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家乡是南靖土楼科岭村作文怎么写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如画、依山傍水的地方。
在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谁撒了一大把的金子似的,波光粼粼。一条条不知名的小鱼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的小鱼游行的速度可真够快的,比同学们赛跑时的速度还快呢!在村后,是一座座苍翠欲滴的大山。山上,一棵棵大树高耸入云,就像是一
位位守护神,守护着远近乡民的安全。一棵棵像碧玉装扮过的小草,就像我一样想快点长高,不甘示弱地拼命往上生长,让大山拥有了一件翠绿
的衣裳。在村旁,是一家家货品丰富、价廉物美的商店和一条又宽又长的马路。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奔到商店去买东西吃。每次吃完之后,心
里总是美滋滋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美得没人能画得了的地方。
2. 怎么写南靖二实小广播稿校园万花筒
小学生健康广播稿 同学们,在校园里,你们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楼梯上,一位同学不是走下楼,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校园里,几位同学横冲直撞,根本不去顾及身边的小同学;栏杆上,有同学踮起脚尖,甚至爬上栏杆,好奇地向下张望…… 每当。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3. 有关南靖土楼的作文和资料
土楼建筑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漳州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共800多座。建楼最早:华安县沙建镇“齐云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规模最大:直径超过70米的大型土楼有5座,最大的是诏安县官陂乡“在田楼”,直径达94.5米,有“超级土楼”之称,结构最奇: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南靖土楼 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誉为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烈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对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前期考察的美国专家内维尔.阿格纽认为“是我所见到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中国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评价“看似千篇一律,实则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有四位专家评价过土楼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史蒂汶斯·安德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
★“这是世界第一流的生土建筑”,“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又似蘑菇拔地飞腾而上。”
——茂本计一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这是土楼博物馆。”
——郑孝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南靖土楼不仅在中国民居中是非常奇异的,在世界民居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路秉杰(上海同济大学教授)
?wtp=tt
4. 有关南靖土楼的作文和资料
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结构特点】
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共800多座。
【主要特色】
最高的土楼——长教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共5层,高21.5米,每层28间,共140间。这座楼共用20厘米口径的杉木柱220根,65厘米口径的梁材780根。令人称奇的是,这座楼建于沼泽地上却没有桩基,就像一艘大船飘浮在海上,虽历经200多年仍巍然屹立。
最大的土楼——书洋顺裕楼。建于1937年,外廊直径86米,每层72间,4层计288间,楼中又有80间,共368间。背山面水,气势恢宏,有“王中之王”的盛誉。
最小的土楼——南坑翠林楼。内墙直径只有9米,3层36间。
保护最完好的土楼——梅林怀远楼。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直径38米,高4层14.5米,共136间。楼内雕梁画栋,佳联成对,读来回味无穷。处于核心位置的“斯是室”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精巧秀气,古朴天然,置身其中,仿佛有朗朗书声。这是一座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
最奇特的土楼——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形土楼(步云楼)、一座椭圆形土楼(文昌楼)和三座圆形土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组合而成,布局合理,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居高俯瞰如绽放的梅花,山脚远眺又似布达拉宫,是土楼民居中最精美的组合群体
5. 南靖家乡民俗的作文
南靖土楼
第三实验小学 荭晔
车在山路上盘旋着,山上烟雾缭绕,时不时的让人感到冷。
暑假,我和妈妈、妹妹等人来到了南靖,参观土楼。路上向导简老师就给我们介绍:土楼分布在龙岩、南靖、安溪一代。土楼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
车在山路上盘旋着,山上烟雾缭绕,时不时的让人感到冷。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总算到了目的地,过了隧道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的空气更加清新了。我们先去书阳镇的田螺坑,据说田螺姑娘的故事就在这流传,我们在观景台上领略到了“四菜一汤。”瞧:我拍下的照片吧!四个圆形的土楼围着一个方形。
之后我们还去看了历经七百年风风雨雨的裕昌楼。裕昌楼也被人称为了东倒西歪楼。它是一个很大的圆形的土楼,共五层。主体是土做的。 进了土楼,我发现土楼的路是用圆圆的青鹅卵石铺成的,石子的表面很光滑。走廊是用很粗的杉木做成的。 土楼里还住着很多人呢。他们在门口摆着许多纪念品做买卖,还有一些老人坐在自做的竹椅上纳凉。我还参观了他们的厨房,跟我们的大不一样。抬头仰望天空,土楼就像一口井,我们都像一只一只的井底之!
“土楼为什么要建这个样子呢?”我很好奇。
向导简老师回答:“因为那时候有倭寇,土楼是为了防止倭寇的入侵。还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还有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的特点。我们的祖宗利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这么大的土楼,多不容易啊!”
“土楼为什么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仍然不倒呢?”
简老师说:“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杉木等……可坚固了!”
我们还参观了好几处的土楼,各有各的特色。我们百看不厌。
接着我们来到了高山水乡——塔下村!塔下村位于书洋镇,不大的村子中间,这里有清澈的山间溪流,犹如玉带,蜿蜒在山坳里;沿河溪而建的土楼有方、有圆,坐落在河溪两岸。山村小屋层层叠加,错落有致;古桥架通两岸村落,走在溪边,仿佛游玩在“江南水乡”,忽然又在梦境;村后的山峰好比苏州的假山,更比假山雄壮!家门口的村民、嬉戏小童、懒洋洋的动物、河流里的小鱼等,游人好象走在油画里似的,流连忘返不归闹市!
塔下村是一个客家人的村落,全村姓张,早年不少人“下南洋”,主要是去泰国和缅甸。事业有成后,回乡铺路搭桥,光耀门楣,因此不大的塔下村却有5座形态各异的桥。进村的3公里的柏油路,也是华侨捐建的。
山坡上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家庙——德远堂,始建于明朝,清乾隆25年重修。门前树立着历代功德、名人旗杆!褒扬了祖辈们重学和厚德的优良传统。畅游之余,不禁怀念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更有白居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的超凡脱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