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炕条件
通常在地上先要用土、沙等先垫高到炕高的一半,然后用砖砌成“己”字形的烟道,俗话叫炕洞。
也可以先砌烟道再用土在其中填起来,这样更结实,炕面不易下沉。炕洞宽度不超过一块砖长度,一般是砖长的2/3,高度大概4、5砖高(根据炕高而定),卧砖顺向砌。
如果炕很大,一般间隔一两个炕洞要在炕洞里头留出一两个较深的坑,就是把炕底的土掏出后,再用砖加固一下,以便灰多了后扒开炕面掏灰方便,土话叫落(lao四声)灰膛。与烟囱的接口处也一定要有。
然后用砖横向码满炕面,用沙泥抹平就OK了。记住,抹炕洞一定要用黄泥,不掺别的;抹炕面一定要用黄沙掺很少的黄泥,比例约8:1。
如果抹好了炕面一烧发现出现裂纹,说明黄泥多了,要重新抹。炕的侧面为了好看,可抹层沙灰(白灰+沙子)。
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挺难的。能够码直抹平可不是学历高低能够决定的,还是靠手上的功夫。
搭好了好不好烧更是不好说。我说的好不好烧是指烟走的顺不顺。
炕洞越多,越不好少,烟囱越高越好烧,这是基本常识。炕太大的化可以将炕洞合并,减少折返的次数。
专业吧?我小时候就跟我爸搭过炕,虽然自己没干过,但也是耳濡目染啊。
2. “烧炕”的来历
1、烧炕的来历
烧炕的来历与炕的起源一样,有了炕也就开始烧炕。大约起源于我国的西汉时期。
2、炕是北方人的"暖床"。尽管北方城市楼房中,大部分已没有炕,而只有床了,但床的出现却比炕要早很多。炕是由我们汉族人发明的,我国考古发现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
扩展资料:
火炕的构成及使用:
火炕是一种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搭建炕在北方称为盘炕,其内是用砖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上面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覆盖以泥摸平,泥干后上铺炕席就可以使用。
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
在中国北方一般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用火炕发热,这样就不必再单独烧炕。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称为“炕稍”。一般“炕头”都留给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寝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炕
3. 农村热炕多大尺寸
农村热炕一般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三米到五米左右。
在春秋冬三季睡烧热的火炕,有利于身体血液循环,防止寒气入体,也利于脊柱的伸展,但睡火炕是要注意水分的补充,铺垫要多一些,以免睡的疲劳。火炕的保温效果很好,是北方农村的主要取暖手段。
扩展资料:
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
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在中国北方一般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火炕发热,这样就不必再单独烧炕。
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称为“炕稍”。一般“炕头”都留给供家中辈分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而男人或年轻人都在“炕稍”寝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炕
4. 作文写乡村的炕300字
鞋脱了,上炕上去,炕上热乎。这是陕北人招待客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那时,年龄小,心想,长大后像大人一样热情招呼来家客人。谁知,不足二十岁,便离开了家乡。
我想,我只是身子与土炕有了分离,至于什么地方牵连着,确实把我难住了。
我想的没有错,一时一刻没有忘记故乡,还有那一盘盘看似普通的泥坯土炕。
在陕北的农村,家家户户窑里盘着炕。土炕上留下毛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土炕是丑陋的,竹编的席子遮挡了它的丑陋。犹如一个裸落奔跑的孩子,被家人穿上一件遮风挡雨的衣衫。
农村孩子,逃脱不了土炕情结的怀抱,犹如一缕缕思乡炊烟,冉冉升起。土炕上出生的孩子把土炕当成世界上最美的乐园,在土炕上笑,在土炕上哭,在土炕上慢慢长大慢慢成熟。
处在他乡异地,寻找的不是华丽的商场、餐厅,寻找夜里的安身之处。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璀璨耀眼的灯火,总是情不自禁怀念土炕。说不清楚,是什么让我丢不掉对土炕的记忆。思维一次次凝固在事先加固好的工具栏里,软弱的无法找到一个打破一眼望穿的篱笆。现实残忍地将梦想蹂躏,仰望窗外灯火,睡在软绵绵的床铺,时有水土不服,肚子胃略有不舒,老人的一句话徘徊在脑海肚子疼,爬在热炕上暖暖。
热炕头是一位上等的医生。吃酸辣的东西,致使胃不舒服,趴在热炕头,一会儿就好起来;在冰冷的地里冻麻了脚,放在热热的炕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恢复了;吃了冷硬的东西,肚子疼得厉害,趴在热炕头,慢慢就舒服了,寒冷的冬天,在外面冻凉的手放在热炕头,立刻会暖和起来
在中国地图上寻找陕北,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寻找陕北窑洞,寻找一孔孔窑洞里的土炕实属不易。行走在陕北大地,或在陕北生活和生活着的人并不陌生。一盘盘四五平方米左右的土炕,不仅仅温暖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濡染了世世代代陕北人的心,而且从某一个方面折射出陕北这块热土上的文化气息。它独有的冬暖夏凉的特点成为人们眷恋土炕的最佳理由。
来陕北,听到鞋脱了,上炕上去,炕上热乎这句话,不管是男主人的对女客人的说,还是女主人的对男客人的说,只是一句真挚的热情的发自肺腑的招呼客人话。尤其在八九十年代,大概所有陕北人都说过这句话,来陕北的人一定享受过陕北人的殷切招待。
大冷天,年迈的老人盘腿坐在炕上,一声不吭地做着针线活,进屋的人不许与她言语,从她饱经沧桑的脸上看得出热乎乎的土炕对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客人来了,暖炕头如至宝一样,让给最亲的人坐上去,一块吃喝说笑。我惊异这一块土质的炕头,在主人与客人之间,深情的拥抱和真挚的问候流浪在荒野,土炕充当人们休息睡觉的位置被暖暖的情意全部覆盖。你不是客人,你不会感觉到来自主人心里流出的暖流,温度达到了怎样的一个高度。没有语言阐述,没有文字描写,主人与客人之间心的诉说由一盘炕全部记录。
盘炕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下面有三个孔道,跟烟囱相通,与灶火相通。灶火里的火燃着,土炕就会热起来,烟囱里就冒烟。土炕就这么普通,一眼就能看完它贫瘠的身躯,一看就知道它温暖人们的原理。
土炕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洗脑教材,在土炕上长大的孩子都被土炕思想教育成一个个不会忘本的人,生活的每一天都在诵读这部没有文字的课本。土炕的某一个部位牵着土炕上走出去的孩子,不管他们走多远飞多高,土炕手里拽着一根线不放手,孩子们永远飞不出去它的手心。
我想拥有一个安静的夜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做一个做梦的人睡在暖呼呼的炕头上,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翻滚。
5. 炕是怎么盖的
火炕的原理就是燃料(木材,草,秸秆,煤)燃烧产生的热气流经过火炕坑道时,将热量散发给土坯,土不是热的良好导体,也正因为此,土炕被烧热后,也不容易凉。
土炕坑道的建造也不算复杂,具体什么样我也就清楚,在农村时,基本上谁家都会弄。你家的炕冒烟或着不全热,那估计就是炕道被堵了,堵的原因有2种,一种是灰,二种就是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灰吸附在土坯上,我老家那管它叫焦炭,如果不及时被处理,一旦焦煤被点着了,那你家的炕上的东西就赶紧往地上搬吧,特别特别热,能烧上一宿那。一般10-20年的老炕就要从新搭建一次,就是为了把焦炭处理掉。话又说回来,当焦炭被点燃以后,炕有会变的好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