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日历的作文
日历的记忆 人的喟叹
白色的日历钉在墙上,静静地,像一个边缘人。一切流淌过的经历,透过他的眼眸沉淀,直到记忆模糊。
我至今仍记得祖母家斑驳的墙壁上用小钉子钉着的老式日历,半本教科书大小,却很厚,算上封面足足的三百六十六页;纸质轻薄,掂着却又有些沉重。祖母总是用红笔在日历上圈下一个个数字,父亲的生日、叔叔的生日……我的生日。又或是在一个清晨,拿一卷皮尺,让我靠着墙量我的身高,然后抚摩我蓬松的发,“囡囡又长高了呢。”那些话语间总伴随着宠溺和欣慰。那一本日历,替祖母记录着儿孙的点滴,也替我记录着祖母的不语的爱。
也记得幼小的自己曾一度相信日历有神奇的魔力,每撕去一页,时间也就呼啦消失一天。我曾迫切地渴望长大,一切成长的未知操纵懵懂的我偷偷取下日历,不停地撕下一页又一页。撕完这一本,我便长大了吧。幼稚且怪诞的想法和清脆的纸张破碎的声音在记忆中晕开一个个涟漪,却又不负责任地离去,伸手想要触及却惊觉已模糊了回忆和现实。
慢慢地转身,窗边挂着一本日历,洁白的纸张,精致的图画,却徒留下一片空白任记忆零落在角落。匆匆,匆匆,麻木地让时间束缚来回奔跑,为着一些冰冷的东西让自己的心也变得冰冷,又有谁还会温柔地在数字的边缘记录下温情与守护?
风吹过,掀起已不能改变的过去,纸张下隐现明日朦胧的面容。
固执且任性地抱怨只能在原点徘徊,任别人把我的日历撕得像破碎的白蝴蝶一样陨落成为过去。阳光透过瞳孔照射到灵魂,纵然一些已经逝去,但今天的那一页还未翻过,明天的那一页也还在等待。倏然想起那个名叫子尤的男孩,白血病的阴影遮盖不了十六岁青春的光华,每一天用诗记录下快乐与坚强,充满热情地翻过日历的每一个今天,期待每一个明天。
等到日历的记忆也不再清晰,徒留下人的喟叹。却又莞尔,若把生命的细节都装进心里,纵使记忆已泛黄,也依旧笑如春风暖。
那本日历,便是人生罢。
2. 以“日历”为话题写作文怎么写
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的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我便把自己在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的四句诗拿给你看:
岁月何其速,
哎呀又一年,
花叶全无迹,
存世惟诗篇。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3. 以日历为题文章怎么写
冯骥才有散文《日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
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
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
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有一次,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她和她的丈夫的一件事。她唱戏,丈夫拉弦。
他们很敬业。天天忙着上妆上台,下台下妆,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
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哎哟,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才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哪!"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她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还除去眼袋。
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泪来。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
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
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
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在长沙路思治里十二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
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
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
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
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
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
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
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4. 话题作文“日历”怎么写
撕日历童年,就犹如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中发生的趣事,常常把人带入美好的回忆中。下面,我就讲一件事给大家听。 七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在幼儿园里呀呀学语的小毛孩时,就特别讨厌上幼儿园,在家里多好啊,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被老师管。那时,幼小的我就发现日历本上出现红色的一页时,我就不用上学了。突然, 我幼小的心灵崩发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办法躲避上幼儿园,如果把日历本上所有绿色的那一页都撕下来,只留下红色的那些,那我不就不用上幼儿园了吗? 说干就干,有一次妈妈下楼拿报纸,我就趁这个机会干起来。我搬来了小板凳,站上去,用小手一页一页地翻,见绿色的就撕,巴不得撕快点,边撕还边想:哈哈,撕掉你们,以后我就不用上幼儿园了,可以自己在家自由自在地玩了,就不用再受老师的管制了,也没有小朋友来跟我抢东西玩了,再说,拿东西也不用总排队了……想着想着,我高兴极了,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不知不觉中,我已把日历本撕掉了大半本了,这时,门零响起来了,我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就忙忙地把撕出来的日历藏到了床底下,把小板凳放回去,才去开门,妈妈进门后,一眼就望到挂在墙上的日历本少了大半本,便问我:“怎么回事,日历本怎么只剩下这么点呢?”