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分一部分来写叫什么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应该是“分叙法'”吧。你的题目太抽象了。
不然你看一下以下网址,自己找找。
谢谢。
2. 作文的中间部分怎么写
黑板似记忆,粉笔在不停地写着——续写着生活;版面,写满了许多过往的事;黑板擦在不断的擦着那些淡忘的事.但有些事已经深深扎进脑海,无法擦去.
我的黑板上的记忆源于二年级.依稀记得那好像是二年级的第一次作文课.伴随着铃声响起,课便开始了.那时候的语文老师翁老师开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脸,有神的眼睛,咧开的小嘴,好不神气.而缺掉的鼻子则让这一张可爱的脸蛋顿时逊色了不少,唉,这可怎么办呀,这堂课的内容可是画鼻子呀!随着最后一笔的落下,同学们的眼睛里早已闪现出光芒.翁老师的脸上笑意更深了,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大家谁先来试试?”紧追其后的,是纷纷的叫喊“我来!”“请我!”屁股早已不安分地离开了座位.
看着学生们这么积极,翁老师心里也乐开了花.请上了小c(化名),台下又纷纷传来了叹息声,回荡在教室中.只见小c用布遮住眼睛,站在黑板前缓缓旋转了三圈,又不坚定向着圆脸走去,拿起粉笔,似乎显出困惑状.“小c,画左一点!”“不对,再上面一点!”七嘴八舌的议论充斥着整个教室.而黑板前的小c则显得很犹豫,好一段时间都没有落笔.
……
过了一会儿,只见他的手在眼睛周围徘徊了一阵后就不动了,一个俏皮的圆鼻子呈现在我们眼前.“哈哈!”“画错啦!”台下的同学们有的拍着肚皮,有的笑得前俯后仰,还有的甚至擦眼泪状……而台上的小c也只好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伴随着嘿嘿的笑声走回了座位.而后,信心十足的小h(化名)又上了前……
多年以后还记得那篇作文的结尾是“画鼻子游戏还在进行着,教室中时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可能那时的谁胜谁负早已忘记,但我仍旧记得那时真的很快乐,很开心……
这份黑板上的记忆早已在黑板上恢灭,或许是被密密麻麻的习题所覆盖,或许是被陈旧的黑板擦消抹,但却早在那堂课就永恒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们大概已经找不回那份纯真,有时只能在记忆中慢慢摸索,尽力回想.但是却不可能真实地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已被角逐、烦恼、繁重的思想覆盖了,所以永远也找不回那份纯真——一份真真切切的幸福.
我很喜欢“黑板上的记忆”这个题目,因为这又让我回忆起了那次名叫“画鼻子”的游戏.相对于现在我们不会再为这种游戏而欢乐,而叫喊的时候,那时候天真纯洁的我们也许也是我们一份曾经立于黑板的宝贵的记忆吧.
3. 我的老师作文中间部分怎么写
古人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世界上最神圣的一种职业——教师的最真实的写照。
谢老师是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同时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她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烫的卷卷的,披在两肩上;鼻子高高的;眼睛像会说话似的,让人在无形之中让我总是想起书籍《红楼梦》里面描写王熙凤的句子“身材苗条,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不过,我敢拍胸脯发誓,世界上(至少是我们学校)也没有几个像谢老师一样把父亲母亲的爱与教师的职责融合的这样完美无缺的老师。
记得上3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过生日,这位同学的家庭十分特殊,他是一个缺少父爱的孩子。谢老师知道这一点,于是在他过生日那天上午上课时,谢老师找了一个借口把这位同学支出教室,面带笑容的对我们说:“孩子们,今天,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过生,你们知道是谁吗?”女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是谁,倒是男生齐声回答“陈XX”谢老师挥了挥手,意思是让男生安静下来:“没错,就是这位同学过生日,这位同学缺少父爱,我们要尽团体的力量来帮助这位同学,好吗?”谢老师听见了我们响亮的声音“好——!”谢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想再说一些什么事情。突然,那位同学推门进来,谢老师顿了几秒,说:“请同学们翻到语文书第xx页。”当天下午,这位同学收到了来自班级的一份大礼,我清楚的看见,这位同学的眼角泛出点点泪光,我清楚的体会到老师对我们父母一般的情感。
啊,老师,如果您是园丁,我就是花园中的一朵花,在您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如果您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条鱼,在您的怀抱中快乐游泳;如果您是蓝天,我就是一只鸟,遨游在您的保护中。老师,我爱你!
