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汤建立商朝的过程是怎样的
少康以后,夏朝的江山的确稳固了一段时间,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孔甲当王的时候,整天荒淫无度,孔甲还特别迷信,致使诸侯大都不听从朝廷的号令。
孔甲之后,政治日益腐败,内乱不止,国势日弱。就这样,夏朝的江山颠颠簸簸,延续了一段时间,到了夏朝第十七代王履癸的时候,江山已经摇摇欲坠,这履癸就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桀。
桀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暴君,他长得粗野无比,而且力大超人,心中毫无点墨,当上夏朝的君王后,桀整天不思国家大事,而是想着自己怎样享乐。他派了许多大臣在全国选美女来为他享用。
诸侯们也摸到这位大王的习性。有一次,桀攻打有施国。
眼看着有施国的城池就要丢了,这时,有施国将国中最漂亮的妹喜献给桀,桀一看妹喜,当即就带着将士们回宫。有施国以一女而保了平安。
桀自从得了妹喜之后,整天和她厮守在一起,对她百般宠爱,招来国内最优秀的工匠,为她建立一座宫殿,这座宫殿是当时京城的最高建筑,高耸入云,似乎要倒下了,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倾宫。倾宫的内部装璜也华丽无比。
他就在这样的地方和妹喜嬉戏游乐,欣赏歌舞,大臣们要进宫报告事情,一律被挡在宫外。桀别出心裁,在倾宫的边上挖上一条河,河里全部注满了酒,他把这条河叫做酒池,在酒池旁边还垒了一座完全靠肉堆积而成的山。
桀的荒淫无度,让忠臣贤士寒心。大臣关龙逢规劝桀应以国事为重,桀竟将他赶走,不久便将他杀了。
而奸臣于莘、赵梁投桀所好,为他尽情享乐出谋划策。桀丝毫不管百姓的死活,老百姓都挣扎在水深火热中。
无数的财富都填进了这个暴君的欲望之口,而这个暴君杀人如儿戏,老百姓是敢怒而不敢言。人民实在无路可走,有的人对着太阳指桑骂槐道:“你这个可恶的太阳什么时候完蛋啊。”
正当夏朝日益腐败、气势日渐削弱之时,在黄河下游,有一个诸侯国渐渐地发展起来了,这就是商。商的国王叫汤,汤贤良无比,他以仁义治国,以礼貌待人,百姓都说遇到了一个明君,周围的诸侯国也都和他相处和睦。
汤的势力日益强大,同时,他加紧以仁德宽厚的政策收揽人心。一天,汤到国都外郊游历,忽然看见一个人四面张着罗网,跪在地下祈祷说:“天上和地上的猎物,都快快进我的罗网。”
汤听后走到那人的面前,说:“你的意思不就是一网打尽吗?”那人点头称是,于是汤就命令他重新祈祷,让他说:“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往右的,就往右,不听从命令的,才进入我的罗网。”汤与捕鸟人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人们知道他对飞禽都这么善良,都称赞他是仁慈的国君。
桀有一天知道有一个诸侯王居然比自己贤良,而且大多数诸侯都听他的,他有些害怕了,就命令赶快把汤抓来,囚禁在夏台,就是今天河南努县这个地方。汤的大臣伊尹这时正在辅佐汤,见到商国无君,心急如焚,就生了一计,派人到国内去广搜财宝,挑选美女,派了一个巧舌如簧的使者到夏都去。
那使者到了夏都,用许多金银财宝买通了桀的一个佞臣赵梁,赵梁一见到这些财宝,马上心就动了,就答应引见。第二天赵梁带着这个使者来到桀的面前,向他呈献上一队美女,外加上许多金银财宝,于是桀就把汤给放了。
汤一回到自己的国家,就着手准备灭夏,他训练军队,准备粮草,打通各个诸侯国的关节,尽力形成一种共同讨伐桀的态势。但是当时有一个叫葛国的诸侯国不听汤的建议,而且明显要跟汤作对,所以汤就选择了这个小国先下手。
两军刚一交锋,小小的葛国就被打败了。汤利用各种不同的借口,先后灭了豕、顾等小国,又灭了较强大的昆吾国。
这时汤的国力就更加强大了,具备了和夏分庭抗礼的能力。在讨伐桀之前,伊尹给汤献上一计,要汤不要向夏进贡,看看桀到底会怎样反应。
这一年汤没有像往年一样,向夏进贡大量的物品,桀知道此事后,以为汤要造反,马上派大兵要攻打汤。这正给早就准备灭夏的商汤提供了机会。
汤见桀已完全陷于孤立,立即动员自己的所有力量讨伐桀,出兵前,举行了誓师大会,汤作了一篇《汤誓》,在大会上宣读,汤说:“众兵士,我率你们去攻打夏桀,我不是发动兵乱,而是因为夏桀的罪太多了,现在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啊!”在众人的一片欢呼声中,汤统帅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夏都开去。汤的大军攻势凶猛,势如破竹,直逼夏朝国都。
汤和桀的军队在鸣条相遇,其地在今天河南封丘以东,夏桀大败。于是桀带着妹喜和金银财宝一起向南方逃去。
汤乘胜攻打了偏向夏的一个小国,最后也大获全胜。桀带领人马一直逃到南巢,就是今天安徽巢湖以西这个地方。
汤的大军也追到那里,最后将桀生擒活捉。汤并没有杀了桀,而是把他囚禁在南畅,桀不到三年就死在这个地方。
