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的六角龙鱼日记怎么写
我最喜欢观赏鱼了,美丽的孔雀鱼,有趣的接吻鱼,色彩斑斓的金鱼,但我最喜欢我家的这条样子可爱的六角龙鱼。
六角龙,顾名思义,头上长着六个触角,全身白色的像小白龙,所以叫它六角龙。六角龙身子成凹形,头很宽、很扁,眼睛特别小,像两个小黑芝麻,六角龙是两栖动物,所以还长着四条腿,有点像青蛙的腿,每个脚上有五个脚趾,特别可爱。
我家的鱼缸里养了很多鱼,有活泼可爱的凤尾鱼,样子乖巧的金鱼,还有一条“环卫工人”清道夫。一天,爸爸把刚买来的六角龙鱼轻轻的放到了鱼缸里,我趴在桌子上眼睛盯着六角龙,一刻也不想离开。我细心照料着它们,每天喂食。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发现凤尾鱼少了一条,我感到特别奇怪,难道是自己跳出来了?不可能啊!因为鱼缸有盖子。是不是钻进过滤器里了?我打开盖子仔订锭斥瓜俪盖筹睡船精细观察,滤网上也没有,怎么回事啊?最后我找到妈妈,让妈妈帮我找那条失踪了的凤尾鱼,妈妈看看了说:“会不会被其他鱼吃了呢?”于是,我上网查,金鱼不会吃小鱼,清道夫只吃鱼缸里的脏东西,最后锁定六角龙,结果一查,六角龙还真是食肉动物啊!我一直以为它和其它鱼一样,只吃鱼食呢!原来这几天,六角龙不吃鱼食太饿了,所以才把小凤尾鱼吃掉了。
第二天,我把六角龙与其它鱼分开,现在我每天都给它喂蚯蚓,看它吃的那个欢啊,我高兴极了!
2. 五,查一查,写一写.小朋友,你了解恐龙吗
火盗龙是一种长着羽毛的、和鸟类似的肉食近鸟类恐龙。
它的模式标本是唯一的化石,是在1992年被发现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而且仅发现少数骨头。目前已发现火盗龙的牙齿、趾爪、手臂、以及脊椎化石。
这种恐龙是欧洲发现的第一种盗龙类,与他的家族其他成员一样,火盗龙拥有无比锐利的牙齿与爪子,可能群体捕猎也可能靠吃腐肉为生,就像现代的秃鹫一样。火盗龙的骨骼结构与在白垩纪早期的中国发现的几种盗龙类及矮驰龙非常接近。
它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欧洲,应该是地球上最后一批恐龙了。其名称的含义为“火的盗贼”,这种恐龙的身长约九英尺,体重7千克。
除了有锋利的牙齿和强悍的下颚之外,火盗龙的第二个脚趾上还长有巨大的脚爪,足以致敌于死地。这种特别的恐龙常常出现在一些老纪录片里。
剑龙(侏罗纪晚期食草性四足恐龙)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12公尺长和7公尺高,重达4 吨。研究认为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龙)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由已发现的原始剑龙,以及剑龙祖先的遗骸仍然很少,因此剑龙的起源目前尚未明了。在莫里逊组下层存在一些属于剑龙科的化石,年代比剑龙属的生存时间早了数百万年。
这些遗骸与类似的西龙属(Hesperosaurus)化石都出现在启莫里阶。最早的剑龙科化石是勒苏维斯龙(Lexovisaurus),它们出现在英国与法国的牛津黏土组(Oxford Clay Formation),时代是卡 洛维阶(Callovian)的早期至中期。
较早且较为原始的华阳龙属(Huayangosaurus),是华阳龙科中的唯一属,出现在侏罗纪中期的中国,时间大约是1亿6千5百万年前,比剑龙属早了大约2千万年。更早则还有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约1亿9千万年前的棱背龙(Scelidosaurus),这种恐龙同时具有甲龙类与剑龙类的特征。
德国出剑龙属实际上拥有17块板状物与4根土的莫阿大学龙(Emausaurus)是一种小型四足类恐龙;而美国亚历桑那所发现的小盾龙(Scutellosaurus),年代更早,而且拥有非绝对的双足行动能力。这些体型较小、装甲较轻的恐龙,同时与剑龙类及甲龙类有密切的亲源关系。
此外在法国,有一个可能是早期装甲恐龙所留下的足迹,年代大约是1亿9千5百万年前。开角龙开角龙外观和三角龙极为相似,但体形较小,可是却拥有比三角龙更夸张华丽的颈部盾板,但是其盾板是中空的,因此科学家认为其盾板不够坚固,应该是用来威吓敌人或如孔雀尾部用来求偶用的。
开角龙开角龙是具有很长褶叶结构的角龙。体重可达2吨,大约4.8米体长,大约及仅及三角龙的一半。
但是其褶叶包围在颈上的骨质构造较三角龙更长。它同时具有直径五厘米圆形的瘤状突起分布于背部。
它与五角龙为亲戚,为另一种具长形褶叶的角龙类,它具有三个角状突起及两个看似角状的颊部突起。贝氏开角龙的骨架,位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角龙科分为两个亚科:有着短小头盾的尖角龙亚科(如尖角龙),及有着长头盾的开角龙亚科(如开角龙)。
除了头盾较大及长外,开角龙亚科的面部及嘴部通常较长,有古生物学家指出它们进食时可以有较大的植物选择权。长头盾是恐龙演化的较后阶段才出现的特征,但开角龙的生存年代却是距今7,600万7,000万年前的上白垩纪。
开角龙的头盾被形容呈心形的,因它的头盾结构中央包含两块大洞孔,外型有如“循环”。贝氏开角龙的骨架,位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有些开角龙的头盾上有一些小型的颈盾缘骨突,自头盾边缘延伸出。
头盾的颜色可能是很鲜艳的,用以吸引注意或作为求偶。但是,由于它的头盾很大且薄(因它主要是骨骼间的皮肤),故很难提供防卫的功能。
它有可能是用作调节体温。当一群开角龙被捕猎时,如暴龙攻击时,雄性开角龙可能会组成一个环,并以头盾向外,形成了一度可怕的阵势。
如同很多的角龙科,开角龙有三只主要的角,一只在鼻端及两只在额,但不同的化石发现形成了不同的结果。一种命名为C. kaiseni的开角龙,有着长的额角;而贝氏开角龙(C. belli)却只有短的额角。
