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簪子的句子
1. 发髫上插着一跟翡翠制成的玉簪子,别出心裁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真让人以为她戴了支青竹在头上。
2. 一只白玉簪子,雪亮剔透,玉色中有隐隐约约透着几丝奶白色,更显娇巧,几条流苏垂下,随着风吹动,发出清脆的响声。
3.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
4.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5. 白发簪花不解愁。
6. 琼壶歌月,白发簪花,十年一梦扬州。
7. 短发簪犹惜,高轩咏可供。
8.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9. 阑边偷唱系瑶簪,前事总堪惆怅。
10.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11.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12.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3.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14. 纤手皓肤如玉,挽了个公主髻,上面垂着流苏,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流苏就摇摇曳曳的,映着绿波。
15. 乌黑的头发,挽了个公主髻,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上面垂着流苏,她说话时,流苏就摇摇曳曳的。
2. 形容古代簪子的句子
相关句子示例如下:
1、金步摇,赤莲蟠凤。一支白玉簪子,雪亮剔透,玉色中有隐隐约约透着几丝奶白色,更显娇巧,几条流苏垂下,随着风吹动,发出清脆的响声。
2、只见那簪子通体碧绿,簪身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彩凤,簪头一朵雪莲悄然绽放,还有一个莲花子似的吊坠,端的是飘雅出尘。
3、谁曾许我手簪时花,而今却是我一人细数乱红。谁曾许我一掬莲子,而今却是我一人熬煮相思。谁曾许我明日归家,而今却是我一人落枕梦凉。谁曾许我红衣花嫁,而今却是我一人白衣素缟。谁曾许我风华同老,而今却是我一人发已成霜。
4、木簪一柄,定情,从此以后,三千青丝为我独挽。
5、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宋·辛弃疾《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
6、白发簪花不解愁。——宋·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7、白发簪花。——宋·周密《声声慢·琼壶歌月》
8、结发簪花配君子。——唐·冯待征《虞姬怨》
9、绿发簪花。——元·邵亨贞《花心动 黄伯阳岁晚见梅,适遇旧赋以赠别,》
10、短发簪犹惜。——宋·赵蕃《窗前葵萱皆吐花成诗二首》
11、星星鹤发簪霞冠。——宋·赵葵《秋浦楼》
12、秃发簪冠老导师。——明·袁宏道《天坛三首》
3. 簪缨中的簪..怎么念啊
簪
簮
zān
<;名>
(形声。从竹,賛(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hairpin]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簪
zān
<;动>
插戴在头上 [wear in one's hair]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连缀 [stitch meet]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簪缨
zānyīng
[hat and ornaments] 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不将萝薜易簪缨。——张悦《浥湖山寺》
簪子
zānzi
[woman's hairpin] 用以绾住头发或插装饰物的一种妇女首饰,有横直之分
簪
zān
ㄗㄢˉ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
插,戴:~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郑码:MHRK,U:7C2A,GBK:F4A2
笔画数:18,部首:??,笔顺编号:314314153515352511
4. 古代簪子步摇的描写
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唐白居易 《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宋谢逸 《蝶恋花》词:“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
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钗指妇女用的发饰。金钗指金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女。荆钗指以荆枝为发钗,喻妇女朴素的服饰(土钗为扒刈和扠草用的铁叉,不是发饰)。由于钗有两股,分钗便被借用来指夫妻分离,如“破镜分钗”、“分钗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