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墓碑怎么写
撰文/陈保才
每人都得死,每人都有他的墓志铭。只不过,有的人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真的不知道呢,还是先让我学学苏青的墓碑吧。
在《归宿》里,苏青的母亲劝苏青:“我想回去写一张遗嘱,叫你弟弟将来替我们做坟时剩出一方空地,将来你便同我永远作伴好了。”
——我想我将来断不定就有儿子,有儿子也未必就做大官,所以像许多伟人的父亲那样,我的墓碑上也断不会写上“某某之父”或“陈某某之父墓”。
妻子呢,或许会有,但是那种贤惠,善良而又朴实的女子,也断不会做女王,断不会大红大紫,所以将来的墓碑上写上“某某氏之夫”,亦不大可能。况且,就算她当了女王,我也不至于俗到这种妻贵夫荣的地步。
那么写上“陈某某之子墓”该当如何呢?也不好。因为我的父亲乃平凡之人,虽一生磊落,但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不像那些将军啦,政治家啦,死后可以立国悼,去什么堂供人瞻仰。己已不能,何况其子?所以我将来靠父亲的英名留世是不大可能了。除非将来我自己出名,子贵父亦贵,不过那时倒更应该将类似的话写在父亲墓碑上才对。
我想我将来肯定不会做大官(现在看来已不大可能了,而且也不乐意),那么元首的写法是不需要了。亦未必成英雄,那么英雄的事迹亦可省略了。像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一样,我的墓上最可能(也最应该)写的就是“文人陈保才之墓”,何也?因为我是文人啊,是文人当然就得恪守文道,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如其文,况且我并没觉得直呼文人有什么不好,虽说没写出经典作品,连作家都不能算,但我毕竟一生侍弄,那么我的辛苦,用功,以及一生那些不为人知的寂寞也可尽显墓碑之中。
2. 怎样写墓碑
墓碑文写法有字数的排列按生老病死苦之数,主要分为堂号、中牌字、出生及忌日、孝男等四大部份。
●堂号:为百家姓氏之发源地,例:杨堂号为弘农,另一种写法为出生地,为亡者出生的地
方。字数为两个字,由右至左排列。
●生日:为亡者出生及过往的日子,一般为农历。外省人以国历忌日。基督教为西元可分为按
民国年及甲子年排列,排列字数为(生)。
农历:生於民国廿年二月十八日
殁 民国八七年二月三日
生 甲子年梅月八日
殁於已卯年端月九日
●中牌字:主要写亡者之姓名,字数为七字或十二字(老),如遇字数不够时可用之、公、
娘等助词书写,安乐园及菩提园为七字。
※小孩、年轻的亡者:故考○○○佳城
女生写:故妣○○之佳城
※有后代之亡者:男:显考○○○佳城
( 未做祖辈 )女:显妣○○○佳城
※做祖辈之亡者:男:显祖考○○○墓
女:显祖妣○府○氏○○之佳城门
●考男:为后代子孙立碑人,字数排列为(生)
例:孝男○○立石
阳世子孙立石
○○
孝男○○同立石
五大房子孙立
○○
.tw/1024x768/main5/right523.htm
3. 直系亲属去世墓碑怎么写
网上找到的,您看一下是否有帮助。
给父亲立碑碑文怎么写
下面是一些写给父母的碑文祭文,仅供参考.有须要用的,请自行对比修正.1.慈父于1926年01月29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出生,于2004年12月07日在北京仙逝.慈父幼年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单独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学徒经商,赡养祖母,后授室成家,养育了两儿两女.因妻生病,慈父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又当妈,家中三代人的生计重任全压在慈父一人的肩上,慈父劳苦一生,把子女抚育成人直至考上大学.慈父一生勤恳持家,乐观开明,晚年更显慈祥.慈父平凡的一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理和所做的操劳,给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您是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您的子孙很惦念您老人家,名师讲课,我们缅怀那段父慈子爱的幸福时间!2.我父***于生之时,上尊长辈,尤敬二老,提壶暖褥,全心为孝.养妻及女,尽心极力,珍妻如体,为夫之楷,怜护爱女,现身说法,日盼成材
给父母立碑,最好的碑文参考一下
拂涕铬文,勒石慰痛,缅怀双亲。
二0一0,腊月二九,慈母病辞,享年七四。
生育七儿,饱受苦难,病磨终生。
伟大父亲,坎坷一生,二岁丧母,六岁放牛,十岁长工,解放返乡,随党基层,工作兢业,胸怀坦荡,对党忠诚。
侍妻待子,无微不至。
起早贪黑,节俭勤劳,忍辱负重,默默付出,不求索取。
苦人天佑,八五高龄,步健体康,儿孙满堂,四代同桌。
挂念子孙,坚持劳作,不曾享受。
勤勉博爱,后人楷模。
碑文多少字给父母亲立碑为佳
墓碑上刻字以“生、老、病、死、苦”五个字顺数循环来衡量,以遇到“生、老”为吉,遇到“病、死、苦”为凶。
所以墓碑上的字以6、7、11、12、16、17、21、22、26、27、31、32、36、37。。为吉。
而且三部分的字(1.左手逝者出生时间去世时间,2.中间逝者名号,3.右手立碑者名字)每部分字数也要合“生、老”的数。
俗话说“三老共一生”,如7字为老,三老为21字,21字按“生、老、病、死、苦”顺数循环为1,1为生。
父母墓碑碑文赞词
非常钦佩楼主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人去逝后,如要立碑,大多都要有墓碑文。
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
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
碑文多少与碑体大小有关。
有关简介的碑文较多时,为保持正面雅洁庄重,通常可以将碑文刻在背面。
通常父名前用显(先)考,母名前用显(先)妣。
专门刻墓碑的人都知道正面应该怎么刻,您只须提出基本要求即可。
有一点相当重要,立碑人中千万不要遗漏了有关亲友的名字,并注明与父母的关系。
农村朋友经常为这些事情搞得不愉快。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最多的只是立在墓前的墓碑,这种碑,只起标识作用。
故而格式比较固定,一般刻碑的人也都会。
居中竖写大字,如:故显考(妣)某大人(太君)之墓。
如果是合葬墓,可以写:故显考妣某大人某太君合墓。
