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趣的故事拼音怎么写
有趣的故事拼音:yǒu qù de gù shì
一、有趣
【词语】: 有趣
【拼音】: yǒuqù
【解释】: (~儿)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的故事|这孩子活泼~。
二、的
[de]
1.定于与后面的名词是修饰关系:美丽~风光|宏伟~建筑。
2.定语与后边的名词是所属关系,旧时也写作“底”:我~书|社会~性质。②用在词或词组后,组成“的”字结构,表示人或事物:吃~|穿~|红~|卖菜~。③用字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跟“是”相应:他是刚从北京来~。
[dì] 箭靶的中心:中~|有~放矢。[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境地:~明确
[dí] 真实,实在:~当|~确。
[dī] (外)“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打~|~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
三、故事
【词语】: 故事
【拼音】: gùshì
【解释】: 1(1)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红军长征的~|民间~。(2)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性。
2. “做”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 zuò。
部首:亻部 笔画:11
释义:1.进行工作或活动:做事;写文:做诗;制造:做衣服;当,为:做人;装,扮:做作;举行,举办:做寿;用为;结成(关系):做朋友。
近义词:干,作。
组词:
做大 zuò dà, 做出尊贵的样子;摆架子。也作“作大”。
做法 zuò fǎ,处理事情或制作物品的方法,施行法术。
做客 zuò k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做学问 zuò xué wen, 从事学术研究。
做贼心虚 zuò zéi xīn xū,偷窍或做了亏心事的人,经常心中 惴惴不安,总怕被人知道,处处疑神疑鬼。
例句:
我昨天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做客。
只要有人敲门,他就做贼心虚地以为事情败露了。
只要做的好,花样变得多,社员们一定喜欢吃。
3. 做事情的情拼音是轻声吗
是轻声 一,qīng shēng 轻声:不高声喧闹地,不刺耳地,音高和音量都柔和地 例:轻声低语 低声。
茅盾 《子夜》一:“第一辆车的司机轻声地对坐在他旁边的穿一身黑拷绸衣裤的彪形大汉说:‘ 老关 !是 戴生昌 罢?’” 二,轻声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音长和音强,一个音节,音长变短,音强变弱,就成了轻声。轻声现象跟前后语音环境﹑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质都有一定关系,跟语法也有密切关系,有时还有辨别词义的作用。
如普通语中的"了﹑着﹑的"等虚词和做后缀的"子﹑头"等字都念轻声。有些双音词的第二字也念轻声,如"萝卜"的"卜","地方"的"方"。
汉语有些词里的音节或句子里的词的音,念得又轻又短,叫做“轻声”,也叫“轻音”。(一)轻声的性质 轻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既短又轻的调子。
例如“我们”中的“们”,单念时念阳平,跟在人称代词后面失去了本调,读得既短又轻,这就是轻声。轻声并不是除四声之外的又一个声调,而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特殊音变现象。
轻声与声调不同。声调中起主要作用的音高,音高的升降模式和幅度决定了声调的类型;轻声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音长和音强,一个音节,音长变短,音强变弱,就成了轻声。
声调的每个调类都有自己固定的音高模式,轻声的音高取决于它前面的那个音节的音高模式,与轻声音节的本调倒没有关系。一般说来,上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比较高,阳平次之,阴平再次之,去声最低。
具体说明如下:阴平+轻声→.|2(半低) 例如:哥哥 桌子 阳平+轻声→.|3(中调) 例如:头发 棉花 上声+轻声→.|4(半高) 例如:老子 斧头 去声+轻声→.|1(低) 例如:大意 豆腐 轻声不仅引起音节本调的丢失,而且还会引起音节声母和韵母音色的变化。常见的有三类:(1)使原清塞音、清塞擦音变成相应的浊塞音、浊塞擦音。
“哥哥”后一音节读轻声[gɤ],声母由[k]变成[g],“茄子”后一音节“子”读轻声[dzɤ],声母由[ts]变成[dz]。(2)使原高元音或低元音向央元音靠拢,韵母变得比较含混。
再如上例“哥哥”的后一音节,“哥”读本调时为[kə55],韵母为半高元音[ɤ],读轻声时音节为[gə],[ə]为央元音;还如“茄子”的后一音节“子”,读本调时为[tsi214],韵母为舌尖元音[i],读轻声时为[ə],韵母由[i]变为[ə]。(3)有时引起韵母或声母的脱落。
例如“去不去”[ʨ΄y51 b•ʨ΄y51] “不知道”[pu51 ʐ• tau51 ]等等。(二)普通话变读轻声的规律 普通话里许多轻声与词义、语法成分有密切关系。
语法成分应该读轻声的主要有以下几类:在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当中,哪些词读轻声,哪些词不读轻声呢?一般的说,新词、科学术语没有轻声音节,而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音节。下面就总结几条在普通话中一般读轻声的规律。
