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古人的字是从右往左写的
首先,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其次,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第三,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不存在书写之前展开的问题,倒是有书写之后(竹简顺序)排列的问题。一般是左手持简,右手写字,写好后自然由左手放下,既然是由左手排列的,向左排开大概比较顺。
补充:
在简册上写字换行方式不外乎向右换行和向左换行两种方式。先分析向右换行方式下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时就要求简册自左向右卷起,以便刻写时把简册向左卷,使正在刻写的简条位于左手掌心处。简册的卷动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写满字的简条直接从左手腕处向左卷出,这样卷出的简条数量较少时还可以,但数量一多,卷出的简条受到左腕的阻挡不能自然下垂而顷斜翅起,使得不容易握紧剩余简条,而且前文部分左腕外侧,要想查看则必须倒手,很不方便。二是把写满字的简条直接卷在左手掌中,这样首先就导致前文被压在掌中,不方便查看;更为严重的是,当写满一圈后,外层简条或者由左手指端卷出,或者再折叠卷入手中,都存在不方便查看前文的弊端。也就是说,无论简册如何卷动,在向右换行的书写方式下,都方便查看前文。这还仅是用刀作笔的情况,当毛笔出现以后,更不可能把简册直接在左手中卷动,否得会搞坏墨迹未干的字。
向左换行要求简册自右向左卷起,写满字的简条可以很方便地在左手指端处卷出,要查看前文时只需持刀(笔)的右手手腕抬起卷出的简条即可。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古人向左换行的书写习惯。为了统一书写形式,在牍上也采用向左换行的办法。
2. 古代人写字为何从右到左
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往左,实质也是从西往东,这一点上与今人实质是相同的,而这正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这种写法源于八卦,后来就成为习惯了。
略懂《易经》的人都知道,八卦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刚好与现代地图的方位相反。成语中的天南地北一词就是来源于此,因为上为天为南,下为地为北。
为什么会产生刚好相反的方位呢?其原因在于前者是在地观天,而且是站在中国的地上观天,因而是一种仰视的角度。后者是“在天观地”,则是一种俯视的角度。
古人的那个定义是怎么得来的?我们假设有一个古人站在中国地上,并在地上铺一张纸,面南背北,左东右西站好。再把方位写在自己前后左右的地上的纸上,然后拿这张纸来看,这就刚好符合八卦图上的方位了。如果让这个古人转体180°来看地球,就是面北背南,左西右东,也与地图方位一致, 所以二者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我们假如把坐标系中的横轴掉转180°,使之符合于古人的书写习惯,同时使之符合于八卦的方位。再根据古人规定的“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的定义来建一个模型,将会得到一个惊人有趣的结果:我们发现古人的那一套既符合自然原理,又符合数学原理。
我们来看上面这个图,它把数学中的坐标和八卦的方位合画在一起。1、在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落,所以东为阳,西为阴;南方气候炎热,属火为阳,北方气候寒冷属水为阴;所以东南为阳中之阳太阳,西北为阴中之阴太阴;东北为阳中之阴为少阴,西南为阴中之阳为少阳。
2、在古人的定义中,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所以左上阳中之阳为太阳,右下阴中之阴为太阴,左下为阳中之阴少阴,右上为阴中之阳少阳。
3、我们看坐标中横轴和纵轴的箭头方向可知,左上象限为正正,右下为负负,左下为正负,右上为负正。假设正为阳,负为阴,也就是左上为阳阳(太阳),右下为阴阴(太阴),左下为阳阴(少阴),右上为阴阳(少阳)。这既符合自然界的实际,又符合数学中的性质,三者是一致 的。我把三种属性画入同一图中,称之为“自然、数学、八卦方位三合一”图。
说了太多废话了,总之就是古人的很多习惯都来自于八卦,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卫生习惯所导致的。
3. 为什么古人写字是从右到左写而现在是从左到右
沾不沾墨不是关键。古人的书写习惯与书写工具都与后人不同,据说古人写字,要悬肘举腕,——今天的一些书法家写毛笔字仍旧讲究这种习惯。悬肘举腕的情形下,根本不会沾到墨。
常乐兄说“竹简编“卷”后则从右向左展开”,我看这还是自右而左书写造成的结果,而非原因。如果自左向右书写,大概也就自左向右展开了。(另外:在简策和帛书应用的时代,"篇"是竹简的单位,而"卷"则是帛书的单位。)
我以前见过一篇文章,用甲骨来解释这个原因,也不能令人信服。甲骨上的文字自有甲骨文的排列规律,并非都是左行的。到底为什么会纵向自右而左,我还没见过合理的解释。可能专门研究书法或古文字的人会知道?
猜测:也许与古人的书写工具(包括家具)有关,早期的中国人,家具与起居习惯跟后人有明显不同,其发展变化对书法演变曾产生过明显影响,“纵向自右而左”或许也与此类缘由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