右侧小字说明死者生卒年月,如:其来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最好用干支纪年,下同),其去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
左侧一定要写清楚立碑人的姓名,及其与死者的关系。
直系亲属一般都要写上。
如:孝子某,女某,孙某等。
最后,左侧和右侧一样,小字写上立碑日期。
如:某年某月某日吉时立。
至于 枯木刀 所说的碑的背面刻死者生平行状,这有点类似于古代的墓志铭。
古代墓志铭是埋在墓里面的。
现代人一般不刻墓志铭。
如果确实需要,可以自己写,也是略表子女的孝心。
当然,墓志铭的文字最好简短,文言比较合适,也不要过长。
自己无法完成,可以请人写。
4. 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原发布者:nangsan
墓碑碑文范例1.父碑文:上寿大德,中华太公,显考讳海,垂范志铭。旧历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一日诞生,值荒年战乱;新元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仙游,逢盛世太平。私塾四年即辍学,弱肩躬耕以傍吾祖;诗书一生而勤修,古贤道义并教子孙。十六岁逢吾祖辞世,一家重担弱身承业;十七岁遇家乡旱灾,百里踉跄饿腹背粮。建国初期任副乡长,公而忘私,两袖清风;修身毕生做正直人,锲而不舍,胸怀坦荡。夫妻互敬互爱,炎凉相扶相依,奉高堂吃粗省细,哺子女茹苦含辛。命运多舛而不馁,少年失怙,中年失恃,壮年丧偶;天道酬勤而坚强,饱经沧桑,历尽困苦,安度晚年。精读西游,处世向善;通晓三国,做事严谨。一手颜柳书法,写对联乐赠亲友;满腹经纶文章,做契约喜帮乡邻。显考享寿九十五,为古今稀少;晚辈孝顺父祖曾,纵百年无多。铭曰:无疾而终,铸德毋忘,寒暑祀祭,时节来向。铭记显考,灿烂耀光,百年正果,万古流芳。铭记显考,大道弘扬,化育深恩,海阔天长。铭记显考,佑护吾邦,小康大有,繁茂永昌。铭记显考,神返圣方,往生富贵,福寿无疆。2、哀哀吾父,一生劬劳。垂髫弱冠,谨受傅训,馆塾课业,瓷城学艺。及壮入社,为公劳动,暑午锄禾,寒修水利。耄耋之年,耕作不辍。父运多舛,延宕婚配。勤俭持家,忠厚处世。抚儿慈爱,以身作则。二男一女,教养成人。父亲之德,高山仰止。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与人为善,和睦亲族。推拿掐时,方便四民。我今来思,涕泗长流。恺恻庶汇,叨念不忘!3、
5. 墓碑上的字怎么写,都写什么,有一定的格式吗
碑文
--------------------------------------------------------------------------------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6. 武则天之墓墓文应写什么
武则天之墓确实是一块无字碑。
但是谁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无字碑上面没有字呢? 宋金(公元960—1234年)以后才有游人题字于碑,成为有字碑。但是这些人大都没有正统观念和尊重历史的态度,只顾自己宣泄,逮着一块地方就舞起文来,弄的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前面的文字漫漶不清,后面的文字又镌刻上去,叠床架屋,一盆糨糊。
有感慨莫名的:“女主前朝事,千年恨未平”;有感慨当地百姓对武氏怀念和尊重的,诗云:“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青草齐。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郭沫若《咏乾陵》云:“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良田变土田。无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
由于年代久远,前人后人无法沟通、协调和照应,搞的鸡零狗碎,毫无章法,其中惟有1135年女真文字刻《大金皇帝都统经略记》保存比较完整(旁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巍巍无字碑,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说得形象一点,它的确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
这可能正符合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下面是无字碑的资料,你可以试着参考一下: 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向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也很有可能是当时树立的。
又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时树起的。由此看来,无字碑无疑是武则天树立的。
这块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
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碑上无字原因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开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
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
她在政治上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职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
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
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处于最低处。
第五,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职是之由,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
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