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导读怎么写
你总要先说一下是什么名著
我先举个例吧
【走近作者】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
【搜索背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描写前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
【阅读导航】
在烈火里燃烧
——灿烂人生的教科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是一部灿烂人生的教科书,它曾鼓舞过无数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去细细品。
【名师指导】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作品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人物特写】
保尔
出身于一个乌克兰的工人家。
【知识延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俄国的命运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伟大文学传统的国家,两个世纪以来它创造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阅读文学经典始终是俄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建议】
这是一部激励过无数中国人的书。阅读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体会保尔的精神魅力。有条件的话,可以观赏同名电视连续剧。
【精彩片段】
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
【点评】这里描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
这只是一个例子,差不多就可以了
2.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内容简介
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阅读法;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3. 名著导读的读书笔记应该怎样写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4. 《我的第一本书》的序言怎么写
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序,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ئ
为自己的书写的序言叫做“自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序言又称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有他人代写的,多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常见的有作者序、非作者序言和译者序三种。
作者序是由作者个人撰写的序言,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建议,再版书的修订情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它的标题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作者序有时也用“前言”。当另有非作者撰写的序言时,为区别起见,,可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翻译书的原作者专为中译本撰写的序言,标题用“中译本序”。作者序一般排在目录之前,如果其内容与正文直接连贯的,也可排在目录之后。
非作者序言是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组织编写本书的单位所写的序言,内容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内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标题用“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非作者序一般都排在目录及作者前言之前,.如果是为丛书写的序,也排在丛书序之前.。
译者序一般着重说明翻译意图,有的也包括翻译过程中的某些事务性说明,一般以“译者序”为标题,内容比较简单的也可以“译者前言”或“译者的话”为标题,一般排在目录之前。
序言 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置于书末的称“跋”。
序言,也称导言、导论、绪言,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字,通常是该书的导读和说明,如创作意图,创作原则,过程以及与该书出版有关的事情
5. 关于母爱的文章的导读怎么写
母亲是春雨,滋润着我,很珍贵,无法用金钱衡量;母爱是蚕茧,保护着我,很坚固,时刻陪伴着我度过阴天;母爱是一本书,教育着我,很受用,灌输着我人生悟点。母亲,像慈爱的鸟妈妈,每天都用充满爱的手抚摸着我们这些小雏鹰的羽毛,鼓励我去搏击万里长空,鼓励我健康成长。岁月的长河沉淀了时间的泥沙,催化记忆的蓬松,母亲的内心因岁月和时光而堆满了爱和博大。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那一次是在我八岁的时候。我放学正要回家,突然,天空中下起了哗啦啦的倾盆大雨。我很着急,心想:该怎么办呢?我没有带雨伞,听别的同学说这场雨到明天是不会停的,难道我要在这过夜了吗?
当我正着急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原来是妈妈,妈妈撑伞来接我了。一路上,我看妈妈一直把伞往我这边撑。这时,我的头上滴下来了一滴水,那不是雨水,而是深情的泪水啊!回到家后,我的身上没有一处是湿的,可妈妈却成了“落汤鸡”。晚上,妈妈一直在打喷嚏,我想:要不是因为母爱,妈妈也不会感冒。
母亲知道我每天学习很累,便用绿豆给我做了一个枕头,预防颈椎炎。这枕头之中包含了浓浓的母爱。而这样的事情还源源不绝……
小时候,我害怕打针,每次一听到要打针都逃之夭夭了。可是,病魔总会降临到我的身上。记一次打针,是在医院里。起初,听了妈妈的夸张说辞,我无所畏惧。可走到医院的门口,我才感到危机的存在,死活不肯进去。母亲总哄着我说:“打针不痛的,走呀,不然感冒怎么会好呢?”我大声哭了起来,可这样还是无济于事,妈妈硬把我拖进了卫生院里。要打针了,妈妈把我搂在怀里。医生在调试针,我看着,那尖尖的针头,还喷出药水,让我心惊胆寒,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不打针了,吃药吧。”妈妈说:“不打针,回家要打你的屁股!”妈妈没有严肃,还是一脸的笑容。医生走了过来,在我的手腕上绑了橡皮管子,我的手生疼。妈妈鼓励我:“没关系,闭上眼睛,咬咬牙就好了。”我照做了,好像一点也不疼。打针时,妈妈总不时问候我疼不疼……打完针,手不疼了,却留下了一个针孔,那是母爱的输入点。
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也是无私、伟大的。母亲的爱比山高,比海深。母爱是慈祥的,是伟大的,是亲切的,是热情的!她伴随着我成长,激励着我长大。也许吧!妈妈对我的爱,我对妈妈的爱都在心底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