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卞在姓名怎么念
释义 卞biàn ①急躁:卞急。
②姓。参“卞姓”条。
编辑本段文言文翻译 1.卞 <名> 1.法,法度 法;法规: 率循大卞。——《尚书•顾命》 卞,法也。
――《玉篇》 率循大卞。――《书•顾命》 2.古地名 3.姓:编辑本段卞姓名人 卞庄子 卞庄子。
——《卞庄子刺虎》卞和 :春秋时楚国人。生卒年不详。
传说他觅得玉璞,两次献给楚王,均被认为是假,先后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在荆山下大哭,文王派匠人周目琢其璞,果然是宝玉,称为“和氏之璧”。
卞大亨 : 宋代人,兼通医学。字嘉甫,号松隐居士。
曾受荐于朝,因无心为官而辞别,隐居象山以自怡,暇时研习养生导引之术,并亲手调制药物济人,活人甚多。著有《传信方》一百卷,未见传世。
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於江苏海门汤家镇。近代诗人、学者。
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4.卞 <形> (性情)急躁 庄公卞急而好洁。――《左传•定公三年》编辑本段来源 1、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被封在卞 国(在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的卞桥村),史称卞明。
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成卞氏。按《吕氏春秋》载,在商朝之际,汤与伊尹计谋功伐 夏桀时,有个叫卞隋的名士,因拒行汤王之计而投水自尽。
可见卞氏 起源很早。 2、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于曹(今山东省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
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封于卞邑(在今山东省兖州 ,泗水一带)。爵位为子,故时称卞庄子,其后人遂以卞为姓。
形成了卞姓的一支。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 1、济阴: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为济阴郡。
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2、济阳:晋惠帝(公元290枣306年在位)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南渡后废。
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1.陶城卞氏是江阴著名氏族之一,缪荃孙等编纂的《民国江阴县续志》在卷十《氏族》中有如下表述:“卞氏由常州迁江阴陶城,遂定居焉。
卞荣,明正统乙丑进士,有《兰堂集》。卞思敏,弘治壬戌传胪,官户部郎中。”
周庄镇卞姓人口众多,可称大姓。追溯卞氏起源,历史悠久。
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明被封在卞国 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的卞桥镇 ,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称卞氏。
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封地在曹国 今山东省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分封于卞邑 今山东省兖州、泗水一带 。
爵位为子,故时称卞庄子,其后人便以卞为姓,形成了卞姓的一支。卞姓望族居济阳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
有一副咏卞氏的楹联:“源自殷商流光远;望出济阳世泽长”。 江阴周庄卞氏的先祖就在山东,2004年出版的《江阴卞氏宗谱》卷二十六《传略》中,收入了卞氏祖先卞壸、卞彬等人的小传。
卞壸 公元281-328年),字望之,晋代济阴冤句 今山东曹县西北 人。卞壸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
卞壸生而明敏,行履端方,好习兵书,知古兵法,从小为乡人所重。晋元康年间,卞壸任江陵法曹,当时有人作乱,杀死江洲判官,卞壸率人生擒贼首,馀众皆降。
永嘉中,卞壸任著作郎。晋元帝镇建邺,召卞壸为从事中郎,掌选官之职。
晋明帝时领尚书令,与王导等俱受遗诏辅政。卞壸朴素廉洁,勤于吏事,官拜先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他力劝瘐亮勿征苏峻入朝。后苏峻攻打建康,他率六军拒击,苦战而死。
