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樟树作文怎么写
350字
凉风习习,秋雨绵绵,老师带我们去观察秋天,观察秋天各种事物的变迁。
一阵凉风袭来,树枝、树叶都摇摇曳曳的,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哇!不可思议!”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一棵高大的香樟树吸引住了。它的枝干粗壮遒劲,又不失潇洒;树叶密密麻麻,却不显拥挤。树叶上有明显的叶脉,还有许多分叉,其中有根最粗的叶脉支撑着整片柔弱的叶子。远远望去,万绿丛中竟有几片醉人的红叶在随风飘动,恰似秋姑娘馈赠的红宝石,给香樟树点缀了几笔诱人的色彩。一不留神,那樟树叶也被秋风偷偷地送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落叶不甘心,便在地上调皮地打滚,翻跟斗,跟大地妈妈捉迷藏呢,到了最后也只得乖乖地拥进了大地妈妈那宽广的怀抱,睡着了。对了,听说香樟树不仅四季常青,而且还能驱虫防蛀呢!
多么惹人喜爱的香樟树啊!
2. 八股文怎么写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定要求对仗排偶。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大致为以下几方面:1.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2.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3.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书写亦有格式。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做官。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