虽然它们最初都被认为是不同的物种,但有可能长额角的是雄性,而短额角的是雌性。开角龙的想像图有趣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一些化石化的开角龙皮肤。
这皮肤上有着很多骨质的结节(皮内成骨),在每边有5-6个。不过从这个标本中却没办法知道更多开角龙的资料,尤其是它的颜色。
3. 写出几种恐龙的名字
板龙,棱背龙,大椎龙,鲸龙,莱索托龙,小遁龙,蜀龙,异齿龙,华阳龙,剑龙,肯龙,沱江龙,巴洛龙,马门溪龙,雷龙,腕龙,橡树龙,圆顶龙,梁龙,弯龙,鹦鹉龙,禽龙,棱齿龙,尾羽龙,镰刀龙,甲龙,慢龙,包头龙,暴龙,异特龙,恐爪龙,重爪龙,脊背龙,迅猛龙,角鼻龙,冰脊龙,单脊龙,双脊龙,窃蛋龙,特暴龙,矮暴龙,矮异特龙,原角龙,副龙栉龙,三角龙,厚鼻龙,戟龙,剑角龙,冥河龙,肿头龙,盔龙,慈母龙,鸭嘴龙,兰伯龙,结节龙,萨尔塔龙,阿拉莫龙,阿根廷龙,腔骨龙,始盗龙,气龙,巨齿龙,轻龙,嗜鸟龙,细颚龙,中华龙鸟,鲨齿龙,伤齿龙,似鸟龙,似驼龙,食肉牛龙,小盗龙,大盗龙,掠食龙,玛君龙,埃德蒙顿龙,斑龙,蛮龙,达斯布雷龙,埃尔伯托龙,镊齿龙,五彩冠龙,中华盗龙,独角龙,蛇发女怪龙,大龙,高脊龙。
4. 写出几种恐龙的名字
板龙,棱背龙,大椎龙,鲸龙,莱索托龙,小遁龙,蜀龙,异齿龙,华阳龙,剑龙,肯龙,沱江龙,巴洛龙,马门溪龙,雷龙,腕龙,橡树龙,圆顶龙,梁龙,弯龙,鹦鹉龙,禽龙,棱齿龙,尾羽龙,镰刀龙,甲龙,慢龙,包头龙,暴龙,异特龙,恐爪龙,重爪龙,脊背龙,迅猛龙,角鼻龙,冰脊龙,单脊龙,双脊龙,窃蛋龙,特暴龙,矮暴龙,矮异特龙,原角龙,副龙栉龙,三角龙,厚鼻龙,戟龙,剑角龙,冥河龙,肿头龙,盔龙,慈母龙,鸭嘴龙,兰伯龙,结节龙,萨尔塔龙,阿拉莫龙,阿根廷龙,腔骨龙,始盗龙,气龙,巨齿龙,轻龙,嗜鸟龙,细颚龙,中华龙鸟,鲨齿龙,伤齿龙,似鸟龙,似驼龙,食肉牛龙,小盗龙,大盗龙,掠食龙,玛君龙,埃德蒙顿龙,斑龙,蛮龙,达斯布雷龙,埃尔伯托龙,镊齿龙,五彩冠龙,中华盗龙,独角龙,蛇发女怪龙,大龙,高脊龙。
5. 怎么描写恐龙
恐龙 (英文:dinosaur)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属于陆生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4千5百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
“恐龙”名称的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
直到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1804-1892)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是“蜥蜴”。
恐龙复原图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 我们中国人则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
恐龙根本就不是蜥蜴,虽然它们都属于爬行类动物。但是,在种类繁多的爬行类动物大家族中,恐龙与蜥蜴的亲缘关系可是相差得远呢! 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其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明显的羽毛痕迹(美颌龙虽然也有羽毛,但它们很原始),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
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在生物学中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
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
在20世纪前半期,科学家与大众媒体都视恐龙为行动缓慢、慵懒的冷血动物。但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提出恐龙也许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并可能有社会行为。
近期发现的众多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证据,支持了恐龙温血动物的假设。 恐龙的多样性发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
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习性 最古老的爬行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夕法尼亚纪』(31000万年前─27500万年前)。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
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才能开始发育。爬行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水分散发。
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行类可以离开水生活。 从2亿4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称爬行类时代。
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梁龙和迷惑龙,是最大的陆栖动物。
霸王龙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
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8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
