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怎么写
《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有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文章通过对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生动描写,如:闷雷滚动、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汇,使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如此的雄伟壮观。
通过读这篇课文,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神奇。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大自然像魔术师,她的杰作令人惊叹与震撼。
2. 文言文观潮的翻译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3. 观潮读后感怎么写
观潮读后感
《观潮读后感》 对于我这个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很难见到潮水翻滚的壮观景象!怀着好奇心,我捧起课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顿时,一幅钱塘江大潮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未见潮水,先闻潮声。只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身边的人们一个个踮起了脚尖。有人大喊:潮来了! 我往东边看去, 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一路欢腾而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眨眼间,白浪翻滚,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赫然矗立在我的面前。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我合上书,激动地喘着粗气,钱塘江大潮好像真的就从我面前呼啸翻滚而过!我不禁佩服作者的出色描写。他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小山这一幅平静美丽的山水画,更逼真地写出大潮到来的时候万马奔腾、山崩地裂的壮观景象,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同作者一起感受潮水的浩大。
通读这篇优美的文章,我了解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后,我要向作者学习,细心观察身边美景,用我自己的笔,勾画我们可爱、美丽而又富饶的祖国!
在浙江海宁市盐官镇,这一天,来观潮的人有很多,数也数不清,人山人海的。如果登上海塘大堤,景色也很美:“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周围还有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
4. 观潮的感想怎么写
观潮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完了《观潮》这一课。
这篇课文写的非常好,语句通顺,内容丰富,主要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第一、第二自然段讲的是潮来前的美丽景象。主要抓住了时间、地点、人物来写的。描写了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等景物。再加上“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句话,写的就更清楚,更优美。
第三、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写了潮来时的景象,作者抓住形状和声音来描写的。先后描写了声音的大小。从“闪雷滚动”到“越来越大”,从“越来越大”到“山崩地裂,你们是不是觉得声音越来越大?从”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句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高度,用”水墙“一词来比喻,再合适不过了。从”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它的猛,用优美的比喻概括了啰啰嗦嗦的唠叨,写的非常好。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的潮头过后的景象。用”风号浪吼“一词写了虽然大潮”走了“,但还有潮来时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从”过了很久,钱塘江大潮才恢复了平静“这句话中,从过了好久来告诉大家过了一段时间,钱塘江大潮不像潮来时那种景象。
《观潮》这篇课文写的非常好,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观潮》这篇课文会变得闻名遐迩。
5. 观潮潮来前潮来了潮来后的作文怎么写
八月十八看大潮,这是我懂事以来经常听大人讲的一句话。
我多么想有机会去看看。9月25日,星期六,正巧是农历八月十八,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爸爸答应带我去围垦看潮水。
“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听人沪厂高断薨登胳券供猾说,今年的潮头很大,会超过往年,所以一路上大家很兴奋,充满了对观潮的期待。
终于,我们的车在路口停下,向前望去,先到的车辆已经停成了一条长龙,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各路游客络绎不绝快步向堤岸走去。而我和爸爸也占到了一个观潮的好地方,静静地在那边等着,但我的心里却早已是波涛汹涌。
下午1点左右,我忽然发现在海天之间出现了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我们身后的青年拿着望远镜,站在摩托车上大声叫道:“潮来了,潮来了!顿时,观潮的“长龙”骚动了。
“潮来了,潮来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我放眼望去,潮水像一条的白色箭头越变越长,越变越粗,到后来,几乎占据了整个江面,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象千军万马奔腾,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我不禁赞叹道:“好壮观啊!” 我连忙按下相机的快门,摄下这难忘瞬间。正当期待更大惊喜时,潮水渐渐复归平静。
大家依依不舍地目送潮水一路远去。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突然想到,萧山这几年的发展不就像钱江潮这样奔竞不息吗?萧山的老百姓不就像勇敢的弄潮儿一样勇立潮头吗?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引领新发展,120万萧山儿女正发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新时期萧山精神,在1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光辉灿烂的诗篇。我也要祝福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家乡,我相信,她的经济会更加发展,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6. 读观潮后写体会,不少10排
今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那就是《观潮》。
学完之后,我被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更被钱塘江大潮震撼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潮来之前人们心情很着急,都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那样子就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在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潮头虽然已过,但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江面依然风号浪吼。多么壮观的潮水,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但是通过文章的语句,我仿佛看到一般,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我不禁感叹:自然界的力量真是伟大。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
7. 四年级观潮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写的,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文章是按作者亲眼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所描写,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扩展资料: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的描写为例就可体会出来。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艺术的夸张,由远而近地描写了钱塘江涨潮的壮观。那初潮时“仅如银线”的美丽景色,那潮近时“玉城雪岭”的奇特景象,那“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的巨大声响,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又联想引出了杨万里的名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更为钱塘潮增添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