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写游xx怎么写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杭州,不知道西湖的。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俯拾即是。今夜,我们一行七人去夜游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西湖。
站在岸上,引颈远望,只见对面的柳树是绿的,灯光也是绿的。桥两边像是有两条青翠欲滴的绸带,随时飘动(妙用比喻,将柳树的优雅多姿形象地体现出来。)苏东坡、白居易悠悠然留下一道苏堤一道白堤,堤沿的霓虹灯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坐在游船上,回首岸上,那风光景物更是美不胜收。湖畔间间茶室那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让人领略了古代建筑的韵味。断桥上绿色的灯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把湖水都映绿了,偶尔红色的灯光参差在绿色之中,更是美丽。昂首远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我们七人边谈边看,不时吟诵诗词,不时倾吐肺腑之言。
小舟在湖面上荡漾。“轻舟短焯西湖好,绿水逶迤。”我想欧阳修在写这诗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光景吧!远处,喷泉直冲云天,落下来时,水花四溅,那声音仿佛狮子在泓叫,又如雷声在轰鸣,颇为壮观。喷泉像一块白里透黄的绸带,又如同从九天云霄落下的云雾,为西湖之美锦上添花。(将喷泉描写得颇有气势,而且生动形象,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观察力。)周围的小喷泉色彩繁多,像一条条美丽的彩虹,又如一座座弯曲的拱桥。岸边,城隍山上的城隍阁在灯光的映衬下似乎悬浮在空中,真像是海市蜃楼。
船还在航行。我们又来到了三潭印月。三只葫芦似的石头柱子矗立在湖心,月光从这个“葫芦”的洞眼穿入,又从另一个“葫芦”的洞眼穿人,仿佛在与我们捉迷藏。岛上,树木与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亭子上的宝葫芦似乎是铁拐李的。(小作者很善于观察,观景角度非常能展现景物之美。)他来到西湖,看到这美丽的景致,流连忘返,如痴如醉,醉得连葫芦都忘记带走了。
我们一边欣赏着胜景,一边谈笑风生,好不热闹。今晚的两小时就在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度过,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遐想。
2. 游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yóu
部 首: 氵
笔 画: 12
五 行: 水
部首: 氵
五 笔: IYTB ت ؤ ؤ آ ب س آ
名称 : 点、点、提、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基本释义:
1.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
2.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3.河流的一段:上~。中~。下~。
4.交往,来往:交~。
5.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xìng)。~记。~说(shuō)。~山玩水。
6.姓。
详细释义:
〈名〉(形声)
同本义 [flag's streamer]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鞶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江河的一段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动〉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沸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游鱼细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形〉
虚浮不实 。
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调,善于狡辩);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游滑(油滑);游语(戏谑的、挑逗的言辞)。
组词:
游船 游玩 游客 游水 导游 游泳 漫游 旅游 游赏 遨游 游历 游戏 周游 游丝。
3. 游记作文怎么写
游记就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的写下来。写游记虽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写游记的基本方法还是有的。那么游记该怎么写呢?
