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性格特点怎么写
我总结了几个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活泼好动。有些家长常说,我的孩子争开眼睛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对了,这就是幼儿的特点,他们总是不停的做各种的动作,不停的变换活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活动引起他们的疲劳,而是单调而枯燥的活动引起了厌倦。正如上面的那位家长一样,一遍一遍的让幼儿重复那些古诗就让孩子学起来乏味了。孩子喜欢蹦蹦跳跳,走来走去,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我们了解这一特点就可以指导幼儿做一些事情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玩具,幼儿就会很高兴,并且会感到很自豪,但是承认过多的限制或干涉或经常包办代替,则幼儿期可能形成懒惰的性格倾向。
二 模仿性强,缺乏自信心幼儿模仿性强,很喜欢去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因此可以利用它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经验的孩子和老师特别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例如上课时候老师说:“看,明明坐的多好啊。”马上就会有很多的幼儿腰杆挺直,不必逐个让幼儿坐好。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很注意的严格要求自己,时间一长孩子很自然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是父母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幼儿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家长应该多以正面教育为主,千万不要讲反语,否则会引起不良的效果。
三 好奇,好问。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跟父母出去玩,不断的问这问那,这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对于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父母应该抓住这一点,因势利导。
另外,家长对于孩子的提问应当给予必要的满意的答复。千万不要置之不理,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如果也不能予以正确的答复,应当说妈妈给你去查查书,不要粗鲁的对待孩子或说孩子多嘴等。对于孩子的好奇好问,家长如果能以正确的指导,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格。反之,如果过多约束,甚至对孩子的提问采取冷漠讽刺的态度,则会扼杀这种良好品格的萌芽。
作为家长如果能了解以上幼儿性格特征,并能根据其特点实施教育,则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幼儿个性特点怎么写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是精神和气质的全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论理观、道德观、信念、兴趣、能力等等,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形成不能完全排除先天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及主观的努力。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职业、个人努力等的不同,使每个人形成与其他人不同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些特点的总和便是个性特征。
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应该从胎儿期就算起。父母的基因、母体的心理、生理素质都会影响到胎儿。
这时期是母子共栖阶段,胎儿靠母亲供给一切,母亲心理与生理的变化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心身发展。早期教育要从“胎教”开始的道理即在于此。
从婴、幼儿期到12~13岁,一个人的个性就基本上有了雏形,一般到16岁左右个性完全定型,形成一定的个性特征。 根据病人的临床特征,将性格分为强型、弱型和中间型三种。
强型——好强、好胜、任性自负、以自我为中心,凡事我说了算,暴躁,情感丰富强烈、自制力差; 弱型——胆小怕事、敏感多疑、好幻想、有事不外露、积极性差、依赖性强、犹豫、孤僻好静; 中间型——冷静、沉着、开朗乐观、积极性强、适应能力好、勇于克服困难、勇于解决矛盾、好活动、情绪稳定、有自制力。
3. 孩子的性格特点怎么写
原发布者:cuiyanghit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孩子3岁~5岁养成的个性特征对他的一生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性格特征一般在3岁~5岁期间就定型了,后期难以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因此,幼儿阶段对孩子的训练与教育至关重要,过分内向的孩子,往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发展友谊,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心理上更容易滋生自卑、没有安全感等消极情绪。由此可见,帮助内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灵小屋,融入伙伴的氛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更有益的。 一. 内向型孩子和外向型孩子的典型表现 1.外向型孩子小剖析 外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经常表现出对外部事物的关心和兴趣;他们的感情外露,而且热情、开朗、活泼、好动;在行为上当机立断,不拘小节,善于发展与他人的关系,独立性相对比较强。 2.内向型孩子小剖析 内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不喜欢和人交往,相反的喜欢独处;反应缓慢,适应新的环境比较困难,做事情比较谨慎小心。 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全新的环境中后,其个性特征往往比以前任何时刻都要典型和突出,因此是老师和父母鉴别孩子内外向的黄金期。外向的孩子喜欢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习,但是比内向孩子更调皮;内向型的孩子则在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习,课余也常常自己躲在一个角落玩,安静而内敛。 二. 内向宝贝教养方案 No.1 和幼儿园的老师谈谈,得到老师的配合。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成为孩子教
4. 幼儿园班级个性特点材料