4. 百草园这一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编辑本段]内容讲解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同时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做出了批判。 二、文章思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
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
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三、写作特点 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如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4.课文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
5.第2自然段顺序鲜明,视觉==>听觉==>味觉 动物到植物,顺序清晰 四、第二自然段写景的脉络 本文第二自然段写景相当精彩。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3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
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
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 五、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 第二自然段除了脉络清晰的特点,作者还抓住景物特点,对百草园作了细致的描写。
这段文字着重描绘了百草园在春夏季节的景色,写得精彩生动而富有情趣。在抓景物特点时,作者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使百草园的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鸣蝉,秋天的蟋蟀,加上捕鸟的冬季——这一切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而美丽的四季风采。作者写景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形象。
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石井栏的“光滑”,黄蜂因为肥胖而“伏”在菜花上,叫天子因为轻捷而能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些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准确、生动;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这样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同时让我们听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
了解写景的这些方法,不仅对于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于阅读写景的文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都有好处。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石井栏的“光滑”,黄蜂的“肥胖”……等诸多景物的特征。
要做到这点,必须做到用眼看,细细观察;用心想,慢慢揣摩。还要注意写景的顺序。
作者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采用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这样,就能把百草园给人的总的印象交代得清清楚楚。再其次,还要注意作者如何做到了多角度地观察。
例如:从听觉角度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而从视觉角度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等景物。这些描写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把百草园在一个儿童眼里的感受写得有声有色,加之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见动,静动交错变化运用,叫人读来有滋有味,整个画面才能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
另外,写景离不开抒情的支撑,在对百草园的描绘中,作者正是将自己童年时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融进对景物的描绘中,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 本文第9段为全文的过渡段,从内容到结构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既照应课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提前作了交代。本段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自己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至于因为何故而不能常去百草园玩乐,文章并没有明确直接的交代,只是用了“不知道”、“也许”表示自己的推测。这些词语不仅真实得反映了当时的心理,还对百草园的生活巧妙。
5. 我和书的故事中间部分怎么写
我隐隐约约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下班回来,总会把我抱在她的腿上,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一篇一篇给我讲。我总会静静的坐着,津津有味的听着,仿佛自己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妈妈讲到精彩之处,我还会使劲的拍手,那一刻,妈妈总会欣慰的看看我……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字书——海底两万里。那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妈妈把一本书递到我的面前,我定睛一看,在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幅神秘的图画:一个戴眼镜的科学怪人,正坐在一艘鱼形的怪船中开怀大笑。几只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石斑鱼,正围着怪船游来游去,似乎在打量这个闯进他们世界的不速之客。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住了,立刻从妈妈的手中抢过书来,立刻翻开书看了起来。管他什么作业,先放到一边去了。书中的怪鱼,勇敢机智的尼摩船长,此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切。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听到妈妈的叫声:“辰辰,作业做完了没有。”,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完成,匆匆忙忙的补完作业后,我把书偷偷带到被窝里。夜深了,家中静悄悄的。我又轻轻的把书翻开,和书中尼摩船长一起继续神游奇妙的海底的世界……
第二天醒来时,我发现那本书还被我牢牢地抱在胸口上。接下去的几周,那本书白天陪我去上学,晚上陪我睡觉。他简直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从接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开始,我嗜书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我迫不及待地走入了书的世界了。书展示给我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要奇妙。《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象漩涡一样一下就把我吸到书海的海底,久久不能浮出水面。
6. 秋的作文的中间部分怎么写
秋姑娘到了,秋高气爽,大雁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蔚蓝的天空飘扬着朵朵白云。我喜欢这金色的秋秀,更喜欢那秋天的田野。
走在通向田野的林荫道上,只见路旁的树木已经枯萎了,枯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黄黄的,铺满了大地,踩上去,软绵绵的,还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小草虽然枯黄了,但地底下却蕴藏着勃勃生机,一到来年春天,它又会蓬勃生长。路边的白杨树,落叶就像翩翩起舞的黄蝴蝶慢悠悠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只有那松柏的叶子还是那样苍翠欲滴。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田野上。哇,秋姑娘早已来到了田野上!看,如海的高梁骄傲地昂着头举起火把,绚烂秋光,像是铺满了灿烂的珠宝的花床,它正直的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好像喝醉了酒似的,一阵微风吹过,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飘舞,好像正在对人们招手。瞧,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玉米。每棵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有的还长出了“双胞胎”。随手摘一个,剥开皮,就露出了它那金黄的玉米粒,可真讨人喜爱。
在无边的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它金灿灿的,放眼望去,像铺了一条又长又宽的黄地毯,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像满地都是黄金。嗬!怪不得割稻的农民伯伯乐得合不拢嘴,看着这丰硕的成果,谁心里不乐开花呢!咦?在稻田南边,白花花的是什么?呀,好大的一块棉花地,雪白的棉花在灰色的棉叶里像个桃子一样,难怪人们都叫它们棉桃呢!胖乎乎的棉桃吐出了一团团雪白的棉絮,像牛毛一样柔软。
啊!我爱这秋天,更爱这秋天金色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