夏朝自大禹传子、夏启废禅让登上王位,至夏桀败亡,其间历经17代王位,400余年,最终在深刻的内外矛盾中灭亡。汤在消灭了夏桀,推翻了夏朝统治之后,定都于亳,建立了商王朝。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奴隶制商王朝统治时期。
2. 汤(商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眼见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汤决心灭夏。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归商。
汤的妻子有个陪嫁奴隶,名叫伊尹,汤差使他在厨房干活。伊尹很有才能,为了让汤发现自己,故意有时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却或咸或淡。有一次,汤就此事责问他,他就乘机向汤谈论了自己对治理国政的见解。汤大为惊奇,知道他是一个贤才,就免除他奴隶的身份,任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谋划下,汤积极准备灭夏。
汤以仁厚收揽人心,争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见一人在树上挂起一张网,然后喃喃自语说:“不论天上来的,还是地面来的,凡是从四面八方来的鸟,都飞进网里来。”汤对他说:“你太过分了吧,怎么可以这样网尽杀绝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网就可以了。”农民依言照办。汤祝告道:“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听我话的鸟儿,才飞进网里来。”汤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的事传开后,人民都称赞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纷纷拥护,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汤历数夏桀的暴虐无道,号召夏的附属小国背弃桀,归附商。对不听他劝告者,就先后出兵攻灭。如葛(今河南省-睢县北)、韦(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顾(今山东省鄄城东北)等夏朝属国,以剪除桀的羽翼。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汤还迁都于毫,以此为前进的据点,准备最后攻灭夏朝。
汤还采纳伊尹的建议,停止朝贡夏朝以试夏桀的实力。桀命令九夷族发兵征讨商,这说明桀还能调动九夷族的兵力,汤和伊尹就马上请罪,恢复向夏桀的进贡。
一年后,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使桀的力量大为减弱,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由汤召集部众,出兵伐夏,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举攻灭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定都毫。
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赋,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使商的势力扩展至黄河上游,成为又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朝。
汤为部落首领17年,建商后称王13年,病死。
商汤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华帝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采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3. 汤字怎么写好看
简体字:"汤"的资料大全
汤的繁体字是:汤
汤的异体字是:汤没有异体字
汤的拼音是:tāng,shāng,tāng,shāng
汤的五笔编码是:inr,inrt
汤的同音字是: 伤 愓 慯 殇 殇 汤 滳 漡 熵 蔏 螪 蠰 觞 觞 謪 鬺 丄 垧 扄 曏 赏 姠 尙 銄 鑜 劏 嘡 坣 羰 荡 蝪 蹚 镗 铴 铛 镗 阊 闛 鼞 傏 啺 摚 榶 樘 橖 溏 漟 煻 瑭 磄 禟 篖 糃 糛 膅 蓎 薚 螗 螳 赯 踼 逿 鄌 醣 鎕 隚 饧 餹 饄 鶶 伖 偒 傥 傥 帑 惝 戃 挡 攩 曭 爣 矘 耥 鎲 钂 镋 摥 烫 铴 佒 咉 姎 柍 泱 眏 紻 胦 鉠 鞅 鸯 劷 垟 崵 徉 扬 敭 旸 昜 阳 杨 炀 烊 炀 玚 珜 瑒 疡 眻 禓 羏 蛘 蝆 详 諹 輰 鍚 鐊 阦 阳 霷 扬 飏 鰑 鸉 傟 勨 卬 坱 岟 慃 懩 抰 攁 氱 瀁 炴 痒 軮 飬 养 餋 駚 怏 恙 様 样 羕 詇
汤的QQ繁体字是:汤
4. 汤,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