二子卞、卞盱相随作战,同时遇害。 卞彬(公元?-约500年),字士蔚,南朝齐济阴冤句 今山东菏泽西南 人。
仕宋,官奉朝请、员外郎。入齐,累迁至平越长史、绥建太守。
卞彬有文才,好饮酒,以蚤、蜗、虾蟆等为题作赋,又作《禽兽决录》,指刺权贵。文章不胫而走,流传闾巷。
卞氏原居山东,东晋初迁到南京。南宋初卞长卿奉高宗赵构之命,从开封来到镇江,与金兵作战,由于伤病复发而死,被赐葬于毗陵 常州 永胜乡。
于是,子孙们便定居在这里。 元末明初,世居毗陵胜西的卞氏有一支来到江阴陶城。
卞氏江阴始祖名卞王与,谱称嘉玉公,因当时所居常州一带战事频繁,避乱来到陶城卜居,勤业修行。《江苏江阴卞氏宗谱.嘉玉公传》:卞王与“念祖父身登仕籍,名显一时,每自奋励,怀仁恺以济人,严义方以教子,三世而繁,五世而显,遂为陶城北分之祖。”
与卞王与同时从常州迁来江阴陶城的,还有他的堂弟卞琳。卞王与的子孙定居在陶城四周,并向南沙、后塍 今属张家港市 一带移居,称为北支。
卞琳的后代向南发展,在居忠巷、三房巷、老住基等地并向江阴西郊移居,称为南支。卞氏的后裔散布在苏南、浙北以及其他省市。
卞荣 公元1418-1487年),字华伯,明代文学家。正统十年 公元1445年)卞荣以明经中进士,试政大司马,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中,能诗善书,文思敏捷,濡墨挥笔,顷刻就数十篇。
卞荣曾。
2. 卞姓的由来简要说明
卞姓旧百家姓排名:86 卞姓源流 郡望堂号一、来源有二 1、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被封在卞 国(在今山东泗水县东的卞桥镇),史称卞明。
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成卞氏。按《吕氏春秋》载,在商朝之际,汤与伊尹计谋功伐 夏桀时,有个叫卞隋的名士,因拒行汤王之计而投水自尽。
可见卞氏 起源很早。 2、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于曹(今山东省曹 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
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封于卞邑(在今山东省衮州 ,泗水一带)。爵位为子,故时称卞庄子,其后人遂以卞为姓。
形成 了卞姓的一支。二、郡望堂号 郡望: 1、济阴: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 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为济阴郡。
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2、济阳:晋惠帝(公元290枣306年在位)时,将陈留郡 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南渡后废。
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1.陶城卞氏是江阴著名氏族之一,缪荃孙等编纂的《民国江阴县续志》在卷十《氏族》中有如下表述:“卞氏由常州迁江阴陶城,遂定居焉。
卞荣,明正统乙丑进士,有《兰堂集》。卞思敏,弘治壬戌传胪,官户部郎中。”
周庄镇卞姓人口众多,可称大姓。追溯卞氏起源,历史悠久。
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明被封在卞国 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的卞桥镇 ,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称卞氏。
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封地在曹国 今山东省曹县 ,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分封于卞邑 今山东省兖州、泗水一带 。
爵位为子,故时称卞庄子,其后人便以卞为姓,形成了卞姓的一支。卞姓望族居济阳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
有一副咏卞氏的楹联:“源自殷商流光远;望出济阳世泽长”。江阴周庄卞氏的先祖就在山东,2004年出版的《江阴卞氏宗谱》卷二十六《传略》中,收入了卞氏祖先卞壸、卞彬等人的小传。
卞壸 公元281-328年),字望之,晋代济阴冤句 今山东曹县西北 人。卞壸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
卞壸生而明敏,行履端方,好习兵书,知古兵法,从小为乡人所重。晋元康年间,卞壸任江陵法曹,当时有人作乱,杀死江洲判官,卞壸率人生擒贼首,馀众皆降。
永嘉中,卞壸任著作郎。晋元帝镇建邺,召卞壸为从事中郎,掌选官之职。
晋明帝时领尚书令,与王导等俱受遗诏辅政。卞壸朴素廉洁,勤于吏事,官拜先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他力劝瘐亮勿征苏峻入朝。后苏峻攻打建康,他率六军拒击,苦战而死。