我得意地对妈妈说:“我把绿色的日历全给撕掉了,以后就可以天天都不上幼儿园了,怎么样,这办法不错吧!”妈妈听了,大笑起来,笑够了,对我说:“傻孩子,日历虽然被你撕掉了,可是时间却是撕不掉的,你还是得去上幼儿园啊!”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天真的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失望……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可我却还记忆犹新,小时侯天真的想法令人觉得可笑。现在,我也明白了,时间是撕不掉的,只会慢慢地流掉,有时候呆呆地望着墙上的日历本,想起童年时做过的傻事,我也回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5. 日历作文
日历(冯骥才散文)2007年07月03日 星期二 11:11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
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
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
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有一次,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她和她的丈夫的一件事。
她唱戏,丈夫拉弦。他们很敬业。
天天忙着上妆上台,下台下妆,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哎哟,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才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哪!"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
她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还除去眼袋。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泪来。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
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
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在长沙路思治里十二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
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
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
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
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
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
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
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
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
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的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
记忆依*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
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
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
你一定会。
6. 日历是如何编写出来的
中国历法:
我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但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1100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那时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干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随著时代的发展,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持著古老日历的格局。
西历:
Julian 记日法是由法国学者 Joseph Justus Scaliger (1540-1609)发明的, 名称可能是取自 Scaliger 的父亲, 义大利学者Julius Caesar Scaliger (1484-1558)。 天文学家已经用 Julian 周期为自 4713 BC 一月一日以来的每一天赋予了一个唯一的数位。 这就是所谓的 Julian 记日法(JD)。 JD 0 指定为 4713 BC 一月一日正午 UTC 到 4713 BC 一月二日正午 UTC 的 24 小时。
“Julian 日历(julian Day)” 与“Julian 记日(Julian Date)”不同。 Julian 日历是 Julius Caesar 在 45 BC 发明的。一直用到大约 1582 年, 这时各国开始使用罗马历法。在 Julian 日历里面, 一年是近似 365 1/4 天 = 365.25 天。 这样大约每 128 年就有一天的误差。 不断积累的历法错误促使教皇 Gregory XIII 按照与弥撒议会 ( Council of Trent)一致的精神改革了历法。
在罗马历法里,一年是近似 365 + 97 / 400 天 = 365.2425 天。 因此对应于罗马历法,大约要 3300 年,才会积累一天的误差。
