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迟了的拼音怎么写
太迟了拼音:tài chí le。
简介: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无论中国自己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字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海外华人地区,特别是华语地区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2. 延拼音怎么读
读音: yán,具体解释如下:1、延长:蔓延。
绵延。延来年益寿。
苟延残喘。2、(时间)向后推迟:迟延。
延期。开学日期延至10月份。
3、聘请;邀自请:延聘。延师。
延医。延至其家。
4、姓。扩展资料一、bai 延的笔顺二、延du组词绵延、蔓延、延误、迟延、延绵、延纳、延伸、伸延、顺延、迁延、延续、呼延、延搁、拖延、延宕、曼延、延迟、俄延、延揽、外延、延烧、延展、稽延、延长,部分词语解释:1、蔓延:zhi[màn yán] 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蔓延滋长。
dao火势蔓延。2、延伸:[yán shēn] 延长;伸展:这条铁路一直延伸到国境线。
3、顺延:[shùn yán] 顺着次序向后延期:划船比赛定于7月9日举行,遇雨顺延。4、绵延:[mián yán] 延续不断:山脉~数省。
5、延宕:[yán dàng] 拖延:延宕时日。
3. 延迟的英文单词怎么写
一、延迟的英文单词是delay,音标英 [dɪˈleɪ]、美 [dɪˈle]。
二、释义: 1、n.耽搁;延迟,拖延;被耽搁或推迟的时间 The laws led to confusion, muddle and years of delay. 这些法律导致了困惑、混乱和数年的耽搁。 2、vt.耽搁;延期,推迟 This decree obliges unions to delay strikes. 该法令迫使工会推迟罢工。
3、vi.延缓,延期 Measure of delay oil oxidation in wheat germ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本文探讨了延缓小麦胚芽中油脂氧化的措施。 三、词源解说: 13世纪晚期进入英语,直接源自古法语的delaier:de(离开)+laier(让),意为让……离开;最初源自古典拉丁语的laxare,意为解散,放松。
扩展资料: 一、词语用法: v. (动词) 1、delay的基本意思是行动迟缓而耽误了进程,可指由于外界原因而推迟,也可指有意推迟。 2、delay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
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作宾语,不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接表人的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译为“使某人误事”或“使某人慢下来”; 接表事〔事物〕的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时,通常译为“推迟〔耽搁〕做某事”。
n. (名词)1、delay指“耽搁,延迟”这一行为或情况本身时,是不可数名词; 表示具体的“被耽搁〔推迟〕的事件或时间”时,是可数名词。 2、delay在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常与“in+ v -ing”连用。 3、delay的意思为“推迟”,“延期”,相当于put off,其后通常接名词,动名词作宾语,一般很少接不定式。
I have to delay answering his question. 4、delay in解释为“把某事耽搁”,其后一般接动名词,不接不定式或者of加动名词。 Excuse me for my delay in answering your question. 请原谅我耽搁了回答你的问题。
二、词汇搭配: 1、delay a settlement of the question 推迟解决问题 2、delay answering the letter 推迟答复 3、delay dinner 推迟宴会 4、delay one's departure 延误某人启程 5、delay one's marriage 推迟结婚。
4. 看拼音 写词语
迟延chí yán
基本解释
[delay;retard] 延迟,耽误
在旅程中意外的迟延
详细解释
1. 拖延。
宋 苏轼 《大雪乞省试展限并乞御试不分初复考札子》:“若虑放榜迟延,恐趁三月内不及,即乞省试添差小试官十人,却促限五七日出榜。”《水浒传》第二一回:“当行即行,今晚便可动身,切勿迟延自误。”《再生缘》第二一回:“祇为此方非补药,踌躇不决故迟延。” 冰心 《寄小读者》七:“我只能在晨间绝早,船面无人时,随意写几个字,堆积至今,总不能整理,也不愿草草整理,便迟延到了今日。”
2. 停留;耽搁。
宋 曾巩 《郊祀庆成》诗:“暗蔼如无间,迟延若可亲。” 元 舒頔 《太常引》词:“山色共承宣,君秩满,我迟延。几度醉花前,曾怪杀春山杜鹃。”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独行》:“他跨着快步,仿佛一迟延就会被祸害咬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