二子卞、卞盱相随作战,同时遇害。卞彬(公元?-约500年),字士蔚,南朝齐济阴冤句 今山东菏泽西南 人。
仕宋,官奉朝请、员外郎。入齐,累迁至平越长史、绥建太守。
卞彬有文才,好饮酒,以蚤、蜗、虾蟆等为题作赋,又作《禽兽决录》,指刺权贵。文章不胫而走,流传闾巷。
卞氏原居山东,东晋初迁到南京。南宋初卞长卿奉高宗赵构之命,从开封来到镇江,与金兵作战,由于伤病复发而死,被赐葬于毗陵 常州 永胜乡。
于是,子孙们便定居在这里。元末明初,世居毗陵胜西的卞氏有一支来到江阴陶城。
卞氏江阴始祖名卞王与,谱称嘉玉公,因当时所居常州一带战事频繁,避乱来到陶城卜居,勤业修行。《江苏江阴卞氏宗谱.嘉玉公传》:卞王与“念祖父身登仕籍,名显一时,每自奋励,怀仁恺以济人,严义方以教子,三世而繁,五世而显,遂为陶城北分之祖。”
与卞王与同时从常州迁来江阴陶城的,还有他的堂弟卞琳。卞王与的子孙定居在陶城四周,并向南沙、后塍 今属张家港市 一带移居,称为北支。
卞琳的后代向南发展,在居忠巷、三房巷、老住基等地并向江阴西郊移居,称为南支。卞氏的后裔散布在苏南、浙北以及其他省市。
卞荣 公元1418-1487年),字华伯,明代文学家。正统十年 公元1445年)卞荣以明经中进士,试政大司马,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中,能诗善书,文思敏捷,濡墨挥笔,顷刻就数十篇。
卞荣曾奉命检校戎马南畿,监税河西务,干办金沙洲,所至皆能其官。后来,卞荣回到江阴陶城老家,博览群书,致力于写诗,文名誉称吴越。
卞荣当时还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世称为“卞郎中画”。好事者常常登门求索,川流不息,卞荣口占手书,尽力为之。
上至达官缙绅,下至马医走卒。都以得到卞荣书画作品为荣。
《江阴卞氏宗谱.兰堂公传》云:“盖自大江以南,无一人不知公名,无一家事蓄公篇。翰者或赝为公作,持售辄得钱。
缙绅之往来是邦者,无昼夜叩门请,而富人大贾至捐重货购之,所得遂不赀。而性俭啬,每有所投遗,往往从人素纸笔,不妄使一钱,人或传以为笑,然视他贵人之武断豪夺,则吐舌缩首,不欲为也。”
由此可见,卞荣的诗书画俱佳,大有“洛阳纸贵”的势头。卞荣的诗作颇多,由其门生锡山吴纟廷花三年时间,编成《卞郎中诗集》7卷,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刻印,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
此外,卞荣还有《兰堂集》,雍正癸丑(公元1733年)卞采京辑,乾隆庚辰(公元1760。
3. 卞姓的由来
【起源参考】 「卞」源出 :以邑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的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及妾子皆称为"支子") 受封於卞邑(在今山东省兖州, 泗州附近), 称为卞伯, 其后为"卞"氏。春秋时鲁国有勇士庄子为卞邑大夫, 称为卞庄子, 又写为弁庄子, 其后亦为卞氏, 亦为 弁氏。
【起源参考二】 卞姓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卞姓起源于姬姓。
周朝时周武王的弟弟,文王第六子叔振铎被封在曹邑(今山东曹县),叔振铎的后代有一人名叫“庄”,他去鲁国作官,后来因功被封在卞邑(今山东兖州泗水附近),称卞庄子。因此卞庄子的后代就以封地“卞”为姓。
由于曹邑人后来多数以“曹”为姓,因此,卞,曹其实是源于同一个祖先。卞姓后来在济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济阴望。
广韵;周曹叔之后,支庶食采于卡,因以为氏。
4. 卞,姓氏专属句子
最有名的卞氏的,应该是和氏璧的故事了。
这是专属的句子。楚卞和往楚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怪其诈,刖其左足。
历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献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
王又怪其诈,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献,恐王见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知之,使谓之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独泣之悲,何也?”和曰:“吾非泣足也,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悲也。”王取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赏而归。
世传和氏璧,以为至宝。
5. 作为姓氏怎么读,卞在姓氏里怎么读,卞做姓氏怎么读