汤 目录[隐藏]商朝的建立者 姓氏中的“汤” 中医学最常用的剂型 字典中的解释
[编辑本段]商朝的建立者 汤,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
汤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均为成汤。
1、成汤,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他本居于毫,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历史上称之为“鸣条之战”。然后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枣商朝,定都于毫,死后被谥为成汤。其后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是为河南汤氏。
2、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传至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祸及,于是又改子姓为汤姓。 [编辑本段]姓氏中的“汤” 汤姓是子姓的衍生分支,汤姓得姓,既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也有确切可考的历史文献资料。汤姓的祖先向上可以追溯到黄帝。黄帝有个儿子叫玄嚣,其后代有子曰契。汤姓始祖商汤是契的第十四世孙。
汤名“天乙”,又名“履”。夏朝时曾任方伯之职,专管征伐之事,在夏朝末年继立为商族领袖。由于他一直握有重点,并能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人拥戴,也取得了周围方国的信任,他们慕名前来归附,商族人军事实力急刷膨胀。商汤开始了灭夏准备工作。
商汤攻夏,先从征服葛开始,前逐步扩大灭夏和统一周围方国的战争。商汤经过十一次征战将韦国、顾国和昆吾灭掉的,基本上剪除了夏朝的羽翼,占据了兖、豫大平原。经过鸣条之野的决战,夏国灭亡。商汤回师亳邑,众多诸侯前来朝贺表示臣服。后商汤称武王,国号为商,定都亳。商朝正式建立。汤死后,被尊为“成汤”,他的子孙为纪念其丰功伟业,有以他的名字作为氏的,这便是汤氏的最早来源。
现有的汤姓子孙,均系成汤之后,但得姓的途径有所不同,时间上有早晚。从目前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商汤死后,其子孙以他的名字命氏(一说是以他的谥号成汤之汤字为氏),自称汤氏。这是目前汤姓是最大的一支,也是得姓最早的一支。对此,各类史籍均有不同的表述。宁《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汤氏,子姓。夏、商之前未有谥法,尧、舜、禹、汤皆名也”;宋邵思所纂的《姓解》一书中说,“汤,子姓也。封于商”。明嘉靖年间陈士元所著的《姓觿》引用《氏姓大全》一书也认为“商汤之后”。
第二,汤姓得姓的第二种途径于秦朝时宋国遗民中的一支改姓。
商汤的子孙中也有一部分并没有使用汤作氏,而是继续尚用原来的子姓、姬姓,或者使用商姓或殷姓。这一部分商族后裔的姓氏状况一直沿续到周王朝的建立。商朝兴盛数百年后,由于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被实力强大的周族人所取代。其间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多次劝谏纣王,竟被贬为庶民,居宋地(今河南商丘)周王攻打宋都时,微子启袒胸露臂,担着棺材,自缚投诚,表示愿意臣服,同时恳求不要灭掉商族。周王为表示不灭殷商之意,特封启于宋,并立宋国作为自己的藩国。商族其它没有封官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即姓宋,有的仍然以原国号商为姓,或者以殷为姓。因此,可以说,汤姓与宋姓、殷、宋三姓,实出于一家。据《史记。殷本记》记载:启去世以后,其弟衍继位,后传位至偃时,偃自立为王。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三国联合灭掉。当时,宋国的子孙大多以国为氏姓宋,其中偃的弟弟昌的族人改姓子孙。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为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昌的儿子隆又改“子”姓为“汤”姓。由于在商至秦朝数百年的发展中,商时的汤姓与秦时的汤姓已经明显地发生了变化。所以,这里,将此类汤姓得姓方式单列出来加以介绍。
历史人物
汤鹏:字天池,清朝芜湖人,是个心灵手巧的铁匠,他的邻居是个著名的画家,他对画家的生活,既羡慕,又嫉妒,心里很不平静,于是闭门构思,以铁作水山、人物、花卉、虫鸟,作得精妙生动,又大幅的屏风,小幅的窗画,一时许多富人争购,世称“铁画”。他是能突破传统,别出心裁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