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历史的四字歌是谁写的
北京大学高明教授。
他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最近终于完成了由四字一句、共百句组成的《中华历史四字歌》,交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把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浓缩在400个字中,而且形式上要求四字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好读好记,内容上要求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各个朝代的名称、次序和兴衰更替的过程,以及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和字斟句酌,读者可以看到,《中华历史四字歌》展现的是一幅中华历史五千年波澜壮阔的不朽图卷。从“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开始,到“各族人民,同掌政权。华夏文明,史称五千”结束,该书全篇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字里行间传递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的信息,可谓字字重千金。
2. 中国的历史四字成语有那些
"退避三舍"、"如火如荼"、"请君入瓮"、"望梅止渴"、"草木皆兵"
"退避三舍"
(读音):[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造句):
(1) 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2)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3)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如火如荼"
(读音):[rú huǒ rú tú]
(释义):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正是:如火如荼;军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造句):
(1)井冈山的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2)洪灾过后,农民的生产自救搞得如火如荼。
(3)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里,锻炼。
"请君入瓮"
(读音):[qǐng jūn rù wèng]
(释义):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新唐书·周兴传》
(造句):
(1)我们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对方一来,就可请君入瓮了。
(2)我看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来个请君入瓮之计了。
(3)你过去整人惯了,现在来个请君入瓮,你也尝尝这被人整的滋味罢。
"望梅止渴"
(读音):[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造句):
(1)面对理想,我们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绝不能望梅止渴。
(2)有时只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3) 一路上将军一直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刺激着队伍走出了沙漠。
"草木皆兵"
(读音):[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造句):
(1)听过这个恐怖的故事后,小东终日提心吊胆,草木皆兵。
(2)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3)战争即将来临,全国上下草木皆兵。
3. 历史作文怎么写
古埃及被古罗马占领,趋于衰亡。
古巴比伦王国最后被赫梯所灭,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所灭,两河文明衰落。古印度战乱频繁,王国林立,但后来被莫卧儿王朝统治,自身文明受到很大破坏。
是的,只有中国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中国文明保存下来,中国东临大海,古代欧洲没有发达到远航来此,北面有长城,两千年的阻挡,虽然常有匈奴的来犯,但毕竟也是华夏一脉,西临沙漠,敌人也进犯不了,南面又是大海. 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仅存的文明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唯一令我自豪的就是这个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在文化历史上从来都没有断代过. 所以不存在古中国一说.其实四大文明古国说的就是古代的国家. 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中国是完全延续下来的,其他的都不是真正原来的国家. 比如,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从人类最古老的苏美尔文明被取代以后,都折腾了多少个来回了,最后被阿拉伯人占领后,叫做伊拉克,所以,连巴比伦都不是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古国. 埃及也一样.古埃及已经灭亡了,被阿拉伯人占领了.当时的埃及人说的不是阿拉伯语,而是古埃及语,现在作为一种宗教语言还有很少人会说,叫做"科普特语",是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 古印度文明是现在印度的少数民族,达罗比图民族的祖先建立的,后来雅利安民族南下进入印度境内,古印度文明就完全毁灭了. 所以,只有中华文明是自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的.四大文明古国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
但对由于古文明缺乏准确的文献纪录,其具体诞生时间学术界尚有争论。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入铁器时代。
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古埃及的诺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
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
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
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古埃及是指从公元前4000多年开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而结束,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
作为一个基于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国的经典范例。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
公元前4000年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国家,至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王朝8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 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原来说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据最新的水下新发现推断,印度的文明史可能会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这很可能超过埃及。
历史上的印度饱受外来势力的侵扰,而且绝大多数侵略者往往是进去了就不想走,比如16世纪末,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荷兰、葡萄牙、法国、英国都入侵过这个国家。最后是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独占印度达190年之久。
尽管印度遭受过无数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印度的文化始终有一条绵绵不断的主线--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
印度内部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现出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有、宗教与世俗、落后与先进的巨大反差。
古中国文明 中国文明基本上是在与外界无接触或未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展起来的,它很早就形成了其独特的形式。
4. ()()古今四字词语
【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洞见古今】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洞鉴古今】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贯穿古今】贯穿:贯通,通达。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
【通达古今】通达:明白。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学贯古今】贯:通。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知识。
【贻范古今】贻:遗留。给世世代代的人留下榜样。
【扬榷古今】扬榷:略举大要,扼要论述。扼要论述古代和现代的事情。
【中外古今】指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现代。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5. 历史小故事、典故或成语故事(各)三个(要求按照历史四要素写出来)
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
时间:东汉末年
地点:卧龙冈茅草房
人物:诸葛亮、刘备
事件:东汉末年,刘备亲自到卧龙冈茅草房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烽火戏诸侯
时间:西周
地点:烽火台
人物:周幽王、褒姒
事件: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火烧赤壁
时间:三国形成时期
地点:长江赤壁
人物:孙刘联军、曹军
事件: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满意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