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翘字的解释,读音和用法
翘(qiáo , qiào ) 部首笔画 部首:羽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五笔86:ATGN 五笔98:ATGN 仓颉:JUSMM 笔顺编号:153135541541 四角号码:572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FD8 qiáo编辑本段 基本字义 1. 举起,抬起,向上:~首。
~望。~企(殷切企望)。
~足引领。 2. 特出:~才(高才)。
~楚(喻杰出的人才)。 详细字义 【名】 (形声。
从羽,尧声。羽,鸟毛。
本义:鸟尾上的长羽) 同本义〖longfeather〗 翘,尾长毛也。——《说文》 斑尾扬翘。
——潘岳《射雉赋》 砥室翠翘,挂曲琼些。——《楚辞·招魂》 又如:翠翘(用翠鸟尾羽做的拂尘用具);翘英(华丽的尾羽) 鸟尾〖bird'stail〗 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
——刘向《九叹》 泛指动物的尾部 【动】 抬起〖raise〗 翘思慕远人。——曹植《杂诗》 翘然矜鸣。
——《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翘心(悬念;一心向往);翘思(翘首而思念,悬念);翘遥(轻举的样子);翘关(扛举城门的门闸。形容力气大。
唐代列为武举举重的科目) 启发〖arouse〗。如:翘勤(奋发勤勉) 揭露〖expose〗 粗而翘之。
——《礼记·儒行》。疏:“起发也。”
又如:翘过(举发别人过失) 【形】 才能出众〖outstanding〗。如:翘彦(才智出众的人);翘特(特出,超群) 高;危〖high;dangerous〗 翘翘错薪。
——《诗·周南·汉广》 予室翘翘。——《诗·豳风·鸱鴞》 合成词:连翘 “连翘”中药名,春天开花。
茎,果实可入药,花为黄色,四瓣。先花后叶,北方约在4月中旬开花,枝条挂满黄色的花,象金子一样,故又名“一串金”。
常用词组 1. 翘材 qiáocái [outstanding person] 人中之龙凤,多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2. 翘楚 qiáochǔ [outstanding person]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事物 刘炫于数君之内,实为翘楚。—— 孔颖达《春秋正义序》 医中翘楚 3. 翘棱 qiáoleng [warp] 板状物因由湿变干而弯曲不平 4. 翘盼 qiáopàn [long eagerly] 企盼,形容盼望殷切 翘盼捷音 5. 翘企 qiáoqǐ [eagerly look forward to] 翘头踮足,形容盼望急切的样子 6. 翘曲 qiáoqū [warp] 平面弯曲或折叠,借喻发生曲解或偏向 木板由于日晒雨淋而翘曲了 7. 翘首 qiáoshǒu [raise one's head and look] 抬头 拥替国门,翘首不尽。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8. 翘望 qiáowàng (1) [turn upwards]∶抬头远望 翘望天边 (2) [hope earnestly]∶热切盼望 翘望官人归 9. 翘足 qiáozú [hope eagerly] 踮着脚,形容盼望殷切的样子 翘足而立 10. 翘足而待 qiáozú'érdài [curl up one's leg and wait] 一抬脚的工夫就会到来。极言时间短 澌亡可翘足而待。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1. 翘足引领 qiáozú-yǐnlǐng [be on tiptoe of expectation] 把脚踮起,把颈伸长,形容殷切盼望的样子 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三国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qiào编辑本段 基本字义 1. 一头向上仰起:~尾巴。
~辫子(死)。 详细字义 〈动〉 1. [口]∶一头向上仰起 [stick up;turn upwards] 翘足而陆。
——《庄子·马蹄》。谓举足也。
翘尾而走。——《淮南子·脩务》 男子的胡须多翘上。
——鲁迅《坟·说胡须》 2. 又如:翘胡子;当他踏上这块板时,板翘了起来 常用词组 1. 翘板 qiàobǎn [seesaw] 一种活动器械,木板中部用东西固定,两头可上下起落,多供儿童游戏玩耍。也叫“翘翘板”、“压板” 2. 翘辫子 qiào biànzi [kick the bucket] 谑语,即死。
清代男人也梳辫子,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翘辫子也就成为杀头的同义词 ,后来借指死亡 3. 翘尾巴 qiào wěiba [get cocky] 比喻骄傲或自鸣得意 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爱翘尾巴 4. 翘足而待 qiàozú'érdài [be on the tiptoe of expectation] 翘足:抬起脚跟。抬起足跟即可等到。