一、抓住特点。抓住特点来写,就是要把自己游览的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或者是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记下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就是要靠你自己仔细观察,认真回味才能得到。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把最美的、最有趣的地方深深留在记忆中。只有这样在写的过程中,你才会有景可写,有物可写。
二、理清头绪。所谓理请头绪,就是写游记要有条理,对于所描述的事物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顺序一定要安排好。否则,就会出现思路不清晰,条理不分明的问题,让人看了糊里糊涂,难以理解。一般写游记可以根据游览的方位或是时间为写作线索。写游记一定要组织好材料,只有这样文章才会言之有序,有条不紊。
三、详略得当。写游记不一定要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这样显得没有重点,要选择典型的、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其实写游记也可以像拍电影一样,有些地方用特写镜头——详细地来写,有些地方用全景镜头——只做简单地介绍。
四、表达感情。游记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但光把这些景物记下来,还不算写好。你还应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情景结合,表达对这些名山大川的热爱。最后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写游记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不要把游记写成“流水帐”从游览开始到结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平铺直叙,没有重点、没主次。二、不要把游记写成“只见物不见人”整片作文全是景物描写,却不见人物出现,更没有表达自己感受,显得不够深刻。
4. 怎么写参观游记
1、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2、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3、游记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
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
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4、何才能把游记写好呢?要做到三点:有物、有序、情景交融。
一.有物——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首先,在写游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主体交待清楚,如,游的人或者集体、要写的景物究竟是什么,是部分还是整体等。
其次,要注意在描写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过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把自己的写作目的表达出来,或者表达自己对山水的赞美、热爱,或者说明在游览中发现的哲理等。另外,要努力观察,把所要描写的景物有重点、有层次地写具体,写形象。有时,游览一个地方,你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复杂,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最有特色、最感兴趣的景物,按游踪的顺序,详细地写。还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二、有序——线索清楚。
写游记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
可以按游览路线写,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作者抓住了游双龙洞的路线:途中----外洞----“缝隙”----内洞----出洞。作者按照这一线索展开叙述。前面的内容所用笔墨较少,文章重点写了过孔隙进内洞及内洞的情景。在介绍内洞时,又分了主次,详细写了"双龙",其它的一笔带过,这样就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可以按空间顺序写即根据观察点的转换,描写景物的变化。也就是抓住游览时感受最深的几个场面来写。这样能使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颐和园》一课就是是按观察点的转换、空间变化顺序写了最能表现颐和园之美的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
三、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古语就鲜明地讲出了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在游记写作中,我们把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更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努力“见常人所未见”,让人读了你的文章之后有一种新的感受,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现场演练】
《游 西 湖》
去年暑假,叔叔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我和阿姨一起去西湖游玩。
西湖的景色,实在太美了。阳光照耀在沉静的湖水中,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岸边的柳枝,衔接着倒映在湖水中的柳,组成了一条碧绿的长廊,给西湖增添了几份雅致。
我们坐着小船到了湖的中心。突然,不远处起了雾,朦朦胧胧的。看上去,雾中的桥身呈灰色,白堤犹如一条黑色的绸带,随着波浪荡漾着,起伏着。桥面还有很多人在钓鱼,在欣赏着大自然所赐的美景。这时的西湖静极了,甚至连鱼儿游动的声音也听得见。我弯下腰,捧了一点水。啊!西湖的水真清啊!放在嘴里还有一股甜味。透过清澈的湖水,可以看到湖中的水草绿幽幽的,像一张地毯。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香气,我们顺着香气划去,只见一片绿色的荷叶在微风中摆动着,仿佛在像我们点头微笑,欢迎我们的到来。一片片荷叶像大圆盘似的一个挨着一个,荷叶上还滚动着珍珠似的露珠。有些荷花虽然是刚刚绽放开美丽的容颜,但却像婴儿似的鲜嫩可爱,而且已是香味实足;还有些荷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随着柔风为游人们轻盈起舞;亭亭玉立的荷花又多么像在那绿色地毯上的花卉,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使我不禁陶醉了……
西湖啊,我赞叹你那令人陶醉的景色!
5. 旅游作文怎么写
1、游记中的线索 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 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 2、游记中的主体 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3、游记中的写景 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如一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周围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4、游记中的地点 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 5、记游要分清主次 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一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去的。
例文:游黄山 我早闻黄山风景秀丽,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这个暑假里,妈妈终于要带我去游览美丽的黄山。我和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顶。啊!山顶这么高,好像在云彩上面似的。黄山到处都是坚硬的岩石,而在这些坚硬的岩石缝隙中居然还能长出松树来,真是神奇!这些松树形态各异,有的耸立挺拔,有的枝叶舒展,有的矫健威武,说这些松树有神韵,真是名副其实。黄山可真险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黄山上的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之中。这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妈妈站在鳌鱼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动好像就会从山崖上跌落下去。到了高处,周围一片云海,仿佛走入了仙境。黄山上的云变化莫测,有时白得像一匹锦缎,有时像一条龙似的,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好像在与同伴们嬉戏。黄山上的怪石和青松在云海中时隐时现,更增加了黄山的美感。我和妈妈在黄山上大饱眼福后,便去黄山温泉那里看一看。我早就听说黄山的温泉清澈见底,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看,今天我终于可以亲眼目睹了。果真跟大家说的一样,真是清澈见底,其清澈可与漓江、西湖相媲美。我和妈妈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便在这里继续游览。我和妈妈在黄山和黄山温泉玩儿了一天,到了晚上,一群归鸟和一路月色伴着我们回家了,但黄山上的青松、怪石、清澈的温泉我决不会忘,真是天下美景归黄山!
