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狼》的写法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作品《狼》,可以说是把古代汉语的精炼发挥到了极致。
本文篇幅很短,二百多字,却让人读后余味无穷。 本文主要采用叙述的手法,把“一屠”与“二狼”的斗智斗勇描述得一波三折,精彩纷呈。
在课文最后发表了作者的感慨“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种写法非常干练、清爽,节奏明快,有诗的隽永也有音乐的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故事的开端,写屠户“遇狼”作者的语言极为俭省,没有一个字多余“一屠”与后面的“两狼”相对,表明力量对比悬殊因是“晚归”,所以,当时路上行人稀少,恶狼经常出没“止有剩骨”,说明担中的骨头不足以把狼喂饱“途中”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暗示不太没有人来帮助屠户“缀行甚远”,表明狼的恶意和贪婪这里创设了紧张的氛围,作品一开始就把矛盾的尖锐性凸现出来,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御狼”“惧”表明屠户对狼的本质缺乏认识“投”、“复投”,表明他对浪抱有一丝幻想,本想妥协退让,结果仍然失败“并驱如故”将狼的贪婪无厌、凶狠无比表露无遗“大窘”、“恐”表现了屠户的紧张急迫出此情势,他只能采取防御措施“顾”、“奔倚”、“弛”、“持”等一系列动词,表明屠户当机立断此时,他已认识到狼的凶残本性,于是,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做好了与狼搏斗的准备“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说明屠户和狼之间剑拔弩张,情节扣人心弦 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一狼径去”,足见其另有图谋;“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气氛似有缓和,更见狼的狡猾此时,屠户不为假象迷惑,当机立断,“爆起”、“刀劈”、“毙之”,杀死一狼“转视积薪后”表明屠户已认识到狼的狡诈阴险,果然,“一狼洞其中”,屠户又杀一狼“乃悟”说明经过搏斗后的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以作者的评论结束全文,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狼》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狼三则》都是写屠户遇狼杀狼的故事。
第一则写了狼的贪婪,第二则写了狼的狡诈,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在阅读了三则故事之后,再阅读本文时,我就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宏观阅读,回归主旨 《狼》这篇文章被选入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
不难看出,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屠夫与狼的斗智斗勇这一故事的描述,表达他对屠夫勇敢无畏精神的赞赏,而对狼“貌似”聪明的“变诈”不屑与耻笑。而编者的意图却是,通过这篇文章及其它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在读文中认识狼,认识大自然,并希望通过认识动物、认识自然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编者的思维当然不只停留在作者的“止增笑耳”这一狭隘的认识上面。阅读了蒲松龄的生平简介之后,我对《狼》的解读便多了一些主观性,我更觉得,蒲松龄结尾所说的“止增笑耳”笑得并不轻松。
蒲松龄一生科场失意,落魄于社会底层。他从二十来岁开始创作《聊斋志异》,到40岁初步完成,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融进了这本书中。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序言中说:“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可见,他在书中寄托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之情。作者在奇异趣事中寄寓了爱恨悲喜,就《狼三则》而言,作者把自己视作如屠夫一样的弱势群体,而把狼视作强势的权贵。
无法改变现状的他,只好把“不示弱”寄托在他的作品中,让屠夫来实现他美好的愿望。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这篇文章时,我觉得应该强调“理解文中狼的本性和屠夫心理、行为变化的过程”,即就事论事——让学生回归到文本本身去理解去感悟。