近似的 365+97/400 是通过利用下面的规则, 规定每 400 年有 97 个闰年实现的:
每个可被 4 整除的年是一个闰年。
不过,可被 100 整除的年不是闰年。
但是,可以被 400 整除的年还是闰年。
因此,1700,1800,1900,2100 和 2200 年都不是闰年。而1600,2000,和 2400年是闰年。 相比而言,旧式的 Julian 历法里面只有能被 4 整除的年是闰年。
1582 二月,罗马教廷要求从 1582 年十月减去十天, 因此1852 年十月四日后面紧跟著就是十五日。 在义大利,波兰,葡萄牙 和西班牙都这样处理了。 其他天主教国家也很快跟著这麽做了,但是新教国家不愿意修改, 而且希腊等东正教国家直到本世纪初才修改。 这个改革在英国及其殖民地(包括现在的 USA)在 1752年执行了。 这样 1752 年九月二日后面跟著 1752 年九月十四日
7. 以日历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
今天,我读了《日历》这一篇文章,它的含义十分深刻,使我感触很多。
每天我们都会撕去一张日历,而这就意味着一天的过去。当我读这篇文章后,更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你并不在意时间的流逝,也不会留意每一秒、每一分,其实,虽然一秒、一分的时间短促,但如果我们好好利用,将可以做很多事情。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在外面玩,玩了一天也不想回家,妈妈催我回家做作业,可我总是说,再让我们玩一会,就这样,一直不回家,许多时间时间浪费了,作业也没来得及做。
是啊,也许每一累计起来,就会变成一小时、二小时。相反,珍惜了时间,你就会过得很充实、快乐。
大文学家鲁迅,他就十分珍惜时间,不管怎样忙碌,都要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这种精神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
要让你的生命有意义,就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让今天充满光彩。
时间是不会为你而停留的,当你撕过一张日历的时候,你会想到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吗?我的父母、老师就常对我说,要抓紧时间。以前,我总会觉得时间很多,现在,学习紧张了,任务多了,我才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快,时间的珍贵。
如今,我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好好珍惜时间吧,把时间挤出来,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
8. 日历怎么做
1.准备A4大小的白纸或彩色卡纸。卡纸比普通白纸厚,用卡纸制成的日历比较耐用。
2.用尺子画出7纵行、5横行的表格。分别在12张卡纸上画表,每张纸代表一个月份。[1]
确保每个单元格宽窄高低一致,不要有任何一条线弯曲。
先用铅笔画,等你把每个单元格大小都调整完毕,线也都画直的时候,就可以用永久性记号笔再描一遍了。
3.写下月份。在每张卡纸的顶部写上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及十二月。月份要写得大一点,用水彩笔、彩色铅笔或彩色记号笔来写。
确保月份都要写对。
4.标注星期几。在表格的第一行分别写上星期一至星期五。
5 填写日期。日期要写在每个单元格的右上角。先找出上一年的日历,看看第一天是从星期几开始的。比方说,如果去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三,那么今年一月的第一天就是星期四。
确保每个月的天数准确无误,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有大小月之分。
为了方便你记忆每个月的天数,你可以记一下这条口诀:四、六、九、十一月有31天,除二月外其余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2]
6 装饰日历。每一页日历都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心意来装饰。水彩笔、彩色铅笔、记号笔、蜡笔齐上阵;贴纸、亮片、闪光胶也不赖;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你的想象力!
7 标出重要的日子。在日历上标出所有重要的日子,如生日、圣诞节、开学日等等。有个比较有创意的办法就是找一张与这一天相关的图片,然后贴在相应的日期上。
8 把日历挂起来。在每张卡纸的顶部剪两个洞,注意洞的边缘必须光滑。找一根长长的细绳、麻线或者棉线,将两端分别穿进洞里,这样就可以挂起来了。
把日历挂在挂钩或钉子上,不论想挂在卧室里、厨房里还是教室里都可以。
9. 如何写一篇有关日历的作文
白色的日历钉在墙上,静静地,像一个边缘人。一切流淌过的经历,透过他的眼眸沉淀,直到记忆模糊。
至今仍记得祖母家斑驳的墙壁上用小钉子钉着的老式日历,半本教科书大小,却很厚,算上封面足足的三百六十六页;纸质轻薄,掂着却又有些沉重。祖母总是用红笔在日历上圈下一个个数字,父亲的生日、叔叔的生日…… 的生日。又或是在一个清晨,拿一卷皮尺,让 靠着墙量 的身高,然后抚摩 蓬松的发,“囡囡又长高了呢。”那些话语间总伴随着宠溺和欣慰。那一本日历,替祖母记录着儿孙的点滴,也替 记录着祖母的不语的爱。
也记得幼小的自己曾一度相信日历有神奇的魔力,每撕去一页,时间也就呼啦消失一天。 曾迫切地渴望长大,一切成长的未知操纵懵懂的 偷偷取下日历,不停地撕下一页又一页。撕完这一本, 便长大了吧。幼稚且怪诞的想法和清脆的纸张破碎的声音在记忆中晕开一个个涟漪,却又不负责任地离去,伸手想要触及却惊觉已模糊了回忆和现实。
慢慢地转身,窗边挂着一本日历,洁白的纸张,精致的图画,却徒留下一片空白任记忆零落在角落。匆匆,匆匆,麻木地让时间束缚来回奔跑,为着一些冰冷的东西让自己的心也变得冰冷,又有谁还会温柔地在数字的边缘记录下温情与守护?
风吹过,掀起已不能改变的过去,纸张下隐现明日朦胧的面容。
固执且任性地抱怨只能在原点徘徊,任别人把 的日历撕得像破碎的白蝴蝶一样陨落成为过去。阳光透过瞳孔照射到灵魂,纵然一些已经逝去,但今天的那一页还未翻过,明天的那一页也还在等待。倏然想起那个名叫子尤的男孩,白血病的阴影遮盖不了十六岁青春的光华,每一天用诗记录下快乐与坚强,充满热情地翻过日历的每一个今天,期待每一个明天。
等到日历的记忆也不再清晰,徒留下人的喟叹。却又莞尔,若把生命的细节都装进心里,纵使记忆已泛黄,也依旧笑如春风暖。
那本日历,便是人生罢。
很多年没有写过作文咯··能帮您是我的荣幸··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