拼 音:biàn 部 首:卜 笔 画:4 五 笔:YHU 基本释义: 1、急躁:卞急; 2、姓。
卞姓,姓氏的一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86位。
卞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43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扩展资料: 卞姓起源 1、源流一 黄帝娶四妃,生二十五子,赐十二姓,姬姓是嫡系,即正妃之子。在夏建国后,姬明即卞明被封在山东泗水,建以姓名为国,史记中有卞明国,卞明王是卞国的国君。
卞明王创天下卞姓,是卞姓的始祖。 另记录:卞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传到吾融的儿子姬明,被封在卞国,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卞氏,是卞氏最早的一支。 2、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据典籍《庄子·让王》和史籍《吕氏春秋·离俗》的记载,在夏、商之际,有个叫卞随的贤士,因不满夏桀的荒淫暴虐统治而隐居到了稠。 汤与大宰伊尹计确定了谋攻伐夏桀之时,曾想方设法找到了卞随,与之商量伐桀之事,卞随却拒不回答。
至公元前十六世纪“鸣条之战”,商汤战胜了夏桀后,建立了商王朝,再一次找到卞随,要让天下给卞随。 卞随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麻烦。
遂自投稠水而死,令商汤很是感慨。之后,卞随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随氏,形成了较早的卞、随二氏一族。
卞氏族人大多尊奉卞随为得姓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卞姓。
6. 卞姓 历史上有那些名认
卞随:夏朝末年人,卞氏得姓始祖。
当时汤打算伐桀,去找卞随商量。卞随说:“这事与我无关!”或者是说“关我屁事!”汤灭夏后,要把天下让给卞随。
卞随说:“当初你小子已经定好伐桀的计划。你假模假样地找我商量,目的是把谋反的罪责推给哥们;现在你小子得了天下,又扬言要让给我,只是为标榜自己没有独占天下的野心。
我***真不幸!交了你们这帮不讲道义的朋友。”卞随觉得生不逢时,竟然投河自尽了。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荆(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
和氏璧的发现者。因献玉而闻名古今。
《韩非子》载,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南漳县巡检山区,现有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献给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约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献玉,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又断其右足。
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
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
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史记·卷八十一》所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
卞敦:晋代尚书,字仲仁,卞壸从父兄。弱冠仕州郡,后从讨王敦,官拜尚书,以功封益阳侯。
谥敬。 卞庄:春秋鲁国卞邑大夫,有勇为,一次能杀死二虎。
齐人欲伐鲁,惧庄子不敢逞。汉朝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
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卞粹:晋代中书令,字玄仁,冤句人。
刚直不阿。后拜右丞相,封成阳子。
齐王司冏辅政,为侍中、中书令,进爵为公。 卞壸:晋代政治家,卞粹之子,晋明帝侍中、尚书令,以功封建兴县公。
后赠壸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贞,祠以太牢 。 卞彬:字士蔚,晋代济阴冤句人,中领军卞嗣的孙子。
他在宋齐都做大官,《全齐文》卷二十一收有他的《蚤虱赋》一首,是谈跳蚤和虱子的。他说:“余居贫,布衣十年不制……为人多病,起居甚疏,萦寝败絮,不能自释,兼摄性懈惰,懒事皮肤。
澡剧不谨,浣沐失时。四体[宫毛][宫毛],加以臭秽,故苇席蓬缨之间,蚤虱猥流。”
卞彬身上虱子多,虱子繁殖又快,他又“不勤于浦讨”,虱子越来越多,谚云:“虱多不痒”,但卞彬还是十分痒的。他不去捉虱子,却写了这篇《蚤虱赋》,炫耀自己脏、懒、多虱蚤。
