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繁体字“遇见”怎么写
繁体字“遇见”如图。
简体部首: 见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4
释义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组词
◎ 见爱 jiàn'ài
[be loved] 敬辞。被别人看重
◎ 见报 jiànbào
[appear in the newspapers] 刊载在报纸上
◎ 见背 jiànbèi
[be orphaned] 长辈去世
◎ 见长 jiàncháng
[be good at;be expert in] 在某方面具有超过别人或一般水平的能力
◎ 见称 jiànchēng
[be praised] 受到人们的称赞
造句
1、我沿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看见了一片花海。
2、鹰的眼睛特别敏锐,从空中可以看见地面上很小的目标。
3、看见国足队员的差劲表现,教练急得搓手顿脚。
4、透过夜色,可以看见远处朦胧的山影。
5、售票员看见老年人上车,总是主动上前搀扶。
2. 我要1
“1”: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
“2”: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3”: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
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比2字的半圆小),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
“4”:从上线当中起,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一半不到的地方向下,斜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从上线一半不到的地方,向左到中格角,向左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上面一横平,在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线。
“6”: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虚线,不能把圆写的太小。
“7”:靠近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8”:从右向上到左一个半圆,拐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
8是不封口的。“9”: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再一竖到下线中间。
“10”:像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
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1”:从日字格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
“2”: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3”: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
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比2字的半圆小),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
“4”:从上线当中起,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一半不到的地方向下,斜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从上线一半不到的地方,向左到中格角,向左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上面一横平,在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线。
“6”: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虚线,不能把圆写的太小。
“7”:靠近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8”:从右向上到左一个半圆,拐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
8是不封口的。“9”: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再一竖到下线中间。
“10”:像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
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
3. 阿拉伯数字的写法
1/2/3/4/5/6/7/8/9/10的数字大写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写法如下: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
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扩展资料:
一、历史渊源
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规定:每年全国各布政使司、府、州、县,都要派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钱粮数。各级政府之间及与户部之间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
稍有差错,即被退回重报。由于地方与京城相距遥远,为节省时间,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带上了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如被退回,则随时填写更正。又因为空白账册上盖有骑缝印,不能做别的用途,户部也就没有干预。
二、起源时间
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解放后有些账目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但是重要账目;支票汇款;股票国债票据依旧使用大写汉字数字。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写数字的来历》一文是这样说的:“为反贪树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 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就是说,用大写数字记数,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写数字
4. 数字11、12在四线田字格上怎么写
写法样式图片:田字格及小学生写字注意事项 :小学生初学写字,不知从哪里下笔,掌握不了字的间架结构。
田字格是小学生练好铅笔字和凭借,它便于让学生执照一定比例,安排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在写字前,我先教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和使用方法,再挑部分笔画和字范写,让学生细心观察,一笔一笔带着他们写,整个字写完了,再让他们独立写一个。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每一笔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这样通过一学期的指导、训练,学生写的字都很正确,有少部分学生已基本形成体形,得到家长的好评。
扩展资料 田字格里数字1—10的规范书写:1、“1'象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
2、“2”象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到中间位置)、向右碰线(中间位置),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3、“3象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4、“4”象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5”象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6、“6”象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
7、“7”象锄头。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8”象娃娃。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
注意:封口,图片上留了一点小口,孩子写的时候把握不准,所以要求封口。9、“9”向勺子。
在上格画一个四面碰线的附近向下角附近向左下面一真线到底线中间。和“8”一样封口。
10、“10”象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
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