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经验,较为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认真领会深入学习贯彻《新纲要》、《广东省课程指南》精神的同时确立新的发展目标,为向"省一级幼儿园"目标迈进而储备新的力量.实际工作中继续做好"对话"实验班的课题研究工作及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在幼儿园的生活只剩下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注重多元智能的开发教育,积极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作为家长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便孩子能较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
只有在家园的良好对话沟通形式下,我们才能有效的展开以下探究工作: 一:本班情况分析: (一)幼儿情况:通过在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升入了大班,即将成为小学生,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均较强,各方面的进步也特别快,三位老师观察到,我们班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性格开朗、活泼、自主,富有个性。从整体看人际交往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两方面有突出进步。
但各别幼儿在常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进餐时爱说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小话、插嘴等)倾听的习惯需要加强。其次,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自主性、决策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培养。
部分幼儿动作发展和动手能力需个别辅导,自我反省的智能还需巩固。数学逻辑智能,推理运算能力方面还需多培养。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个班级幼儿风貌积极向上、有礼帽、有爱心、特别表现在开学出开展的大带小活动中,为弟弟妹妹做出了好榜样。 (二)幼儿人数:全班总人数34人,其中男孩20人,女孩14人,平均年龄在五岁半左右。
(三)教师情况分析及分工合作: 班主任:在教学中起带头作用,创班级特色,注重家园对话的沟通工作,负责协调班级内外部关系,注重班级幼儿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的开发,负责开展教学内容有:听读游戏识字、计算逻辑训练游戏。 副班教师:性格开朗,服务意识强,能主动参与思考研究主题活动,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鼓励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协助幼儿发展大脑功能,注重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
负责开展教学内容有: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英语游戏、语言故事等。 保育教师:工作耐心、细致,积极钻研幼教经验,能较好的执行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制度,注重培养幼儿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及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保障了班级卫生工作协调有序进行,并负责针对班级卫生保健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后勤配班:主动关心班级事物,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及时的提供助教服务,积极与幼儿展开互动。
二、班级经营 (一)班级经营文化:真诚、尊重、关爱、合作 (二)班级经营目标: 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2、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并形成初步升小学的意识。
3、继续认真学习新《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统一教育思想,并转化为教育行为。 4、帮助家长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明确幼儿期教育重心是个性能力的培养,使家长认同熟悉我们的教育宗旨、目标 和课程形式,并支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园对话互动网"。
(三)具体的分工及措施。在整体合作中我们将明确目标,配合默契,每个人都要具有积极、主动的意识。
具体措施有: 1、每周五中午进行班会,共同总结一周的工作情况,找出好的方法与不足; 2、每月底与家委会成员沟通一次(形式不限),商讨 交流最新幼教资讯及主题进展情况,调整下一步目标; 3、每月班级教师结合对话实验课题内容撰写观察记录、教育笔记; 4、每月班级教师读一本书,并撰写读后感; 5、每天下班前坐下来小结当天情况,计划第二天的工作。 6,三位老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本学期幼儿重点能力的培养 A、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必备的态度和品质,尤其是在幼儿阶段更为重要。我们将通过分配任务和指导幼儿规定、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培养。
如:让幼儿整理自己的床铺、帮助老师修补图书、整理玩具柜、当称职的值日生等。 B、幼小衔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
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的印象。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绝非小事。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多与孩子交谈。在谈话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听懂对方的话,弄清要了解的情况,清楚自己的说话的时机。
多开展谈话活动和游戏,教师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个别谈话,并在交谈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倾听行为去影响、引导孩子。提供倾听的机会。
给幼儿播放音像作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听,并开辟倾听角,提供倾听机会。在活动中巩固。
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故事会、小新闻发布会等类似的活动,引导幼儿认真听同伴讲,鼓励他们大胆踊跃参加表演。 2)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
包括:认识、理解教。
5. 如何判断一个幼儿的性格特点
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幼儿时期,这时候幼儿的性格未定型,富于可塑性,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有这次论文题目的产生呢,这啊还得从班里的一个小故事说起。我们班男女幼儿比例一直比较失衡,男孩占大半个班而女孩就2、3个。