当然,阅读是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学生阅读时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比如说,学生可以从狼对付屠夫的方法中,读出狼的聪明。
这是一种灵性,是狼所独有的。这样的感悟是告诉我们,即便是如狼这样可恶的动物,也有它们值得大家学习的一面。
二、剖析情节,拓展思维 《狼》是文言短篇小说,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非常明显。“遇狼”是故事的开端——“一屠晚归……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因为“惧”才两次投骨,想打发狼,但狼吃完骨头后仍紧追不舍,屠夫的迁就、狼的贪婪表现得入木三分;“御狼”是故事的发展,屠夫情急之下选择斗争,由被动转入主动,而狼也不想善罢甘休,于是,双方形成对峙局面;“杀狼”是高潮和结局,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跃然纸上。
文章最后是作者的议论,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环环相扣,简洁明了。
然则正因为“简洁明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些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我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作了一些更为细致的工作,不光是讲解课文上已经有的东西,还要教会学生养成一种阅读的敏感性,就是善于发挥想像,拓展思维。
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这句话,可以在“晚”字上点拨,让。
2. 狼的作文怎么写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 狼蒲松龄 翻译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4. 作文:我心中的狼怎么写
在我心中狼是动物里最有种的,它可以单挑任何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甚至连猎杀它的猎人它也敢正面用眼睛注视着他。在别人心中狼也许是非常狡猾、凶恶的动物,但在我心中狼是一种有情有义的动物,在受到猎人的追杀时,它会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孩子保护好,然后用自己来吸引猎人的注意,使幼仔脱困,还有就是遭到强大敌人攻击时,狼会一群的扑向敌人,直到胜利。
我们班就应该向狼一样,敢于面对任何挑战,碰到困难就一起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在平常生活中互相关爱,成为一个永不言败班级,一个有一群“狼”组成的班级。
5. 《狼》改写成白话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跟着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像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劈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身体已经进入一半了,只露出了屁股和尾巴,屠户在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6. 关于狼的作文怎么写5oo字
一只快要病死的老狼,趴在自己的洞口等死。
一只小羊路过这里,看到了这只垂死的狼。狼也瞥见了小羊。
狼突然对着小羊痛哭流涕,说:“我对不起你呀羊,我一生作恶多端,双手沾满你们小动物的鲜血,我死有余辜,真是后悔莫及呀!”
小羊说:“你这只恶狼,死到临头才悔悟,你假惺惺的忏悔能弥补你一生的罪恶吗?”
狼抽泣着说:“人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不求你原谅,只是求你理解我。你知道吗?每当我捕杀小动物时,我内心是多么痛苦!”说完,狼又放声大哭。
小羊对狼的话似有所感悟,怔怔地听着。
狼又说:“我临死前只有一个愿望,你看我蓬头垢面得,就是到了地狱里也没脸见家人,你能不能帮我梳梳头呢?”
小羊看到狼奄奄一息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就答应了狼的要求。
小羊走上前去,用手梳理着狼蓬乱的头发,小羊想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狼。当小羊靠近狼时,狼突然瞪大眼睛,用尽了力气,长嚎一声,一口咬断了小羊的喉咙。
