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作文卖缸人的故事怎么写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把缸变成完整的。这就启示我们: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伤害自己,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机会。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辩证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这有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理,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2.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怎么写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扩展资料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兄长司马旦的家。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
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
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司马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司马光砸缸
3. 我家的雨缸作文怎么写
我家阳台的鱼缸里住着两条金鱼和一只乌龟。
乌龟它样子怪怪的,有巴掌般那么大小,身体呈椭圆形,长着半圆、坚硬的外壳,外壳周边还长着小小的锯齿,全身大部份是浅灰色的,脖子和四条腿是浅绿色的,伴有暗红色小斑点,眼睛右下方和嘴唇上边各有一个小白点,看上去非常耀眼。平时,它把腿、脖子和头伸露在外面,只要感动有一点点威胁,它马上把腿、头缩进坚硬的外壳里面躲藏起来,胆小怕事,是名符其实的“缩头乌龟”。
这只乌龟是我从野外河堤沙场偶然捉到的。拿回家里,我想把它宰杀煲汤,觉得它大小做一锅汤不鲜,把它扔掉有点舍不得,又没地方安置,怎么办?正在苦苦思量着,忽然眼睛一亮,鱼缸里两条金鱼正相互嬉戏,悠然自得,把这只乌龟暂时安置在鱼缸里不就行了。
于是,我先给乌龟“洗澡”,然后才把它放进鱼缸里。开始,乌龟把脖子伸长东张西望,可能对这个“家”感到陌生,仔细一瞧,头顶上方有一对红得像火球般的怪物正瞪眼怒视着自己,它立刻把脖子往里缩,一动不动。
金鱼见此“庞然大物”如此胆小,便壮大胆子,小心翼翼慢慢靠近乌龟,看乌龟没有什么动静,心想“庞然大物”不过如此,就更加大胆放肆地用嘴叼乌龟背壳,乌龟还是没有反应。此时金鱼已麻痹大意完全没有安全防患意识,竟然在乌龟面前晃来晃去,乌龟见机会成熟便闪电般地伸出头来,一口把一条金鱼的尾巴紧紧咬住,金鱼拼命摇晃身体,本能地挣扎起来,好不容易才摆脱了乌龟的还击,不过金鱼付出了缺少一边尾巴的惨重代价。
我站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幕龟鱼大战,原来在人们心目中的“缩头乌龟”并不是狗熊,它之所以遇敌缩头是因为它不想争强斗胜、凡事忍耐罢了,它深知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乌龟也是位勇敢的强者。
从此,在我心目中,乌龟的形象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