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树老石连潭,潭身烟翠入
树老石连潭,潭深烟翠入。
群鱼石下游,独鸟潭上立。
泉暖草长绿,山高风自急。
徘徊兴不穷,苔屐云沾湿。
老树和怪石的掩映下,一汪潭水,轻烟飘缈,青翠满眼。成群的鱼儿在石下游动,一只鸟儿在潭中的石上狐独地挺立着。温暖的泉水浸蕴着水边的小草,更增绿意,而山顶的风儿呼呼刮着,有些清冷。我在潭边流连徘徊,兴味无穷,青苔的沾湿了我木屐。
情感:充分表达了对大自然秀美风光的热爱,同时透露了对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身世感怀。不被重用,寄情山水,有些伤感,但没有颓废。
2. “烟翠薄情攀不得,星茫浮艳采无因”翻译成白话文是什么
薄情就像翠烟云雾一样无法抓住依靠,艳色就像星辰光芒一样无缘采撷保存。指不念情义。多用于男女情爱。越早走出来越好,这不关乎薄情不薄情,难道还要一直在痛苦之中纠结吗?
全诗内容:唐 高蟾 《长门怨》
天上何劳万古春,君前谁是百年人。
魂销尚愧金炉烬,思起犹惭玉辇尘。
烟翠薄情攀不得,星茫浮艳采无因。
可怜明镜来相向,何似恩光朝夕新。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3. 翠字的笔顺怎么写
一、"翠"字的笔画顺序:横折、点、提、横折、点、提、点、横、撇、点、撇、点、横、竖。
二、"翠"字的笔顺图解:三、读音:cuì四、基本字义: 1、绿色:翠绿。苍翠。
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2、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
3、指“翡翠”(硬玉)。扩展资料一、组词:翠雀、翠羽、翠筠、柳翠、翠幄、翠烟、滴翠、翠蓝、翠眉、翠发、翠莲、清翠、空翠、翠冠、烟翠、翠黛、翠霞、翠盖。
二、词语解释:1、翠霞 [ cuì xiá ]青色的烟霞。2、清翠 [ qīng cuì ]碧绿,鲜绿。
3、翠发 [ cuì fā ]黑而有光泽的头发。4、翠蓝 [ cuì lán ]鲜嫩翠亮的蓝色。
5、滴翠 [ dī cuì ]极言翠绿的程度,像要滴下水来的样子。
4. 红烟翠雾罩轻盈是什么意思
原文应是青烟,非红烟。意为: 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
西江月
宋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①铅华:铅粉。
②“红烟翠雾”两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
③争:怎。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 。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