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iano为什么翻译成“钢琴”,钢琴是钢做得嘛
钢琴的部分结构是钢制,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叫法吧,在英语中钢琴的单词PIANO与钢琴的材质是不相关的。
现代钢琴的直接前身是古钢琴(或叫做老式钢琴)和羽管键琴。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巴托罗米欧,克利斯托弗利在羽管键琴上改用了带小槌的键盘机,用特制的鹿皮包裹在上面。这样,在弹奏时就能随意改变小槌的敲击力,从而使钢琴的音量能得到改变。增强了它的表现力。乐器发明者称它为“有强弱的羽管键琴”。
钢琴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琴体部分由木材制成,外涂钢琴漆;
二、机械部分由键盘和一套精密的击弦机组成,大部分材料是木材及毡呢;
三、张弦部分由铸铁的钢架子及钢弦组成,钢材是这部分的主要材料。是钢琴的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人称其为钢琴,
2. 描写弹钢 琴的词语和句子
奏鸣曲那欢快的节奏使得我沉浸在那音乐当中,并试图用自己那跳跃的手指弹奏触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渐渐,进入高潮,原本欢快、柔和抒情的曲调突然间随着左手流畅的伴奏中显得非常激昂。而我从容地弹着,慢慢地闭上双眼,去聆听自己的音乐
我在一切地方弹着:钢琴上,桌子上,书本上,公交车的椅背上。我喜欢自己五指飞轮,感觉音符流泻的快乐,就好象冬日暖阳下潺潺的流水。
我舞动着手指寻找,寻找属于我的那个明镜台。后来啊,才发现原来我寻找的一切却是我指间那优美的钢琴声。
3. 钢琴的英语怎么写
钢琴 piano
英 ['pjɑ:nəʊ] 美 [piˈæno, ˈpjæno]
钢琴;囚犯工作席;轻奏乐段
复数:pianos
双语例句:
1. 他用钢琴为她伴奏。
He accompanied her on the piano.
2. 她学会了弹钢琴。
She's learned to play the piano.
3. 这张唱片包括了C小调的钢琴奏鸣曲。
This disc includes the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4. 他们有一把低音吉他、一架钢琴、一管萨克斯和打击乐器。
They had a bass and a piano and a sax and percussion.
5. 他教授钢琴、管风琴和作曲。
He taught the piano, organ and composition.
6. 他在钢琴的伴奏下演唱了《我可爱的情人》。
He sang 'My Funny Valentine' to a piano accompaniment.
7. 约翰娜上了钢琴课。
Johanna took piano lessons.
8. 他放弃了为吉他谱曲,决定把作品改编成钢琴曲。
He gave up trying to write for the guitar and decided to transcribe the work for piano.
9. 两人联手在一架钢琴上演奏爵士乐。
Two people played jazz on a piano .
10. 他一边唱,艾丽斯一边为他钢琴伴奏。
He sang and Alice accompanied him on the piano .
参考资料
百度翻译:/#zh/en/%E9%92%A2%E7%90%B4
4. 写一篇作文关于《钢和琴》的启发的记叙文
月光照射在钢琴它高雅的黑色之上,室里的灯光投射在乐谱中那些轻灵的乐符之上,那充满灵性的键盘也同时流泻出了足以拔动人心弦的旋律。看到这里,又使我回想起了这十多年来和钢琴之间发生的故事。
或许是有了音乐的血统,小小的时候天天都叫父母买台钢琴回来。一买回来时,就天天练着琴;重复的练习,陌生的琴谱,单调的琴键不仅没有使我感到枯燥,还给我带来无尽的幸福。五年后,我的水平便变得更高了,能弹出美妙的音乐,指间流泻出的流畅乐音使我陶醉,便开始尝试去品尝着甘甜;就这样我已经感到无比满足。
月光照在钢琴那稳重而不失优雅的黑色上,显示出钢琴的高贵品质,犹如在音乐国度里的王者风范;钢琴的声音,就好像一滴清澈的泉水,空灵、纯粹;再加上一个潇洒迷人的姿态,在键盘上任由音乐随指间的划动而产生,走向空气,成为共鸣。
我很崇拜现代著名的伟大钢琴家,因为他们有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好像莫扎特独有的明快,贝多芬的雄壮、强烈,韩德尔的神圣,巴哈的庄严和李斯特的热情奔放,无不令我品味再三,低吟不已。这样的风格才是艺术最经典的诠释。
俗话说:“音乐,人类的灵魂,只有懂得音乐的人才懂得生活”“因形创声,随时造曲,应物无穷”钢琴演奏出的深刻的乐音带来给我的是心灵的慰藉与无限的遐想。像肖邦的“波兰舞曲”和“幻想即兴曲”,流畅中不失曲折,如次割达,如此洒脱,让心多了份自由和舒畅,鼓舞着每一位观众。
现在,我依然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之海中,拥有着兴趣的指引,享受着艺术的熏陶,收获着力量的鼓舞;而如今,我更需要的是超越,希望能让一台钢琴影响以后的几代人,我还会将钢琴的知识和魅力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
5. 帮忙写篇关于如何弹好钢琴的文章
对页子演奏的莫扎特KV 333的作品赏析 seb演奏的这首莫扎特的KV333听了好多遍了,一直想写篇赏析文章,但都怕写不好,没有顾的上,最近网友演奏专集越来越受欢迎了,我又反复听了这首seb的Mozart,很是喜欢,参考一些资料以及自己的感受来评述一了,下seb的演奏及这首作品。
