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旁边的旁字怎么写
笔顺: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点、横、横折钩、撇
旁:[páng] [bàng]
笔划:10
部首:方
结构:上中下结构
释义
[ páng ] 1.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2.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3.广,广泛:~征博引。 4.邪、偏:~门左道。 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 bàng ] 古同“傍”,靠。
旁[ páng ] 组词:旁边、旁听、旁门
旁 [ bàng ] 组词:旁午、旁午构扇、旁午走急
旁边 pángbiān:靠近的地方。近侧;在一个中心或分界线的一方的部分(如地方或物体)
旁听 pángtīng:1.列席会议。 2. 非正式地随班听课
旁门 pángmén:1.构筑物的侧门或主要大门旁边的门。 2. 间接或不明显的入口
旁午 bàng wǔ:1.纵横交错。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使者旁午。」颜师古.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2.比喻事物繁杂。如:「军事旁午」。
旁午构扇 bàng wǔ gòu shān:形容相互构陷、煽惑。
旁午走急 bàng wǔ zǒu jí:纵横交错,往来奔赴。
2. 子字旁还有什么字
以“子 ”为偏旁的汉字有48个:
1、总笔画数3:孒、子、孓、孑
2、总笔画数4:孔
3、总笔画数5:孕
4、总笔画数6:存、孖、孙、字
5、总笔画数7:孛、孚、孝、孜、孞
6、总笔画数8:孢、孤、季、孟、孥、学、孠、孡、孧
7、总笔画数9:孩、孪、孨
8、总笔画数10:孭、孙、孬
9、总笔画数11:孰、孮、孯、孲
10、总笔画数12:孳、孱
11、总笔画数13:孴、孶
12、总笔画数14:孷、孵
13、总笔画数16:孹、学
14、总笔画数17:孺、孻
15、总笔画数19:孼、孽
16、总笔画数20:孾
17、总笔画数22:孪
3. 偏旁“月”可以表示什么事物
字中有不少以“月”作偏旁的字,一般统称为“月字旁”,但是这些字中却很少有与月亮有关系的,原因是这些字的偏旁虽然都是“月”,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来历,应该分别称作“肉月旁”和“月字旁”。
在古文字中,小篆“肉”和“月”的写法极其相近,因此在用作偏旁的时候就都写成了“月”。
“肉月旁”的字在以“月”作偏旁的字中占绝大多数,全部都与人体或肉有关系,跟月亮毫不沾边儿。
“月字旁”的字跟月亮有关系,数量寥寥无几。
从一个字的含义上不难区分它应该是“肉月旁”还是“月字旁”,从写法上也差不多能看得出来——所有“肉月旁”的字其“月”都在字的左边或下边;凡是“月”在右边的字都是“月字旁”,“月”在左边的“月字旁”的字只有“朦胧朓朏”四个.
4. 一年级汉字偏旁部首笔顺笔画弯钩怎么写
从上弯到下,内钩;以竖为准,弯中求正。
写的时候要有一点弧度。
偏旁部首的写法:
见字旁
它一般处于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53338字右边或下边。左竖略短于右竖,框稍窄;撇勿顶住上横;竖
弯钩起笔勿太高,弯钩稍宽,钩垂直向上,且要小。如“现”字。
贝字旁
该旁一般处于字的左边或下边。处于左边时形体窄,左竖略短于右竖,撇
勿顶上横,右点贴紧右竖,且稍大,撇的末端与右点下端平行;处于下边时,写
法相同,只是形体稍宽。如“贺”字。
牛字旁
牛字偏旁一般处于字的左旁或下边。处左旁时形体窄,横变成提,竖为垂
露;处下边时形体宽,末横略长,竖为悬针;首撇由重到轻,且短。如“牧”字。
欠字旁
首撇勿软,稍短,横钩靠撇的下部起笔,勿过宽,下撇微带弧度,捺画靠
撇的上部起笔,亦可将捺变为长点,但要与撇分离。如“歌”字。
方字旁
方字一般处于字的左、右、下三个部位。点略靠横的右边,且与横分离,
撇略短,横折钩起笔靠撇的上部,**斜式。如“放”字。
比字旁
比字一般处于字的上边或下边。左边是横、竖提,右边是撇、竖弯钩,左
小右大。如“皆”字。
斤字旁
首撇为平撇,次撇略带右弧状,勿过长;横起笔靠次撇的上部,非顶端;
竖起笔对应首撇的起笔处,勿靠左或靠右。处左旁时竖为垂露。如“欣”字。
月字旁
月字一般处于字的左傍,少数处于字的右边或下边。整体形状稍窄。
“月”处于字的左、右时,首笔为撇,处于字的下边时,将撇改为竖。如“肾”
字。
火字旁
火字一般处于字的左旁,少数处于字的下边。处于左旁时,首笔为左下点,
中撇为月牙状,右撇、捺变为短横和点,整体形态窄;处于字的下边时,捺画稍
大。如“灾”字。
户字旁
户字做字头,少数处于字的右旁。点画与横分离,下边的尸与前边所述相
同。户作头一般不覆盖下边部件。如“扁”字。
石字旁
横短,微右上斜,撇也勿长;口字首笔与撇中上部接触,两竖为右、左
倾斜状。整体勿过大。如“砂”字。
鸟字旁
撇短小且末端与下横左头接触。“鸟”处字的右旁,下横折是上横折的二
倍宽;处字的左旁时,下横折稍宽于上横折,下横变为提。如“鸵”字。
5. 又字旁表示什么意思
汉字的偏旁部首中有个极常见的偏旁:“王”,一般人都称之为“王字旁”,其实是大谬,这个偏旁应该是“斜玉旁”。其实,简单看一些“王”旁的字就能知道,都是与玉石有关的字,而没有与权利有关的字。
之所以大家把“王”旁认作是“王字旁”,是因为现代汉字中“王”和“玉”的差别只在一点,有点就是“玉”,没点就是“王”。而“王”旁没有点,所以人们觉得它应该是“王字旁”。如果知道“玉”字和“王”字的本源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错误了。
在古代,“玉”字和“王”字的写法都是三横一竖,没有点。所不同的是:“玉”字的三横是均匀分布的,且一样长短;“王”字的三横中间一横稍短,并且靠上一些。
要说清“玉”字和“王”字,最好先说说“三”,这三横一竖。《说文解字》中解释“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可见,“三”的本意并不只是个数词,而是代表天、地、人的。弄清这一点,有助于理解“玉”字和“王”字的原始意义。
《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王阳明为其加注:“三画均正如贯,玉也。”下面是是一长串“王”旁的字。
《说文解字》中,对“王”的解释是:“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谓王。’凡王之属皆从王。”王阳明为其加注:“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下面只有“闰”、“皇”两字。
可见,“玉”字和“王”字都与天、地、人相关,“玉”字体现的是其中正与贯通的象征,而“王”字体现的是近于天的人。这样一理解,再看看那些“王”旁的字,就基本清楚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可能是出于避免混淆简化汉字的目的,把所有“王”旁的字都归于“王”部,“玉”部下面反倒只剩下“玺”、“璧”、“璺”等寥寥几个字了。
总之,汉字里绝大多数“王”旁的字都应该是和玉石相关的,“王”旁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斜玉旁”。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