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准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怎么来去
精准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单纯借助“输血式”的外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必须要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地理条件限制,又有缺乏产业原因。
因此,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精准施策。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
因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精准扶贫要重在“扶志”。
贫困县,原本是一个并不光彩的词汇,但是却因为由中央财政的巨额财政资金扶持和教育、科技、招商引资、甚至行政编制等方面的巨大政策优惠而成为众多所谓的“贫困县”争相追求的“香饽饽”,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县则出于利益的考虑不愿“摘帽”。这些现象表明,某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气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因此,扶贫必先“扶志”,要通过宣传教育,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思想,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 描写扶贫的句子
1、一份捐赠,一份爱心。
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3、先富帮后富同奔小康路。
4. 共同架起慈善的桥梁,建设文明祥和美好温馨的美丽社会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43662!
5. 扶贫济困送温暖XX人民献爱心。
6. 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7. 关注教育事业,关心贫寒学子。
8. 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
9. 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
10. 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11.奉献爱心,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慷慨解囊. 共同架起慈善的桥梁,建设文明祥和美好温馨的美丽社会。
12.大爱善举,牵手你我他;慈心为民,同奔现代化。
13.让爱心在希望中绽放,让希望在教育中成长。
14.倡导无私奉献新风尚,谱写文明城市新篇章。
15.弘扬人道主义,帮扶贫困残疾。
【基本内容】
1、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2、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3、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经历阶段】
1、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改变农村面貌,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个案型的扶贫阶段。1978年以后,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采取干部分工负责、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3、社区型的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阶段。1983年起,国家在继续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同时,投入更大力量对贫困地区实行经济开发。在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各有关部门、机关、团体积极配合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挥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实行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3. 教育扶贫内容应该写什么
全体帮扶教师利用午休时间,深入贫困学生家中,嘘寒问暖,为孩子带去手套、围巾等御寒的衣物,以及作业本、课外书籍等物品,把春天般的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家中,携着深深的关爱与孩子一起努力,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和能力创造未来,传递爱心。
这样的大家访活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老师们通过不定期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近期的困难,疏导他们心理的困惑。 每一次扶贫工作教师们都体验着奉献的愉悦,收获着成长与感动。
“扶贫必扶智”,一小全体教师以“用心、用情、用力”的态度,“实干、苦干、巧干”的作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搭建“教育扶智”平台,实实在在的把党的扶贫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给寒门学子带去快乐和希望,以应有的担当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全力践行“让贫困学生有学上,上好学”的庄严承诺。
02
教育扶贫 点燃希望
教育扶贫,点燃希望!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瓦房口镇中心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一直在努力。自开展教育扶贫以来幼儿园全体教师深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对每个家庭进行帮扶。
4. 怎样才能做好"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治贫先治愚,扶贫 先扶智。
(2)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 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离不开劳动力素质提高,科学技术的运用。国家要重视发展推广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和提高人的素质。
(4)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先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有利于脱贫 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