莫扎特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他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天才式人物,他的生平简介我不再多说,大家想必都已很了解。这首作品KV333,也是我自弹钢琴以来,弹莫扎特的第一首奏鸣曲,所以印象很深,也很喜欢。
K 310至K333这五首奏鸣曲是莫扎特在巴黎期间所作, K 332及333两首平易近人,这时的莫扎特更倾心于如歌的旋律,常写作‘歌唱性的快板’。 K 333以长呼吸的歌唱性旋律为主。
虽然莫扎特的最高艺术成就不在钢琴而是是歌剧,他的戏剧才能,组织力和音乐的灵性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歌剧上,但因他独具天赋的音乐才能,他的19首奏鸣曲也是非常具有价值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琴作品。 有人说莫扎特的作品是含着眼泪的笑,他的作品与肖邦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很相象,表现内心的东西较多,是很难弹好的,要通过自己内心的理解和感受来弹奏他的曲子。
莫扎特的和声比较简单,不象李斯特,贝多芬的和声那样复杂,过多的戏剧性处理会破坏莫扎特的典雅风格。 seb的演绎很灵动,那是他内心中理解的莫扎特,那种天真,精巧,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来自他的生活感悟,有人说莫扎特的奏鸣曲很简单,但正因为简单所以更难,表达自己的东西更多,音乐背后的东西更多,seb的演奏使我们透过音乐更能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他率真、透明的一面。
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这是维也纳古典主义在音乐结构思维方面最杰出的贡献。奏鸣曲式一方面是大三段体[A(呈式部)-- B(展开部)-- A'(再现部)],反映了欧洲哲学思辩的“三段体”或“三位一体”的模式;另一方面又是两个相对立的主题之间矛盾、对比、冲突和统一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
因此,奏鸣曲式由海顿确立,经过莫扎特,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与交响曲创作中,成为反映法国大革命时代社会矛盾的容量最大、内涵最丰富的音乐结构形式。 莫扎特奏鸣曲中,主题形象比较单一,两个主题之间的矛盾也不甚尖锐,演奏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必须有控制,有节制。
在结构上也是如此。每一乐句开端、进行、收尾,必须恰倒好处,有人形容弹莫扎特的作品要像在钢琴琴键上摸了一层油一样,清晰,流畅。
seb的第一乐章,我对照着乐谱反复听了很多遍,先说速度,整体上贯穿相同、稳定、匀称的速度,充分保持统一,节奏感既要稳定均衡,又要富有弹性,快乐章一拍四个音一般不超过126,这一点seb弹的速度是很快的,也较为均匀 ,除了偶尔有错音外,还是很灵巧的,能感觉到如心跳的脉搏,呼吸的律动。 再说力度,海顿与莫扎特的键盘作品都未明确标明是为古钢琴还是钢琴写的,所以,在现代钢琴上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最大音量也仅仅相当于“mf”,最轻的,则相当于“ppp”,强弱对比不像贝多芬的那样明显,音乐曲线主要以柔和为主,seb弹出了那种赋予变化,又不张扬,活泼又不夸张的感觉。
然后是触键,演奏莫扎特的作品要用精亮透明的音色,均匀清晰的音粒,生动活跃的节奏,流畅悠扬的气息,颗粒性但不失连贯,来表现古典主义特有的典雅与高贵的气质。触键要快,指尖要轻,手腕自然,发声后立即放松。
我特别喜欢seb的第三乐章,灵巧,纯真。断奏,连奏,乐句的处理仔细听来,非常的细腻。
富有弹性的快速音群与优美歌唱的旋律线条,seb的音色对比做的非常好。 还有就是装饰音,莫扎特的装饰音继承了巴赫的传统,颤音一般是由主要音符的上方二度开始,回音有时从拍子上开始,有时在拍子后开始,应视情况根据演奏者趣味决定,seb对装饰音的处理很轻巧,清晰,显现出了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典雅。
再说说第二乐章,通常都是非常缓慢的,带着几分忧郁的沉思,是对心灵历程的回首,几分甜蜜、几分辛酸,有时又是炙烈的内心独白,seb的第二乐章更是表现了他自己的东西在里边,他学琴的历程,生活的经历,执着的坚持,对完美的追求,仿佛是决战前夕的冷静,时而犹豫,时而自信。 没有一些人生经验的演奏者是弹不好第二乐章的。
最后再说说踏板问题,莫扎特时期与巴赫的基本一样,钢琴不具备现代钢琴的放开制音器这样的装置,他们的作品中不标有使用延音踏板的标记,但不表明我们如今弹奏时不使用踏板。在快乐章中,尤其是快速音群,可以不使用踏板,若要使用,需要掌握‘颤音踏板’的技巧,保持音流的清晰度。
在慢乐章中,为了增强共鸣,加强乐句连贯与和声的丰富,需要使用延音踏板,主要用在长音符上,也不可踩的过深,一切用法要在以追求音乐效果的前提下为主。seb所弹的三个乐章,我没有听出拖沓,或‘嗡嗡’的声音,音响形象干净、自然。
尤其是第二乐章,使用的踏板效果恰倒好处。 莫扎特说过:“激情,不论剧烈与否,绝不应表现得令人作呕。”
对莫扎特作品‘颗粒’清脆的特点,还有对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