1、结构助词“的、地、得”和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例如:甜甜的、轻轻地、看你急得、盼望着、搬家了、吃过了、去北京来着2、语气词“吧、嘛、呢、啊、着呢、罢了、了、吗、哪、呀、哇”等。
例如,走吧、别生气了嘛、你呢、是啊、烦着呢、不愿意说罢了、吃了吗、开门哪3、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头的词。例如,各种亲属称谓词、试试、等等、商量商量、打听打听。
4、构词用的虚语素“子、头、巴”,表示群体的“们”,以“么”结尾的一些代词等。例如,骗子、案子、盼头、零头、下巴、泥巴、同学们、朋友们、什么、多么等。
需注意,有些实语素的“子、头”不能读轻声,电子、中子、窝窝头、狗头军师等。5、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
例如,教室里、楼梯上、桌子上面、床底下、抽屉里面等。6、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
例如,你走来、他离去、说下去、走回去、看起来等。7、量词“个”常读轻声。
这个、那个、五个等。8、口语色彩较浓的四音节词中,第二个音节(无实在意义)读轻声。
例如,马里马虎、黑不溜秋、叽哩咕噜、黑咕隆咚、傻不拉叽等。9、一大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词,习惯上要读轻声。
这些指根据汉语的习惯,一般必读轻声的词。例如,缘分、自在、口袋、麻烦、和尚、吩咐、奴才、阔气、包袱、吆喝、鼓捣等。
(三)轻声的作用 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1.区分意义。
例如:老子(人名)一老子(父亲) 本事(大意)一本事(本领) 虾子(虾卵)一虾子(虾)2.区分词性。例如:大意(名词,主要的意思)一大意(形容词) 练习(名词)一练习(动词) 生气(动词)一生气(名词,活力,生命力) 扑腾(pūténg,拟声词)一扑腾(动词) 3、区分词和短语。
例如:干事:做事情。(短语) 干事:专门负责某项工作的人。
(词) 动静:动和静两个方面。(短语) 动静: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词) 火烧与火烧 年月与年月。
4. 一件的拼音怎写
“一件”的拼音写作:yī jiàn
一
读音:[yī]
部首:一五笔:GGLL
释义: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纯;专。3.全;满。4.相同。5.另外的。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7.乃;竞。8.部分联成整体。9.或者。10.初次。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件
读音:[jiàn]
部首:亻
五笔:WRHH
释义:1.量词,用于个体事物。 2.指可以一一计算的事物。 3.不平常的大事情。 4.文书证明之类。
5. 过拼音怎么写的拼音
过
拼 音
guò guo guō
部 首 辶
笔 画 6
五 行 木
繁 体 过
五 笔 FP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uò ]
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 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来。~去。~河。~桥。~年。~节。日子越来越好~了。
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户。~账。
3.使经过(某种处理):~罗。~筛子。~滤。~淋。~磅。~秤。~油肉。~~数儿。
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了一遍。
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分。~期。~犹不及。树长得~了房。
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硫酸根(SO5-)。~氧化氢(H2O2)。
7.探望;拜访:~访。
8.去世:老太太~了好几天了。
9.过失(跟“功”相对):~错。记~。勇于改~。
10.传染:这个病~人。
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广场。把他送~了桥。
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一页。他回~头看了看。
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你。一匹马比得~两头驴。
[ guo ]
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了。
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北京。我们吃~亏,上~当,有了经验了。
[ guō ]
姓。
6. 爨赣湾庞鬻护钥鉴轹聋这些字怎么读
爨,拼音:cuàn,解释:烧火做饭、灶、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演戏、姓。
赣,拼音:gàn,解释:江西省的简称。gòng,赐给、姓。zhuàng,通「戆」。
湾,拼音:wān,湾的繁写体。
庞,拼音:páng,解释:高大、面貌、脸蛋、姓。
鬻,拼音:yù,解释:卖、古同“育”。
护,拼音:hù,护的繁写体。
钥,拼音:yuè,解释:开锁或上锁的用具。yào,解释:开锁或上锁的用具。
鉴,拼音:jiàn,解释:镜子、照、观察,审查、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以为教训的事情。
轹,拼音:lì,轹的繁写体。
聋,拼音:lóng,聋的繁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