最后,狼也咽了气。狼用生命的力量,为自己狼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7. 有关写狼的好故事有哪些
据说很久以前,狼和狗是兄弟。
狼很有胆量,办啥事都勇往直前;而狗呢,却怯懦胆小,畏手畏脚。有一次,兄弟俩在草原上行进时,发现了前面有群美丽的小鹿。
兄弟俩互相看一看,都知道了对方的心思:“要想办法捉只小鹿吃,它的味道一定非常鲜美!”狼说:“兄弟,咱们追上去,活捉一只,然后美美地享受一顿,好不好?”狗犹豫着说:“那么多鹿,如果我们俩贸然冲上去,会不会反而被鹿角顶死?或者被群鹿踩死?”狼笑道:“兄弟,当然有这种可能。不过,如果想不冒风险就得到肉吃,那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狗说:“不见得。
我们可以利用强者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狼摇摇头,说:“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呢?你以为别人都是傻子么?”狗说:“做不做随你。
反正我不会象你那样去冒险,我一定要看准时机,等非常稳妥的时候再下手,那样既安全,又有效果。相反,如果照你那样做,不但得不到肉吃,而且可能丢掉自己的小命。”
狼和狗争论半天,最后谁也说明不了谁,最后兄弟各奔东西了。 兄弟分手后,狼径直向鹿群冲去,它很快地朝一只小鹿身上咬了一口,舌尖上尝到了鹿血的味道,感觉有说不出的甜美。
但与此同时,狼发现自己已陷入包围。愤怒的鹿围住狼,拼命地朝它攻击。
狼遍体鳞伤地逃走了。 狗对狼的结局似乎早有预料。
它等在远处,看到狼受了伤回来,劝道:“兄弟,事实已经证明,想自己去夺取肉吃是不可能的,要依靠更有力量的动物帮忙才行。”狼摇摇头,说:“我不会依靠别人的,我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得到食物。”
狗恨恨地看了一眼狼,摇摇尾巴走开了。 狗径直来到猎人的住处,向猎人说道:“喂,打猎的,我们做笔交易,好吗?”猎人眯着眼看着狗,努一下鼻子,说道:“说吧,什么交易?”狗骄傲地说:“是这样,我发现有一个鹿群,那里有一大群鹿。
鹿的味道非常鲜美,你应该知道。我可以领你去找到这群鹿,然后你把这些鹿抓住,咱们把它平分,一人一半,怎么样?”猎人微笑着看了一眼,说道:“好吧,就照你说的办!” 狗撒着欢儿跑,把猎人带向鹿群。
猎人拿起工具很快就捉住几只鹿,唱着小曲儿回家。狗跟在猎人身后,得意地叫着:“发财喽,我要有好几只鹿吃了!” 到家后,猎人把一只鹿剥了皮放进锅里煮起来,又把其它鹿储存起来。
吃饭时,狗大摇大摆地跳到椅子上,说:“猎人,把鹿切一半给我!”猎人冷笑道:“你没有出什么力,就想和我平分一只鹿,这帐算得很精啊!”狗生气地嚷道:“是我告诉你的信息!如果没有我,你凭什么找到鹿,又怎么会得到鹿肉吃?”猎人哼道:“笑话!难道没了狗,我们猎人都饿死了不成?这群鹿,你不告诉我我也会找到它们的!”狗生气地跳起来,骂道:“你,你忘恩负义!我再也不和你合作了!”猎人大笑道:“哈,你才明白啊!你想借我的力量来达到你的目的,真是自作聪明啊!”狗愤怒地向门口奔去,猎人早有准备,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顶圈套在狗的脖子上,说道:“你也不用走了吧!你有那么好的嗅觉,正好可以帮我寻找猎物啊!”狗努力地想挣脱项圈,可惜怎么也挣不掉。最后,它终于屈服了。
猎人满意地吃完了肉,最后把几块啃剩的骨头扔给狗,说:“呶,吃吧!你报信有功,这是对你的奖励!”狗愤怒地扭开头,拒绝吃骨头。可是当它看到猎人不再理它仰头大睡,不得已只好去啃骨头充饥。
在狗与猎人做着交易的同时,狼也在思忖着下一步的打算。它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教训,认为自己所以失败原因在于自己孤单力薄,因而容易受别的动物的攻击。
狼想到这里,就开始寻找象自己一样敢于独立生活并且富有攻击精神的同伴,经过一番努力,它终于找到了不少狼。狼向同伴们说了自己发现鹿群的事,并且号召说:“同伴们,咱们去夺取咱们的食物吧!”群狼兴奋地嚎叫起来,呼号着向鹿群发起了攻击。
鹿群在群狼的攻击之下再也无法保持战斗力,队伍开始涣散。群狼乘乱咬死几只鹿并美餐了一顿。
后来,狗与狼就逐渐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了下来。狗每天卖力地为主人服务,不停地向主人摇尾巴,替主人向外人发威,以便赢得主人的奖励,得到一块骨头或者一点肉汤;狼则团结在一起,形成了颇有战斗力的狼群,不断地向其它动物发动攻击,从而得到食物。
狗的奴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觉得离开了主人自己就无法再活下去,越来越失去了原有的生存能力;狼则牙齿越来越利,生存能力越来越强,自主性越来越强,在与其它动物的鏖战中,在与大自然的拼搏中,狼逐渐成了森林里的强者。于是,狼和狗,这两个昔日的亲兄弟发生了质的变化,终于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动物。
8. 蒲松龄的狼的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