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塞问你怎么写
昭君出塞
深深的庭院、沉寂的花木、明眸的宫女、慵懒的梳妆……这一幕幕在昭君心里缓缓飘过。进宫有些日子,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金钗玉饰,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明丽的笑靥了,两弯娥眉,凝满愁绪。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了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
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了的第一声惊雷,在死气沉沉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烈焰吞噬了它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迸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它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
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也想到了国家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让她一想起就浑身颤抖;而异域的寂寞、隔膜、无助、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嫁的少女举目无亲、边疆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一幕幕在昭君的脑海里频频跳动……
天明时,有人奉旨来挑选宫女。一遍遍地述说皇上的封赏、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争的紧张。宫女们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颤。官员失望了,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的少女,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想。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的答卷。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得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答,生命才能显得美丽。
我坐在窗前,边关那里还在打仗,主帅一声令下,一帮士兵呼啸着一拥而上,与敌人抗死拼搏。在战争中,场面火光冲天,人们赴汤蹈火,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很多人壮烈牺牲了,让人悲愤欲绝。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打仗的样子。
那时,那明月还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依然那么亮,那么美。那边关,还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过的边关,一点也没有改变。
自从这秦朝、汉朝以来,总是战争不断,打仗打个不停,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至今还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唉……我在想,如果现在还有像汉朝时的李广一样的飞将军在这儿戍守边关,守得严严实实的,我想,如果真的还有的话,就可以抵挡住那些胡人的骑兵,不会再让他们越过阴山南下了入侵。
望着苍茫的天空,夜色已深……为什么!为什么要发生战争呢?人, 只能活一次,而却去因为自己的野心,轻易葬送了自己的生命!难道,让老百姓连一点儿平平淡淡的生活都不能过上吗?我又情不自禁的写了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并给这首诗命名为《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