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盘桓
原文: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 想到光阴的飞速流逝,等待黄河水清要到什么时日?期望国家能统一安定啊,可以凭借时世清明之时施展自己的才干。我担心自己像葫芦瓢一样,徒然地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啊,又担忧水井淘清了,那清澈的井水却无人饮用。
行止不定地游息徘徊啊,太阳匆匆地就要下山了。萧瑟的寒风四面吹来啊,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
野兽惊惶四顾地寻找着同伴,鸟儿也纷纷鸣叫鼓起了翅膀。原野一片寂静而悄无人影啊,只有征夫在匆匆奔忙。
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有所感触,心中也充满了悲痛和忧伤。于是循着阶梯走下楼来,一时心中郁闷,气愤难平。
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思来想去辗转反侧苦捱时光。 。
2. 犹豫,文言文怎么写
试为解答如下:
1、踟蹰;
2、踯躅;
3、犹疑;
4、迟疑;
5、狐疑;
6、犹豫;
7、犹与:
8、由与;
9、尤与;
10、犹夷
11、踌躇;
12、夷由;
13、夷犹;
14、游移;
15、彷徨;
16、观望;
17、徘徊
……
【注】
犹豫:
亦作“犹移”。迟疑不决。《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明沈鲸《双珠记·西市认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犹豫。 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犹与”、“由与”、“尤与”、“犹夷”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清黄生《义府·犹豫》。
3. 盘桓不去的意思,加上怎么读
很高兴告诉你! 我认为这里,盘桓终日是采用的第一种意思,终日徘徊逗留 精明洞彻则是精细明察;聪明,通晓了解。
盘桓 pán huán 编辑本段 释义 1徘徊;逗留。《文选·班固》:“承灵训其虚徐兮,竚盘桓而且俟。”
李善 注:“盘桓,不进也。”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唐 刘希夷 《捣衣篇》:“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揖山 有田在 东海 永泰沙 ,又偕余往收其息,盘桓两月。” 秦牧 《艺海拾贝·北京花房》:“在里面盘桓,时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趣。”
2周旋;交往。《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二将骤征鞍,盘桓两阵前。”
明 张景 《飞丸记·月下伤怀》:“幸得此地有个 张妈妈 ,朝夕宽慰盘桓。”《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曾经与 黄龙子 盘桓多日,故能得其梗概。”
3玩弄;逗弄。《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即教令史去唤两个妓女,谁知都被那和尚们盘桓了一夜,这时正好熟睡。”
柔石 《别》:“狗要跟着他走,他又和狗盘桓了一息,抚抚狗底耳,叫狗蹲在门底旁边。” 4盘旋;曲折回绕。
北魏 郦道 《水经注·桓水》:“ 雍 戎 二野之间,人有事於京师者,道当由此州而来。 桓 是陇坂名,其道盘桓旋曲而上,故名曰 桓 ,是今其下民谓是坂曲为盘也。”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端的个路盘桓,山掩映。” 清 龚自珍 《清平乐》词:“青溪一曲盘桓,粥鱼茶饭荒寒。”
5广大貌。《文选·陆机》:“名都一何绮,城阙郁盘桓。”
吕延济 注:“盘桓,广大貌。” 6引申为傲慢自大貌。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拥带 燕 胡 ,冯凌险远,讲武盘桓,不供职贡。” 7 盘桓:1徘徊,滞留。
《后汉书·种岱传》:“﹝ 岱 ﹞禀命不永,奄然殂殒。若不盘桓难进,等辈皆已公卿矣。”
三国 魏 嵇康 《述志诗》之一:“庆云未垂降,盘桓朝阳陂。” 8 游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参 成都 议幙……时 凌云山 、安乐园 皆盛处,纠曹 何预 立 、法曹 蔡迨 肩吾 皆佳士,日相与同盘桓。” 9 广大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观 史迁 之《报任安》、东方朔 之《难公孙》……志气盘桓,各含殊采。” 10 犹疑不决的样子。
晋 李密 《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精明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1)指精细明察;聪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 《淮南子·精神训》:“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
(2)指精诚;诚信。 《礼记·祭统》:“齐者,精明之至也。”
(3)指晴明。 《汉书·陈汤传》:“阴阳并应,天气精明。”
洞彻 目录 简介 探源 详细解释 编辑本段 简介 【拼音】:dòng chè 【释义】:(1)清澈见底。(2)通达事理。
【基本解释】 [understand thoroughly;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know clearly] 彻底地理解 编辑本段 探源 (1)刘长卿《旧井》诗:“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 (2)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编辑本段 详细解释 1 亦作“ 洞澈 ”。1透明,清澈。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洞彻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唐 欧阳詹 《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
刘埙 《隐居通议·论悟一》:“一日师令往某处,正雪中,既寒且饥,因结屦忽有悟,则见天地万物,洪纤曲直,如清浄琉璃,无不洞彻。”明 孙承宗《答袁节寰(袁可立)登抚》:“读后先大疏,皎皎揭日月,行中天而底里洞彻,殊令人可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海澄公 家有一三足蟾,可为扇坠,视之如精金镕液,洞澈空明,为希有之宝。” 2 十分明亮。
《汉武故事》:“扇屏悉以白琉璃作之,光照洞彻,以白珠为帘,玳瑁押之。” 宋 苏轼 《佛心鉴偈》:“ 轼 第三子 过 蓄乌铜鉴,圜径数寸,光明洞澈。”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道士展其袖…… 尚 窥之,中大如屋。伏身入,则光明洞彻,宽若厅堂。”
3 虚空貌;通敞貌。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下崎岖而无薄兮,上洞彻而无依。”
宋。
4.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表达什么意思
意思是: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着孤松徘徊。
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选段: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译文:
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归去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