被清代的严可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卞敏:清代女画家,秦淮人。
为画家卞赛之妹,善鼓琴,精于兰竹。 卞瑛:字渭珍,原住江苏常州府武进县城西南四十里的升西(也作胜西)乡,他读书未就,又懒于耕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违背双亲出游,东南西北辛苦备尝。
行至山东济宁时,被一位在孔子后裔处当幕僚的苏州人钱某招为女婿,后随钱某进京师,又被一位总戎马某延为西席。康熙五十四年马某移调天津,他也携眷相从,并定居于天津。
卞瑛有三个儿子,长子亦如乃父,中年出游未归,次子传五世而绝,只有三子人丁兴旺,天津乡祠卞氏都是这第三门后裔。卞氏发家始于第四代(从卞瑛起计)卞宗礼兄弟三人开设隆顺号,时在嘉庆初年。
第五代卞树堂兄弟四人继续经营,老四卞树榕又增设隆顺榕药店,时在道光初。随着天津开埠,卞家商业更加发达,增设茶庄、粮行、银号等,成为地方巨富。
卞大亨:宋代学者,字嘉甫,泰州人。由乡举入太学,升上命。
精医卜之书,著有《松隐集》等。 卞仲子:元代画家,其子卞珏,颇善画,绰有父风。
卞思义:元代诗人。1338年前后光州志伊书院主讲,工于诗,以《铁笛诗》名世。
卞文瑜:长洲(今苏州)人。字润甫(约1576-1671),号浮白,又号花龛。
明代画家。善画山水小景。
画史称他曾从董其昌学画,其法黄子久、吴镇,笔墨苍秀。有些画风格近似“苏松派”的赵左。
笔致雅秀、逸趣横生,作树石枝干常用中锋勾剔,显有古拙凝重之感。传世作品有《山水图》册,藏吉林省博物馆;《溪山秋色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山楼绣佛图》轴、《寿烟山水图》册,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卞立言:清代棋师,名交恒,江都人。祖孙三代均以奕名。
有《奕萃》传世。 卞玉京,本名卞赛,字云装,又称赛赛,据考可能还有“蕙香”之别号。
她原系官宦出身,因父早亡,家道中落,与其妹卞敏一同沦落风尘,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一对出名的姊妹花,而卞赛的名气略胜,时人因有“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之咏。后来卞赛为女道士,号“玉京道人”,于是有了“卞玉京”这个习称。
(注:“玉京”系道家语,指天界。) 卞祖善: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指挥。
193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56年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升入本科指挥系,师从杨嘉仁教授。1961年卞祖善持棒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现任首席指挥。
40多年来,他指挥演出了《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杨贵妃》等中外芭蕾舞剧;先后在我国首演了米雅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 响曲》等。
7. 谁知道卞姓的由来
卞
【起源参考】 「卞」源出 :
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的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及妾子皆称为"支子") 受封於卞邑(在今山东省兖州, 泗州附近), 称为卞伯, 其后为"卞"氏。
春秋时鲁国有勇士庄子为卞邑大夫, 称为卞庄子, 又写为弁庄子, 其后亦为卞氏, 亦为 弁氏。
【起源参考二】 卞姓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卞姓起源于姬姓。周朝时周武王的弟弟,文王第六子叔振铎被封在曹邑(今山东曹县),叔振铎的后代有一人名叫“庄”,他去鲁国作官,后来因功被封在卞邑(今山东兖州泗水附近),称卞庄子。因此卞庄子的后代就以封地“卞”为姓。由于曹邑人后来多数以“曹”为姓,因此,卞,曹其实是源于同一个祖先。卞姓后来在济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济阴望。广韵;周曹叔之后,支庶食采于卡,因以为氏。
【家族名人】 卞和,春秋楚人。於荆山得璞玉献於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卞庄子,春秋卞邑大夫,以勇著名,尝刺虎,一举而获两虎,齐人惧之,不敢伐鲁。汉朝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地域分布】 山东济阴郡,河南济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