6. 游记怎样写
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写好游记,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碑文楹联等等,结果是丢了西瓜抓芝麻,写起?自然内容贫乏,索然无味。所以,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二、依据中心,决定取合 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
题材的取舍,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 三、紧扣游踪,疏密有致 游记的内容往往多而杂,写出来怎样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乱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
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
所以,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肿肥胖”、有些部分又显得“面黄肌症”的毛病。
四、写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
我国古代众多游记名篇,“案头的山水”绝不仅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
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当然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正好说明了好笔头要靠长期反复磨练的道理。
附例文: 游狼山 闻思月/文 我们南通是个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城市,狼山更是名闻遐迩。星期日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前往游玩。
上午我们先去了啬园,午餐后就直奔狼山。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狼山古称狼五山、紫琅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所以又叫白狼山。
据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鉴真东渡日本,曾经过此山以避风浪。它位居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我们在车上远望狼山,只见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山顶,十分壮观。
不一会儿,到了山脚下,我们没上缆车,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向上攀登。山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山路两旁古木参天,千姿百态,不禁令人暗暗称奇。狼山不高,父亲说才104.8 米,面积18公顷,在多山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山。
但在南通,却是大名鼎鼎。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说笑间,不知不觉我们就登上了山顶。从山上向下俯视,马路四通八达,楼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传着几艘豪华的大轮船,码头旁的大吊车犹如长颈鹿玩具,好一片壮观景象。
狼山因为落座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所以显得特别突兀高大。尤其是它山势陡峭,拔地而起,临江高耸,直插蓝天,气势更加非凡。
登上支云塔,仿佛觉得不是站在一座百米小山之上,而是置身于九霄云外了。辽阔的江海平原,从脚下一直伸展到无边的远方;滚滚的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奔腾入海;那海,那长江入口处的大海,更是水天相连,烟波苍茫,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
怪不得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来此,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想起萃景楼前两根石柱上的那副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我们的胸怀也顿觉无限宽广!这样的山,怎能不名闻遐迩呢? 狼山之名所以闻名,更因为它和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如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近代革命先驱、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就葬在狼山。
又如法乳堂内的十八高僧巨幅瓷砖画像,出自南通籍画家范曾之手,同样令人敬仰。 傍晚,回程途中,妈妈感慨地说,一切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
7. 游记怎么写
【游记怎么写】
游记就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的写下来。写游记虽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写游记的基本方法还是有的。那么游记该怎么写呢?
一、抓住特点。抓住特点来写,就是要把自己游览的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或者是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记下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就是要靠你自己仔细观察,认真回味才能得到。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把最美的、最有趣的地方深深留在记忆中。只有这样在写的过程中,你才会有景可写,有物可写。
二、理清头绪。所谓理请头绪,就是写游记要有条理,对于所描述的事物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顺序一定要安排好。否则,就会出现思路不清晰,条理不分明的问题,让人看了糊里糊涂,难以理解。一般写游记可以根据游览的方位或是时间为写作线索。写游记一定要组织好材料,只有这样文章才会言之有序,有条不紊。
三、详略得当。写游记不一定要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这样显得没有重点,要选择典型的、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其实写游记也可以像拍电影一样,有些地方用特写镜头——详细地来写,有些地方用全景镜头——只做简单地介绍。
四、表达感情。游记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但光把这些景物记下来,还不算写好。你还应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情景结合,表达对这些名山大川的热爱。最后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写游记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不要把游记写成“流水帐”从游览开始到结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平铺直叙,没有重点、没主次。二、不要把游记写成“只见物不见人”整片作文全是景物描写,却不见人物出现,更没有表达自己感受,显得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