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资料中钎探资料如何填写
地基钎探记录
表C5-7 编 号 001
工程
名称 钎探部位 X#楼
地基 钎探
日期 XXXX年 X月 X 日
套锤重 10kg 自由落距 50cm 钎径 25
顺
序
号 各 步 锤 击 数
cm
0~30 cm
30~60 cm
60~90 cm
90~120 cm
120~150 cm
150~180 cm
180~210 备 注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XXX
XXX
XXX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部
专业技术负责人 专业工长 记录人
附:钎探点布置图
按平面图做好钎探布置图,进行编号,(一般1.5米----2米一个探点);现场进行钎探,(一般基础做到180~210cm),记录各个深度段的锤击数就ok了,贯入度均匀既合格。如贯入度相差较大,就要分析比对。确定是否合格。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2. 地基钎探是什么意思
地基钎探是一种土层探测施工工艺,将标志刻度的标准直径钢钎,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使用标定重量的击锤,垂直击打进入地基土层;根据钢钎进入待探测地基土层所需的击锤数,探测土层内隐蔽构造情况或粗略估算土层的容许承载力。
扩展资料: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钎探:
(1) 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 )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 )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 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注意事项:
(1) 、基土必须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受雨后不得钎探。
(2) 、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写锤击数。
(3)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别开来。
(4) 、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查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5)、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6)、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精力集中,以防出现以外事故。
(7)、现场施工人员严禁在施工过程中抽烟、嬉闹,不能光膀子施工。
(8)、打钎工具:钢钎应使用直径为22~25mm的光圆钢筋制成,钎尖要呈60°,钢钎长度为2.0m,自下而上每隔30cm做一刻痕,现场上经常采用的每打一步用粉笔在钢钎上画一个标志的方法,应当说有两个缺点,一是每次打钎前都要量划,比较麻烦,二是由于钎孔很多,一旦量错,不容易准确。
因此使用钢锯条在钢钎上锯一个小口作为深度标志是可行的,各段小口的方向可以各异,但不要锯得太深,防止锤击钎体时阻力过大,以小口标识作为每步打入地基深度的标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9)、为了防止钎孔的位置、打钎的力度、钎孔的深度产生错乱,要求打钎人员应尽量保持稳定,轻易不要临时抽调人员或频繁换人。
(10)、打钎工作进行前,一定要对打钎人员进行交底,提出打钎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具体要求。
(11)、打钎一定要打够要求的步数和每步的深度,按照要求每个钎孔分五步击打,每步打入300mm,打钎记录人员对每步击打的锤数要认真、诚实地填写打钎记录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基钎探
3. 地基钎探结论
地基钎探技术交底
1、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即组织地基钎探,钎探采用轻便触探的方法,检查地基持力土层是否均匀一致,有无过软过硬之处,并可以测算持力层的承载力,作为参考。
2、打钎顺序按土方开挖顺序进行,先B-17后A-17、B-13、B-9依次进行,每栋楼土方开挖完后的第二天即安排打钎。
3、主要机具:采用轻便触探器,由尖锥头、触探杆、穿心锤等组成,触探杆采用φ25圆钢,长度2.2m,穿心锤10Kg。并配备钢卷尺、凳子、撬棍、麻绳等,回填材料采用中砂。
4、钎探点布置:
(1)、钎探点的布置根据基槽的宽度来确定,槽宽每0.8m布一排钎探点,钎探间距为1.5m。具体布置如下:槽宽1m以内,中心布一排;槽宽1.0-2.0m,两排错开1/2钎孔距离,每排距槽边为0.2m;槽宽2m以上按梅花状布置。并绘制钎探平面布置图。
(2)、钎探平面布置图应与实际基坑相一致,标出方向及基坑轴线,并对钎探孔进行编号。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在现场洒白灰标识钎探探孔位置,要与平面图布置相一致。
5、操作工艺:
(1)、就位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一人扶下钎杆,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疳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2)、记录锤击数:在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钎杆每打开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每一钎探点必须钎探五步,1.5m深。
(3)、拔钎:用麻绳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插入撬棍,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杆拔出。
(4)、移位:将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继续下一孔打钎。
(5)、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技术负责人,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方可进行灌砂,灌砂在每天打完钎后,统一灌一次,灌砂时,每灌入30cm左右深度,可用钢筋棒捣实一次,下至地基表面。
(6)、整理记录:钎探孔按顺序编号,每打一孔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内,字迹要清楚。记录表中钎位、锤重、自由落距、日期等均要依据现场情况填写,技术负责人、钎探负责人和钎探记录人的签字要齐全。打钎中如有异常情况,要写在备注栏内。
(7)、地基地遭雨淋后,不能进行钎探,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几孔后及时掀盖保温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
6、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如打钎打不下去,应请示有关技术人员或取消钎孔、移位打钎,不得不打,而任意填锤击数。
(2)、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打钎完后,应及时整理有关数据。
①、在记录表上用有色铅笔式符号将不同(锤击数)的钎孔分开。
②、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把基地基地上障碍物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式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③、地基钎探记录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资料,一定要保存完整,不得遗失。记录表原则上应用原始记录表,对污损严重的要重新抄写,但原始记录仍要原样保存好,重新抄写的记录数据,文字应与原件一致,并要注明原件保存处及有抄件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