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小恐龙。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行类,曾产于中生代之陆上沼泽,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颈及尾皆长。
其中有许多种好食肉,许多种好食草。其中体态很小的种类,类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较高级的种类与鸟类相似。
研究恐龙,全凭化石。古生物学家借助其化石,推测其形态及习性。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除了鸟及部分肉食恐龙),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恐龙都是如此)。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恐龙。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近一亿七千万年之久,最后却神秘地灭绝了。
今天我们所知有关恐龙的一切,都是由恐龙化石得来的。 恐龙时代景象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近一亿七千万年的时光,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地球的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原本连成一整片的盘古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成为如今我们熟知的形态。这些地球板块漂移到全球各处后,气候环境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在恐龙时代早期,蕨类植物构成的矮灌丛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板块漂移,再加上气候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种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过,由于这些变迁是在非常漫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因此生长其中的动物依然能够适应得很好。但是到了恐龙时代晚期,由于气候变得干冷,地球上出现了沙漠,由于地球板块的漂移,造成高山隆起,深谷下沉,使得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恐龙化石的出土 在历史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由来已久,只不过是当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还不能对这些化石进行正确的解释而已。 相传早在1700多年前晋朝时代的我国,四川省(当时被称为巴蜀之蜀郡)五平县就发现过恐龙化石。
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是恐龙的遗骸,而是把它们当作是传说中的龙所遗留下来的骨头。 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早就知道地。
6. 描述三角龙的外形
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6—10米、高2.4-2.8米、重5—10吨。他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
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角和颈盾。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1.5米。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状物,超过80公分。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
三角龙四肢短,前脚掌有五个短脚趾、后脚掌则有四个短脚趾。三角龙的前肢起初被认为是从**往两侧伸展,以助于承担头部的重量。
扩展资料
种系发生学
在种系发生学的研究中,三角龙通常作为恐龙定义中的一个参考点;恐龙被定义为:三角龙与新鸟亚纲(现代鸟类)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而鸟臀目的定义为:恐龙之中,所有与三角龙有较近共同祖先,而与现代鸟类有较远共同祖先之物种。
演化起源
很多年来三角龙的起源非常不明确。在1922年新发现的原角龙,被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认为是三角龙的祖先。然而,近年来发现数种与三角龙祖先有关系的物种。
发现于90年代晚期的祖尼角龙,是已知最早有额角的角龙类恐龙。而2005年发现的隐龙,是最早被发现的侏罗纪角龙类恐龙。
这些新发现非常重要,并描绘出角龙类恐龙的起源,它们起源于侏罗纪的亚洲,而真正有角的角龙类恐龙出现在晚白垩纪之初的北美洲。三角龙越来越常被认为是角龙亚科的一个属,三角龙的祖先可能外表类似开角龙,开角龙生存时间早于三角龙约500万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角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角龙属
7. "恐龙历险记"作文
有一天,三角龙对它的好朋友爱氏角龙说:“我们坐着直升机去旅游吧!”爱氏角龙说:“好吧,我们一块去吧!”
