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关于三亚天涯海角的一篇短作文(50~70个字).
海角风景区位于三亚市区约23公里的天涯镇下马岭山脚下,前海后山,风景独特.步入游览区,沙滩上那一对拔地而起的高10多米,长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赫然入目.两石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样,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天涯海角”就是由此得名.奇石“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各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里融碧水、蓝天于一色,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如诗如画.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滨,为海南一绝.
这里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成为我国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览胜地.景区内的海水浴场,钓鱼台及海上游艇等设施,既可观赏自然风光,又是游泳好地方,并有一个由“点火台”、“望海阁”、“怀苏亭”和曲径通幽组成的登山多层次游览胜地.一座由现代建筑和仿古传统园林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天涯物寨”、“天涯漫游区”、“海上游艇俱乐部”、“天涯画廊”、“天
2. 【天涯海角在哪里
一说“天涯海角”仅为海南崖县(今三亚市)而已.据《人民画报》1980年第3期在介绍海南岛风光时说:“相传海边石上‘天涯’两字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贬谪海南时所题,现已被辟为‘天涯海角’游览区.”赞同此说法的还有:“由于崖县在古代交通十分闭塞……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曾被流放到这里,现在这里还保留有苏公祠,祠内有苏东坡的石刻像和数块墨迹碑等.”(宁山《地理知识》1980年第1期). 另有张子桢主编《中国地理知识》在《“天涯海角”在什么地方》命题中说:“我国确有‘天涯海角’这个地方,就在海南岛南端,马岭附近的一个美丽的海湾处,现已辟为‘天涯海角’游览区.这里东距崖县所在地三亚二十六公里,西距崖城(原崖县旧址)二十二公里.在一片怪石中,有两块嶙峋的巨石,一个凿上‘天涯’,另一个上刻‘海角’,两相对峙,蔚为壮观.”(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出版). 古时,琼岛是“鸟飞尚需半年程”之地,确实交通闭塞,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只能望海兴叹.据《宋史·苏轼传》和《苏东坡全集》,苏东坡于绍圣四年旧历七月三十日从惠州抵达儋州,确实有被流放到海南,而且还在儋州住了三年,于元符三年(1100年)旧历六月离开海南北上,次年卒于常州.但苏东坡到过海南,却无其他资料证明苏东坡到过海南的崖县,并在崖县刻石上书写过“天涯”二字. 且据《琼州志》记载,苏东坡在海南岛的遗迹和祠堂有儋县桄榔庵、载酒亭、东坡坐石、海口府城苏公祠等.故苏公祠不在崖县而在海口(徐恒彬《“天涯海角”辨析(一)》,《地名知识》1980年第3期). 张云石在《崖县“天涯”石刻非东坡手迹》一文中,也认为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年)到儋州,居三年,但所到之处均有诗作可查,现存四千多首诗中没有一首是写崖州的,因而“天涯”非为苏东坡手迹(《羊城晚报》1961年7月24日). 田青也据《宋史》和《东坡先生年谱》,认为苏东坡在儋耳(即儋州,今海南儋县)三年内,甚至连一般的出游都有详细记载,却找不到他到六百里外“天涯海角”所在地的崖州去的任何记录.“天涯”当然不可能是他的手笔(《旅游天地》1980年第1期). 另据清光绪崖州知州钟元棣《崖州志》卷二二金石志记载:“‘天涯’石刻下马岭海边石上,与海判南天(刻石)相去咫尺.字大三尺许.旁镌雍正十一程哲,字四寸.”《崖州志》记载:“下马岭,城东六十里,斜峙海湾,有一径可通行人.乱石旗布,潮长即不能往来.为州治东路第二关隘,有汛驻防.麓有巨石,高二丈.雍正间知州程哲刻天涯二大字于上.今通名此地为天涯.” 郭沫若曾去“天涯”刻石实地查考,指出“相传为苏东坡所书,但字体殊不类”,其后得见《崖州志》,“既得此资料,因三往天涯海角目验”,“天涯”二字之旁“确有小字依稀可辨”,证明的确为清雍正十一年程哲书刻,与苏东坡无关(《天涯海角》载《羊城晚报》1962年2月20日). 由此可见,海南三亚的“天涯”石刻是清代才出现的.崖县无苏公祠,“天涯”也与苏东坡无关. 而另一种看法恰恰认为“天涯海角”不只一处,并非专指崖县.据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记载:“钦州(今广西灵山)有天涯亭,廉州(今广西合浦)有海角亭.钦远于廉,则天涯之名甚于海角之可悲矣.”那么,也就是说早在宋代钦、廉二州已有“天涯亭”、“海角亭”,还被保存到了明清时期.那么,钦、廉二州的“天涯”“海角”因亭而得名,就要比海南的“天涯海角”还要早将近七百年.换言之,“天涯海角”也就不专指海南的崖县一处. 不过,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翰,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的海南三亚,为“天涯海角”之地,现已为人们所熟知和公认.。
3. 【天涯海角的寓意是什么
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 释 涯:边.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出 处 唐·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地方偏远 示 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3章:“无论~,只要意志相通,咱们是不会分离的!” 近义词 天南地北、天各一方 反义词 近在咫尺、一衣带水 出 处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宋·张世 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 典 故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4. 海南天涯海角是谁写的
海南天涯海角风景介绍
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名字叫做"天涯海角",它位于三亚市西20公里处,是海南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背负马岭山,面向大海。这里奇石耸立,椰林摇曳,碧波万顷,淦帆点点,俨然一派"南天幻影"的景象。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磊石耸立,上有众多石刻。清康熙五十三年(1471)钦差大臣苗曹汤巡边至此,勒石镌字"海判南天",这是天涯海角最早的石刻。"海判南天"石刻对面,有一尊高约7米雄峙于大海的圆锥形巨石,为著名的"南天一柱"景观,"南天一柱"四个大字是清代宣统元年(1909)崖知州范云梯题刻。
再往西约500米便是磊石群,其中一块高约10米的巨上铭刻"天崖"二字,史载为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天涯"右侧一块尖石的顶端,刻有"海角"二字,据说是清末文人题写。这两块巨石通称"天涯海角",该景区以此得名。
该景区沙滩绵长,沙松而软,海水清净,是良好的海水浴场;海面上有东西二岛,可乘游艇登之,开展多项海上游乐项目。区内建有风格独特的园林式建筑群、历史名人雕塑区、天涯购物寨和自然风光
5. 照样子写词语:天涯海角
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大的家——四海为家; 最远的邻居——天涯比邻;
最贵的话语——一诺千金;最粗的头发——千金一发;最大的容器——包罗万象;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强的心脏——万众一心;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难缝的衣——集腋成裘;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
最长的文章——有头无尾;最巧的裁缝——为人作嫁;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难治的病——肝肠寸断;最小的海洋——一衣带水;最怕冷的人——不寒而栗;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最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贵的时间——一刻千金; 最怪的动物——虎头蛇尾;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漂亮的帽子——冠冕堂皇;
最难得的机遇——鬼使神差; 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
最坚固的工事——众志成城; 最费时的工程——百年树人;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高大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神秘的行动——神出鬼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