和屑都属词韵第十八部,通用),用今音读,别、节、绝成为平声,不合格律。
格律是音乐美的基础,不合格律的结果是丢掉音乐美,不好听。这样的坎坷要怎样对付?显然,从今,损失不小,至少爱美的人必不肯;那就只好从旧。
从旧,就不能不先了解旧的情况,即诗词的语音情况。 “诗词的语音情况”,与“诗词写作时、尤其写作者的语音情况”是两回事。
简略地说,后者是系在口头上的,必致千差万别;前者是书面上的,可以百川归海,化零散为概括。事实上,诗词的大量作者,以及研究诗词语音情况的音韵学家,都在那里看概括,从概括,而不管口头的千差万别。
这就给我们现时的读者,以及想学作的人,带来大方便,因为实际语音的千头万绪已经变为书面语音的少头少绪。具体说是,由时、地而来的无限之多已经减少为设定的中古音的一个系统。
称为设定,设是假设,譬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荆门”一首用十三元韵,韵字是门、村、昏、魂、论(读平声),王士禛《秋柳四首》,“秋来何处最消魂”一首也用十三元韵,韵字是魂、门、痕、村、论,一盛唐,一清初,语音像是无别,这是假设的。定是规定,由唐朝起以诗赋取士,官家总是热心于上发令而下服从,于是诗赋如何押韵也就有了规定,如唐有《唐韵》,宋有《礼部韵略》之类,实际语音万变,在官定的韵书上成为一统,这一统是规定的。
其结果,假设加规定,就使作诗词和读诗词的语音方面的麻烦化难为易,即容许以不变应万变。具体说,我们只要能够了解中古音的情况,就可以化坎坷为平坦大道。
以下谈中古音的情况。 谈之前,还应该说说为什么可以不管中古以前和中古以后。
中古以前是上古音,中古以后是近古音,加中古音是三种,为什么分得这样整齐,这样简单?原因是,具体的语音总是刹那生、刹那灭,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是书面上的汉字。由汉字“直接”推求“具体”音,比如《论语》“有朋自远方来”,我们想照孔老夫子那样说一遍,必做不到。
不得已,只好退一步,由押韵的韵字下手,“间接”推求“概括”的语音情况,或说语音系统的情况。于是找合用的文献,中古以前找到《诗经》,中古以后找到《中原音韵》。
在语音方面,两书各自成一系统,于是我们称《诗经》的语音系统为上古音,《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为近古音。读诗词,为什么可以不管这前后两端呢? 可以不管上古音的理由不只一项。
一是情况如何,我们还不很清楚。以音的声、韵、调三部分而论,容易知道的,也是所知较多的,是韵,可是关于韵。
3. 每天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měi tiān
声母:m ,t;韵母:ei ,i, an ;音调 :第三声和第一声。
意思:表示天天的意思。每一次。各个。每:常常,经常。
示例:小明考试考砸了,每天都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
扩展资料
近义词:天天、每日
一、天天
拼音 :tiān tiān
意思:平常或老一套。
详细释义:
1、犹言老天爷。重迭呼天,起加强语气作用。
《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天天可怜,这番飘洋,只愿在陕闽两处便好,若在他方也是枉然。”
2、每天。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示例:天天都是一个出发点,每天都有一点提高,每天都有一点收成。
二、每日
拼音:měi rì
意思:天天。
示例:妻子病逝后,王老先生每日垂头丧气地在公园呆坐,邻居看了都不禁替他难过。
4. 盘缠的拼音怎么写
[pán chán]
盘缠是古代的路费。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之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安全,因此古人将这又“盘”又“缠”的旅费叫“盘缠”了。
造句
1. 我们花掉了所有带在身上的盘缠,到家时都囊空如洗了。
2. 只是公子孑然一身,又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详细释义
旅途中所用的钱,包括交通、伙食、住宿等方面的费用。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身边些小钱财,难供路费。”
沈从文 《灯》:“他要我送他点路费,说想要到 南京 去玩玩。”
造句
乡亲们七拼八凑凑足了路费,送他下山上了大学。
5. 古今汉字的不同意思
只挑知道的回答:
病,古时泛指不健康,也有猥琐之意。今用就是病。
贿,古时指钱财。今用作动词,行贿,贿赂。
领,古时做动词用,指引。今用含义差不多。也可以是衣服领子。
朕,是古时皇帝的自我冕称。没有今用了,即使用也是搞笑成分巨多。
愤,古时指兮愤不平,感到不公平。今用是愤怒的意思。
狱,古时是牢房的意思,动词解释为逮捕。今用也是牢狱。
淫,古时多用来指不思进取,堕落的行为。如“富贵不能淫”今用是淫荡。
写,书写,古今通用。
乳,动词哺乳,养育的意思。今用是奶制品。
去,古时是走的意思。今用不必解释了吧?
快,古时指干净利索。
烈士,指英雄。今用是作为有突出表现,并且为之牺牲了的人的尊称。
丈夫,大丈夫,指有男子气概的男人。今用做妻子对男人的称呼。
6. 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区别
一、存在时间关系不同
1、古今字着眼于时代的先后,凡是用来写同一个词的不用形体,产生时间都有先后的区别。
2、而异体字是同一个时代的不同写法,可以共用,主要着眼于字形的差别。比如古今字“北”本义是两个人背对背,后来被借为方位词,所以又造“背”字表示两人背对背,这样在表示“背对背”这个意义时“北”和“背”成为一对古今字。异体字的“泪”和“泪”是同一时期出现的。
二、字形不同
1、古今字能看到有造字关系,字形一脉相承;而异体字在字形上十分复杂,有的有联系,有的没有。比如古今字“然”和“燃”字形相承。
2、而异体字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异体字是加不加偏旁的不同,如“儿”和“貌”,这时字形上是有联系的,有的异体字是表意和形声等结构性质的不同,如“涙”和“泪”,这时在字形上没有联系。
三、字音不同
1、古今字的读音不一定要相同。
2、而异体字的读音必须要相同,因为异体字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替换,用法必须完全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异体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