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狂的笔顺怎么写
一、狂的笔顺如图:二、狂的笔划:撇、弯钩、撇、横、横、竖、横。
三、狂的释义1、精神失常;疯狂:发狂。丧心病狂。
2、猛烈;声势大:狂风。狂奔。
3、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狂喜。狂欢。
4、狂妄:狂言。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
四、造字本义动词,狗朝目标物疾速奔行。扩展资料字形演变(如图)组词:一、狂草[kuáng cǎo] 草书的一种,笔势奔放,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
二、狂友[kuáng yǒu] 任性而为、不拘礼节的朋友。三、狂靠[kuáng kào] 表示愤怒或不满时常用。
四、狂贼[kuáng zéi] 猖狂的寇盗;疯狂的贼人。五、狂瘖[kuáng yīn] 因狂病而口不能言。
喻狂妄自封,吝于问学。
2. 狂 字的草书怎么写
狂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狂字本义指狗发疯,出自《说文》的“狂,狾犬也 。”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如《诗·齐风·东方未明》里“狂夫瞿瞿”。
在中国历史上,“狂”常被用作肆意直言的掩饰。当一个大臣想要对皇帝作激切的批评时,便会自称“狂愚”,如魏征对唐太宗说“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同样,任情而发、不遵规度的生活态度,也被称为或自称是“狂”。
3. '狂'字用狂草书法怎么写
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草圣”。
张旭字伯高,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今吾长史,故世人又称张长史。张旭平生嗜酒,性情放达不羁,往往酒醉后一边呼叫一边狂走,乘兴而挥毫。画史上记载,他曾经用头发濡墨书写大字,当时人们叫他“张颠”。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韩玉涛先生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三个特点。其一为“狂”,写起来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无惜是非”。其二为“奇怪”、“变态”。如“游云千万朵”,变幻莫测,下笔结体,都不易捉摸。第三个特点是“可畏”。“可畏”不是“可悦”、“可媚”,摈弃妍美、纤弱的病态,而产生一种岩石压顶之感,“观者对字,若‘逼利剑之锋芒’,感到‘肃然巍然’”。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张旭传世的作品不多,可见到的有《肚痛贴》、《古诗四帖》等。
另一位狂草大书家怀素(737—?)字藏真,俗姓钱,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便出家当了和尚。他比张旭晚二十多年,曾受张旭和颜真卿的影响,幼年学书,十分刻苦。“笔冢墨池”的成语典故就是由他所得。他的书法热情奔放、豪迈恣肆,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当时的诗人李白、钱起等都有赞美他书法的诗篇。韩*F在一首诗中写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把他的字与张旭字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笔画偏肥而前者偏瘦,所以,怀素在《自叙帖》中有“奔蛇走虺势八座”、“寒猿饮水撼枯藤”的诗句,以“奔蛇”和'枯藤”作比,甚为贴切。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尤其狂草,书写者往往是充满激情,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读者从墨迹中隐隐地感受到某种情绪。这其实正是一种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狂草产生于唐代,当时的绘画基本上属于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范山模水,描眉涂目,都须凭藉理性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完成的。即使如吴道子那种带有表现主义成分的画法,也终归要受到物形的限制,并不是能够完全放开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书法中出现了狂草,则可以借用来比较充分地表现情感或情绪。这恐怕是表现主义书法产生的主要缘由。
在张旭和怀素以后,历代都有草书大家出现,如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谓、王铎,清代傅山,现代林散之等。每一书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融进了自己的个性。
4. 狂在田字格的写法
狂 田字格写法(楷书):
狂 田字格写法(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