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臭的句子有哪些
金钱无臭味。
古罗马皇帝 韦斯巴芗
骨朽人间骂未销。 臭名言
宋·刘子翚《汴京纪事》。本可大意是其人尽管已经死去,骨头早巳腐烂.但是人间唾骂之声依然不绝。原诗是写北宋末期的太傅王黼(fǔ府)、太师蔡京等奸佞误国,招致北宋覆亡,人虽已死,却留下人人痛骂的恶名。可用来形容罪恶昭著的人。
宋代理学家 刘子翚 《汴京纪事》
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恶声:坏名声。狼藉:旧传狼群常藉草而卧,起来就把草踏乱消灭痕迹,后用来形容零乱到了极点,引申为败坏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布,流传。选两句大意是:名声坏到了极点,流传到各国都知道。表现臭名远扬时可以引用。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蒙恬列传》
说谎的嘴是发臭的洞。
英国诗人 本·琼森
2. 臭味怎么描写
关于臭味相投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蜣螂抱粪】:蜣螂:屎壳郎。形容臭味相投。
【群蚁附膻】:附:依附;膻:羊肉的气味。许多蚂蚁趋附羊肉。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
【群蚁趋膻】:膻:羊臊气。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如蚁附膻】: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如蚁慕膻】: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物以类聚】: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物以群分】: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同“物以类聚”。
3. 臭为什么要这样写
会意。字从自从犬。“自”意为“鼻子”,有“基准点”和“吸气”两重含义。“自”与“犬”联合起来表示“犬能通过吸气找准地点”。本义:存在于一定位置的特殊气味。引申义:人类粪便的气味,难闻的气味。说明:狗有吃人类粪便的习性(中外任何犬类无一例外)。既然“臭”字从自从犬,那么其所指的气味只能是犬类最喜嗅的气味——人类粪便的气味。
1、专指人类大便发出的气味:屎臭。
2、按科学家的研究:物质浓且杂就是臭,物质淡而纯就是香。
3、难闻的气味 [bad smell;stink]惠公改葬 申生,臭彻于外。——《国语·晋语》
4、香气 [odor]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
5、惹人厌恶 [abhorrent]。如:臭幺(臭架子);臭老鼠(惹厌的人)
6、腐败 [rotten]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中》
7、〈方〉失效 [lose efficacy]。如:打了一枪,没想到子弹“臭”了,没有过火。
8、表示程度很深 [very;ruthlessly]。如:臭打一顿;臭骂一通
臭(嗅),音秀(嗅)xiu,名词,气味之总名。气味通于鼻称臭(嗅xiu),在口者称味。
臭→嗅,古今字也。嗅,古作臭。
臭(嗅),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时(春、夏、长夏、秋、冬)推演分属的五种气味,即臊(羶)、焦、香、腥、腐(朽),分别配属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
如《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其数八,其味酸,其臭羶”(郑注:木之臭、味也)、“孟夏之月……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郑注:火之臭、味也)、“中央土……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郑注:土之臭、味也)、“孟秋之月……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郑注:金之臭、味也)、“孟冬之月……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郑注:水之臭、味也)
又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臭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臭腐。”明·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四》注:“臭,气之总名也。”
再如《难经·四十九难》:“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清·孙鼎宜《难经章句》云:“《书·盘庚中》疏:‘臭是气之别名’,古者香气、秽气皆名曰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