谓时间很短就会实现 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史记·高祖本纪》 5. 翘足引领 qiàozú-yǐnlǐng (1) [long eagerly] 形容热切盼望 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三国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2) 亦作“翘首引领”。
2. h的笔顺怎么写
如下图:
声母笔顺笔画:
b: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下半圆。
p: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上半圆。
m:占中格,由三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第三笔都是右弯竖。
f: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左弯竖,第二笔横。
d:占上中格,有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左下半圆。
t: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短横。
n: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弯竖。
l:占中格,由一笔竖写成。
ɡ: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左弯。
k: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斜左斜。
h:占上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弯竖。
j:占上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左弯,第二笔点。
q: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左上半圆,第二笔竖。
x: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
z:占中格,由一笔写成。
c:占中格,由一笔写成。
s:占中格,由一笔写成。
r: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竖,第二笔右上弯。
y:占中下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第二笔要长。
w:占中格,由两笔写成,第一笔斜下斜上,第二笔也是斜下斜上。
扩展资料
发音方法:
舌尖前音z c s,山东不少地区发音时,舌尖伸出放在上下齿之间,成了齿间音。普通话没有齿间音,矫正时,应上下齿轻轻咬合,阻止舌尖的外伸,从而发出纯正的舌尖前音。东北部分地区,平翘相混,把部分z c s的音发成zh ch sh。
舌尖后音zh ch sh,山东的一些方言区容易发成舌叶音。即舌前边缘跟上齿齿龈接触,舌尖脱离硬腭,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靠拢,舌面凹下形成一个小孔道,嘴唇略向前突出,这样发出的音叫舌叶音。矫正时,应将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发出纯正的舌尖后音。
普通话j q x是舌面音,人们常叫团音。而全国许多地区将j q x分读为两类不同的音即尖团音,这是从古汉语沿袭下来的,我国由南到北许多地区将一部分j q x发成接近z c s的音,例如:常把“进修”读作“zinsiu”、“新鲜”读作“sinsian”、“秋千”读作“ciucian”。
3. 撅是个什么字
撅 juē
部首笔画
部首:扌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五笔86:RDUW 五笔98:RDUW 仓颉:QMTO
笔顺编号:121134315233534 四角号码:5108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485
基本字义
1. 翘起:~嘴。~尾巴。小辫~着。
2. 折断:把竹竿~折(shé )了。
详细字义
〈动〉
1. 用手把东西拨在一起 [poke together; move with a stick together]
撅,以手有所杷也。——《说文》
2. 拔起 [pull out]
不涉不撅。——《礼记·内则》
草木根荄浅,未必撅也。飘风兴,暴雨坠,则撅必先矣。——《韩诗外传》
3. 翘起,向上翘起 [stick up;turn upward]。如:撅丁(旧时妓院中的男帮工);撅着小嘴;撅着尾巴
4. 断裂,折断 [snap;break sth.long and narrow]。如:撅笔(折毛之笔,秃笔);撅树枝
5. 击,击败 [strike;defeat]。如:撅皇城,挝怨鼓(到皇城去击鼓鸣冤。犹言告御状);撅撒(败露)
〈形〉
1. 倔强,别拗 [stubborn; unbending]。如:撅巴(硬)
常用词组
1. 撅巴 juēba
(1) [break]∶折断
不知谁把新栽的树苗撅巴了
(2) [revive by massage or limbering up]∶人昏厥时,按摩、活动肢体使苏醒
他已死了,再撅巴也没用
2. 撅嘴 juēzuǐ
[pouty] 翘起嘴。生气的样子
撅 jué
基本字义
1. 〔~竖〕眼光浅,才识短,如“~~小人,无大经略”。
2. 古同“掘”,控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