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乱闯马路围绕这个写一篇作文3百字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啥心态明知违反公共约定,但心里“冻结”了是非,只看那点儿小利益、小方便,背后是庸俗后果论在作祟微博上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并美其名曰:“中国式过马路。”转发此段子的人不少,有网友还加上自己的感慨:嚯!这是过马路啊,还是过景阳冈啊?靠人多硬拦汽车,忒不文明!感慨归感慨,仔细一想,还真让这段子说准了。
平常我们过马路时,这样的过法确实不鲜见。有一两个身影老老实实等变灯,还被同伴责骂:快点儿,别傻等了!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下意识也就随大流走了,一抬头:哎,这不红灯吗?我怎么过来了?怎么会建立起这种“集体无意识”呢?说大一点儿,这跟我们的抉择偏好有关系。
为人们的抉择提供参考的尺子,大致有两把:一把叫后果论,一把叫原则论。后果论,简单说,就是预判行为的后果,有利则行,有害则止,趋利避害。
好比说躺着看书有害视力,老低头坐着对颈椎不好,那就别这么干;适当的锻炼有利健康,那就坚持。原则论,则是做事情前先对照某种原则——或是社会的某种约定,或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合则为,不合则不为,不管行为会产生什么具体后果。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合1/6准则,不干。按照现代话说,违反程序正义,即便会取得好的实际效果,也不对。
这两把尺子,各有其适用领域,并无优劣之分。有时候,人们是两把尺子一起用,融合并济,利义兼得。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僵死的原则论和庸俗的后果论。庸俗的后果论,就是压根儿不问是非,不讲规矩,只言利害,甚至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自己的小方便,就毫无顾忌,抛弃规则。
这种抉择偏好,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高空抛物、践踏花草、无视红灯过马路„„种种陋习,背后都有庸俗后果论的影子。
其实质都是:明知违反公共约定,这么干是不对的,但心里“冻结”了原则,只看后果——逮着了,后果也不严重嘛。为了消解心中的不安,还常用“人家都这么干的”来做挡箭牌。
有人说,是不是可以加大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呢?单从后果角度着手,行人闯个红灯,能罚到什么程度?再者说,处罚就得设执行者,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得管起来,那需要多高的社会成本?建立是非观、规则意识,才是与现代文明接榫的正路啊。
2. 不要乱闯跨栏作文350个字
到“跨栏”,人们就会想到刘翔,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但是,《跨栏高手》这幅漫画,却让人羞愧不已。
一天,川流不息的车子好似一条长龙,一辆接着一辆从行人身边疾驰而过,许多路人提心吊胆地左避右让。一位年轻男子紧皱眉头,焦急地左顾右看,烦躁地看着眼前仍然一秒一秒流逝的红绿灯。59、58……50秒,终于积蓄的烦躁与焦急如火山爆发,他握紧了手中的公文包,退回旁边的街道,小跑着来到防护栏旁,双手用力一撑,两脚一蹬,身子向上一跃,“嗖”地一下跨过了栏杆。一个孩子见状,欣喜若狂地喊道:“妈妈,快看,刘翔!”她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看去,看着机动车道上的男子,连连摇头,严肃地教育道:“儿子,他不是刘翔!刘翔在田径赛场上跨栏,为国争了光,而这个叔叔在马路上跨栏,不仅无法赢得喝彩,还可能输了自己的生命呢。”孩子瞄瞄男子,又看看母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的确,正如漫画中的妈妈说的那样,马路上的“跨栏者”与刘翔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我们身边,依然有不少人热衷于扮演这一角色。殊不知,我们国家享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这种看似快捷的做法,却是一种违规行为,是不文明的行为,势必让无比璀璨的中华文明变得暗淡。不仅如此,这样做的背后,还隐藏着众多安全隐患,害己又害人。想想看,你在车速都那么快的机动车车流中想要左闪右躲而又安然无恙,这样的几率能有多高?一旦马失前蹄,可就真的玩儿完了。为了小小的便利,拿自己的生命来做赌注,这样的做法值得吗?即使技术好、运气好,你可曾为马路上开车的司机想一想?当你跨过护栏时,为了不给你造成伤害,他们就得急刹车。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连环追尾,后果不堪设想。
太阳西下,有再升起的时候;大树枯了,有再绿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生命却一去不复返。马路“跨栏”,危险多多,实在要不得。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让平安之花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