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做煤油灯750字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到爷爷奶奶家拜年。在爷爷奶奶家的老屋里,爸爸意外地发现了一盏小时候用过的煤油灯。他惊喜地把它擦拭干净,列为永久的珍藏。
这是一盏古旧的煤油灯,灯座已有些破损。它是玻璃质材的,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有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四周有四只爪子,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灯罩已不见了踪影。
爸爸说,在他孩提时,煤油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而那时的乡村还很落后,财物不充足,生活不富裕,煤油一向很“精贵”,得凭票供应,因此,人们使用煤油灯也格外节省。一般情况下,家人尽可能推迟点灯,尽可能早点熄灯,就是点灯了,火头也小,勉强能够照见人影。只有小孩做作业时,长辈才把火头调大一点,房子才亮堂一些。这时,女主人往往也趁机在桌旁纳鞋底,同时监督家里的小孩做功课。作业一做完,长辈就催促小孩早早熄灯睡觉……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煤油灯终于被时代淘汰,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回城时,我们把这盏煤油灯带回来放在了书房的一角。读书或是写作业的间隙,我就会静静地看着它,就会想起那些被它照亮的父辈们过去的日子。有时,我甚至幻想回到那个逝去的年代,回到那时的简单和满足。但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我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惆怅。
直到有一天,我非要点亮那盏煤油灯来试试。但时下煤油已无处可寻,我和爸爸跑了半天也只好失望而归。最后,还是爸爸说:“柴油也可以。”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倒进柴油,点亮了煤油灯,继而把屋里所有的电灯都关了。于是那一团温暖、柔和的光芒就照亮了满屋。当我在屋里走动时,墙上就有了我黑黑的影子。我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这煤油灯简直就是艺术品!”我忽然发现爸爸的眼睛里有了微微的湿润……
一盏煤油灯里有我父辈生命的一段历史,一盏煤油灯曾经照亮了我父辈人生的道路。我不会因煤油灯被时代终结而遗憾,但我不能忘怀。不能忘怀是为了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2. 描写煤油灯的诗句
亘古爱情
胡秉言
你可知关关在雎鸠?
可知他已不在河之洲?
明知她已不是窈窕之淑女,
你却是君子之好逑。
不管春夏还是冬秋,
不管寒暑还是雪雨骤。
为爱情凝聚的力量,
让凿梯的锤声清脆不休。
不为贵显和富有,
只为了一生之相守。
为了一个不变的信念,
六千多个阶梯让你好走。
你用无数的汗水,
书写了爱情的亘古未有。
用了半个世纪的煤油灯,
印证了一双人不离不弃的等候。
桫椤林的幽幽,
独木桥的清瘦。
那爱情天梯的尽头,
你俩还在紧紧挽手。
3. 语文阅读《煤油灯》
1.文章的记叙对象 全文的记叙线索。
2.倒叙 不行,现开篇点题,对煤油灯做必要的交代以引起读者的关注,然后引出回忆。
3.形象传神:(1).写出山的高和坡的大,暗示了村庄周围的环境。(2).写出村庄的简陋。
4.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5.(1).将制作过程写的丝毫不差,突出煤油灯在我心中印象的深刻程度。(2).写出我的全神贯注和全情付出。
6.这里形容的是灯火忽明忽暗的情形。
7.反衬母爱的伟大,突出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与付出。
4. 灯如红豆中围绕小煤油灯写了哪些事
“灯如红豆最相思。”
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年年如此。
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
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
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
5. 语文阅读《煤油灯》
1.文章的记叙对象 全文的记叙线索。
2.倒叙 不行,现开篇点题,对煤油灯做必要的交代以引起读者的关注,然后引出回忆。
3.形象传神:(1).写出山的高和坡的大,暗示了村庄周围的环境。(2).写出村庄的简陋。
4.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5.(1).将制作过程写的丝毫不差,突出煤油灯在我心中印象的深刻程度。(2).写出我的全神贯注和全情付出。
6.这里形容的是灯火忽明忽暗的情形。
7.反衬母爱的伟大,突出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