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可思议的是特立独行脾气暴躁倒不是小子们,而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丫头。
不说你都想不到,平时没什么事情还好,一旦不开心不顺心了马上就脾气暴发。摔东西,跺脚、大叫等等习惯早已司空见惯。
刚开始我以为只是偶然现象。以为只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不适应,情绪不好。
慢慢引导会好的。后来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要是顺着她说还好,一旦批评她了或者今天不开心了,那我今天的活动计划基本上就是泡汤。
什么也不讲任由她发泄。她还有个惯例程序就是发完脾气就道歉。
我想既然在我班了,作为她的老师我有义务来引导教育她,毕竟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刚开始把路铺好了,行为习惯养成好了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那将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我开始干预进行教育。因为一味的批评只能让孩子的脾气更加逆反。
所以在对待这件的事情上一定要掌握章法。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幼儿处于性格萌芽阶段,幼儿的性格教育属于最初的起点教育,这种起点教育对幼儿的今后有着深刻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许多家长和教师关心的问题,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保持家庭、学校教育的统一性 任性、固执、发脾气,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并非学前期幼儿才会有的,克服这些缺点至关重要 。
幼儿任性、固执、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师家长教育不正确。教师和家长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放纵、过分夸奖或训斥、恐吓、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幼儿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等等,都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性格。
2.幼儿园与家庭中成人之间对幼儿教育的不一致,生活制度的不稳定等。幼儿处于这样的情况,无法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因此容易发脾气。
3.成人的不良性格直接影响到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相互配合,深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充分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帮助幼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让幼儿在良好的熏陶和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二、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除了父母,教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尤其是在孩子性格各方面形成的重要时期。人家都说什么性格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班。
我们有一个老师平时性格很内向,做事情什么的也有条不紊的,他们班的孩子也跟她做事什么的如出一辙。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他们通过观察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
《教育漫话》中写到“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着极重大长久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记得我们部门主任就对于这个问题找我谈过话,她说我的公开课上的滴水不漏,从设计到实施都很完美。就是给看课的老师感觉心里不舒服。
她认为我们班的孩子太安静了 太死气了。一点都不像五岁的孩子应有的活泼开朗。
她说我们班的孩子的性格很像我,我在,在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允许有瑕疵。对孩子就很严格,不允许孩子一点的失误尤其是做公开课这样的大活动。
我都会特别热真,因为我的过度认真,孩子的性格受到压抑。不敢真正的释放天性。
我听完后,说真的我也感同身受,我发现虽然我们班的孩子很听话但是每天的活动不能让他们真的获得快乐。如果是这样那不就与现在的快乐成长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了吗?我必须反思自己,在教育幼儿情感方面多下功夫。
让孩子真正的做到快乐学习。三、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这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而更加尊敬我们,事事都包办,这样只能害了孩子。
其实作为教师如果善于观察幼儿的细小环节,你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优秀,自己会尝试着解决问题,也会尝试着商量办法。我会在旁边悄悄的听他们的对话不直接干预进去,只为了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们强调让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实践证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环境,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增强对所从事活动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增强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减少对大人的依赖。
四、要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尊重孩子,注重孩子的整体发展和关注个体差异孩子们都期望受重视,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如果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幼儿就会情绪高涨,自信心大大增强。
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多与幼儿接触,一句赞赏的话,一个亲切的眼神,或是拍拍他的肩膀,都能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我们班有个孩子她是下班学期来的,对于新的环境,新的专业,新的教师。
一切都是新的,需要从新出发。孩子每天都情绪低落,经常眼泪汪汪的来泪眼汪汪的走,我很是担心,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