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家的炕 作文
鞋脱了,上炕上去,炕上热乎。
这是陕北人招待客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那时,年龄小,心想,长大后像大人一样热情招呼来家客人。
谁知,不足二十岁,便离开了家乡。 我想,我只是身子与土炕有了分离,至于什么地方牵连着,确实把我难住了。
我想的没有错,一时一刻没有忘记故乡,还有那一盘盘看似普通的泥坯土炕。 在陕北的农村,家家户户窑里盘着炕。
土炕上留下毛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土炕是丑陋的,竹编的席子遮挡了它的丑陋。
犹如一个裸落奔跑的孩子,被家人穿上一件遮风挡雨的衣衫。 农村孩子,逃脱不了土炕情结的怀抱,犹如一缕缕思乡炊烟,冉冉升起。
土炕上出生的孩子把土炕当成世界上最美的乐园,在土炕上笑,在土炕上哭,在土炕上慢慢长大慢慢成熟。 处在他乡异地,寻找的不是华丽的商场、餐厅,寻找夜里的安身之处。
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璀璨耀眼的灯火,总是情不自禁怀念土炕。说不清楚,是什么让我丢不掉对土炕的记忆。
思维一次次凝固在事先加固好的工具栏里,软弱的无法找到一个打破一眼望穿的篱笆。现实残忍地将梦想蹂躏,仰望窗外灯火,睡在软绵绵的床铺,时有水土不服,肚子胃略有不舒,老人的一句话徘徊在脑海肚子疼,爬在热炕上暖暖。
2. 关于火炕的作文,大家都帮个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
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
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
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
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
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
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
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
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
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
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3. 东北火炕的原理和构造,急用
东北火炕的原理 利用木材或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就是烟气,对火炕炕面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烟道由烟囱将烟气排出。
东北的火炕通常还要和火墙组合,也是说火炕和火墙连接在一起,达到充分利用烟气的目的。所谓火墙,大多数是厨房与卧室之间的那面墙,墙是中空的,烟气在其中间流通。
火炕的构造:火炕在红砖普及之前大多由土坯制成,目前有由水泥板铺成的。
以红砖为例。火炕是由炕面及烟道组成,烟道的结构为几字行,这就会形成我们东北人所说的炕头和炕稍,烟气的入口为炕头,在一个炕道的结尾,另一个炕道的开头出为炕梢,也就是炕头热炕梢凉的原因。烟气由炉子产生后从炉膛的出口出来,进入炕洞,经过炕道后,烟气回到火墙,最后由火墙进入烟囱,由烟囱放空。
以上是东北火炕的原理,陕西的火炕没有研究过,以上资料是根据我在黑龙江居住20多年的经验所写的。由于无法上传图片详细内容还请咨询东北瓦匠,他们是专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 “烧炕”的来历
1、烧炕的来历
烧炕的来历与炕的起源一样,有了炕也就开始烧炕。大约起源于我国的西汉时期。
2、炕是北方人的"暖床"。尽管北方城市楼房中,大部分已没有炕,而只有床了,但床的出现却比炕要早很多。炕是由我们汉族人发明的,我国考古发现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
扩展资料:
火炕的构成及使用:
火炕是一种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搭建炕在北方称为盘炕,其内是用砖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上面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覆盖以泥摸平,泥干后上铺炕席就可以使用。
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
在中国北方一般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用火炕发热,这样就不必再单独烧炕。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称为“炕稍”。一般“炕头”都留给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寝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炕
5. 东北大炕
东北大炕都是火炕,与外屋地的大灶坑相连接,烧火做饭时烟就从炕下面的炕洞子通过,于是炕就热了,当然冬天里仅靠烧火做饭来把炕烧热还不行,还要在炕洞子里烧柴。
可由于炕大,受热不均匀,炕头热度高一些,炕梢热度差一些。所以人们晚上睡觉时都愿意睡炕头,不愿意睡炕梢。
一家人谁睡炕头谁睡炕梢不是随便的,是由每人在家中的地位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家里的男主人也就是一家的老爷子睡炕头,紧挨着的就是女主人了,然后才是孩子。孩子睡觉的顺序是越小的越靠炕头这边,越大的越靠炕梢一边。
东北大炕不仅是睡觉的,还是取暖的。冬天时炕面上很少放东西的,被褥什么的都要卷上垛起来放到炕柜里,以便大炕散热,而散热效果好,屋子才能更暖和。
大炕表面铺的是炕席,炕席是用高粱秸子编的,越使用越亮。牛皮纸进入生活后,有条件的人开始用牛皮纸糊炕,上面刷上清油,这样的炕面明亮,而且干净,比炕席的效果要好很多倍。
(现在都铺上地板革了。越来越讲究了。)
大炕很重要,是东北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地方,如果东北民居没有炕,那简直不敢想像。以前东北人一日三餐也都是在炕上吃的,吃饭的时候炕上放一个炕桌,家里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盘腿坐在最里面,男人通常都是坐在里面的,女主人坐在炕沿的位置,负责给大家添饭递东西什么的,是伺候吃饭的。
孩子们放学写作业或玩耍也是在炕上,来人了也是要让到炕上去坐的,通常每一家人都会有一个烟笸箩,里面放着烟叶、烟纸和火柴,来人了就把烟笸箩往坐在炕上的客人面前一推,说自己卷一支烟抽吧,于是大家就人手一支烟,吞云吐雾起来。 东北大炕是八十年代以前东北老百姓生活的重要舞台。
6. 东北火炕的原理和构造,急用
东北火炕的原理 利用木材或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就是烟气,对火炕炕面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烟道由烟囱将烟气排出。
东北的火炕通常还要和火墙组合,也是说火炕和火墙连接在一起,达到充分利用烟气的目的。所谓火墙,大多数是厨房与卧室之间的那面墙,墙是中空的,烟气在其中间流通。
火炕的构造:火炕在红砖普及之前大多由土坯制成,目前有由水泥板铺成的。以红砖为例。
火炕是由炕面及烟道组成,烟道的结构为几字行,这就会形成我们东北人所说的炕头和炕稍,烟气的入口为炕头,在一个炕道的结尾,另一个炕道的开头出为炕梢,也就是炕头热炕梢凉的原因。烟气由炉子产生后从炉膛的出口出来,进入炕洞,经过炕道后,烟气回到火墙,最后由火墙进入烟囱,由烟囱放空。
以上是东北火炕的原理,陕西的火炕没有研究过,以上资料是根据我在黑龙江居住20多年的经验所写的。由于无法上传图片详细内容还请咨询东北瓦匠,他们是专家。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