它们就坐着直升机出发了。走到半路上,它们看到了最高的恐龙—震天龙。它把三角龙和爱氏角龙当成了自己的美餐。震天龙大吼一声去咬它们,结果咬住了直升机的尾巴,飞机在强大的动力作用下,挣脱了尾巴逃走了。没有尾巴的飞机就开始下滑,最后飞机落到了它们的好朋友梁龙的背上。梁龙问它们是怎么回事,它们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梁龙说:“我跑得太慢,斗不过震天龙,看来只有霸王龙能帮助你们了。”它们找霸王龙去了。找到霸王龙之后,它们对霸王龙说:“这架飞机的尾巴被震天龙咬掉了,请帮助我们从震天龙手中夺回来好吗?”霸王龙说:“谁敢这么放肆,让我去教训它。”
霸王龙在三角龙和爱氏角龙的带领下,找到了震天龙,看见震天龙的嘴里还衔着一个红色的东西,上面写着“三角龙号”几个字,它们就对霸王龙说:“那就是我们飞机的尾巴。”霸王龙大叫一声:“震天龙,你真大胆,敢欺负它们,快把飞机的尾巴交出来。”震天龙吓得一跳,急忙张开大嘴,飞机的尾巴滑落下来。这下可忙坏了爱氏角龙,它把飞机尾巴重新安到了飞机的尾杆上。
它们告别了霸王龙,又继续了它们的旅行。
它们飞到欧洲,看见了比震天龙小一点的腕龙。它们的飞机上装了导弹,它们向腕龙发射一枚导弹,腕龙用尾巴一甩,导弹被反弹回来。三角龙号飞机一转弯躲过了导弹。
它们赶快逃离腕龙。忽然,三角龙看到电脑上的红灯闪亮起来,爱氏角问是怎么回事,三角龙告诉它是燃料不足了。三角龙按了两下电脑上的一个按钮,奇怪,飞机自动返回了。原来三角龙的电脑上的按钮,按一下自动返回,按两下不用人驾驶。
它们很快回到了家。三角龙说:“爱氏角龙,你赶快去装燃料吧。”爱氏角龙跑到了加油站,加足油之后,它们又出发了,开始了第三次旅行。
他们到了印度,看到了一种食肉的恐龙—腔骨龙(他吃同类)。就降落下来,准备战斗。
三角龙从飞机里走出来,用电脑控制的遥控器变了一个飞机仓库,把飞机放进去,关上仓门。然后,它们就开始战斗了。三角龙把角竖起来,吓了腔骨龙一跳,退了一步,三角龙和爱氏角龙冲上去,一下子把它顶翻了。腔骨龙也不示弱,一骨碌爬起来,就去咬它们,可是一咬就大声叫起来。三角龙说:“你没想到我的尾巴上有刺吧?”腔骨龙后悔地说:“我真笨,连三角龙尾巴上有刺都没想起来。”三角龙和爱氏角龙一起说:“快投降吧!要不然,我们一下子就把你顶死。”腔骨龙想:为了保全性命,还是快逃吧!它很快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三角龙和爱氏角龙松了一口气。三角龙拿出它的遥控器,打开飞机仓门,开出飞机又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