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字格的陶怎么写
一、陶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是: 二、陶字的基本释义 [ táo ] 1、用黏土烧制的材料,质地比瓷质松软,有吸水性:陶器。
陶俑。彩陶。
2、制造陶器:陶冶。 3、比喻教育、培养:熏陶。
4、姓。 5、快乐:陶然。
陶醉。 [ yáo ] 皋陶(Gāoyáo),上古人名。
三、陶字的组词有陶醉、陶冶、熏陶、彩陶、陶陶、**、白陶、陶器、陶钧、黑陶、陶瓷、陶土、陶然、陶管等。 扩展资料附 文言版《说文解字》:陶,再成丘也,在济阴。
从阜,陶声。《夏书》曰:“东至于陶丘。”
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陶,第二次堆成的土丘,位在济河北面。
相关组词 一、皋陶[gāo yáo] 传说中东夷族的领袖,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陶(yáo)。
二、彩陶[cǎi táo]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器,上面绘有彩色花纹,普遍见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中。 三、熏陶[xūn táo]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在父母的熏陶下,他从小喜爱音乐。
四、陶冶[táo yě] 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冶(yě):熔炼金属。 五、陶醉[táo zuì]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自我陶醉。
陶醉于山川景色之中。
2. 草书字体陶字怎么写
“陶”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赵佶。
宋徽宗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2、第二种:书家——赵孟頫。 赵孟頫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3、第三种:书家——孙过庭,出自——书谱。
孙过庭擅长楷、行、草诸体,尤以草书著名。最具有特点的是横划、长点捺,先顿笔重按,后顺笔出锋,使一笔中陡然出现两种变化。
右环转下作弧笔时,笔画末端由精转而出细锋。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陶”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蔡襄。 蔡襄的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
蔡襄与苏轼、黄庭坚和米芾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 2、第二种:书家——米芾,出自——晋纸帖。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智永。
智永善书,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
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3. 陶简体怎么写
俊草书写法: 1、李洤标准草书书法字体: 2、腾祥伯当草书字体: 3、博洋草书3500字体: 俊行书写法: 1、禹卫书法行书简体字体: 2、钟齐段宁行书字体: 3、李旭科毛笔行书字体: 俊汉语汉字,拼音:jùn;俊字属于夋字族。
在夋字族里,夋字都是声符兼义符。夋字族汉字都与“尖锐”之义有关。
释义: 1、〈名〉(形声。字从人,从夋(qūn),夋亦声。
“夋”意为“顶尖”。本义:鹤立人群者。
才智超群的人)同本义,俊,材千人也。――《说文》,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春秋繁露·爵国》光彩 那就算你在世街路上留了朋友,俊了师傅了。――《儿女英雄传》 2、〈形〉通“峻”,大;高尚。
俊乂在官。――《书·皋陶谟》克明俊德。
――《书·尧典》时有俊风。——《大戴礼记·夏小正》俊鹘抟水禽。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又如:俊伟(伟大;高大);俊德(大德);俊风(大风);俊马(好马,快马)杰出;卓越;出众。如:俊民(优秀的人);俊艾(贤才之士);俊髦(才能出众的人);俊烈(杰出刚正);俊眼(杰出的眼力);俊声(才智出众的名声)雄健,英武。
如:俊朗(英俊潇洒);俊敏(英俊聪敏);俊捷(雄健洒脱);俊鹘(矫健之鹘);俊爽(雄健敏捷)漂亮,美丽状极俊健。——《聊斋志异·促织》又如:俊刮(俊俏;漂亮);俊快(俊美而流畅);俊庞(容貌俊秀、漂亮);俊生(俊俏,俊美)味美;可口。
如:俊味(美味)精;高明;高雅;美好。如:俊语(高明的言辞,妙语);俊眼(高明的眼力);俊赏(精于鉴赏;善于玩赏的人;快意、潇洒的游赏);俊骨(高雅的气质)美称,尊称。
如:俊兄(对自己哥哥的尊称);俊弟(对弟弟的美称);俊鸟(对鸟的美称)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4. 陶的草书怎么写
如下图所示: 陶,拼音táo或yáo,多音汉字,名词时多念táo,做动词时多念yáo。
有多种释义。 起先陶字写成没有“阝”的“陶”,后来在其左增加“阝”部,形成陶字,其义为表示制陶时从高坡上取黏土之义,所以说陶字也可以说是形声兼会意,后世便以这个字代替“陶”。
陶 yáo〈名〉通“窑”。窑灶 [kiln]《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
——《一切经音义》 平遥,史称古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春秋时为晋国属地,战国时属赵国。
秦置平陶县,西汉置京陵、中都县。北魏始光元年( 424),改平陶为平遥。
扩展资料: 基本信息 1、【汉字】陶 2、【拼音】táo 3、部首笔画 4、五笔86:BQRM;五笔98:BQTB 5、仓颉:NLPOU 6、笔顺编号:5235311252 7、四角号码:77220 8、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676 9、笔顺:横撇弯钩、竖、撇、横折钩、撇、横、横、竖、竖折、竖 造句: 1、深州古陶艺的工艺流程,从采土、滤泥、拉坯、渗碳、雕刻到烧制,都是手工制作,要求严格,独具技巧。 2、199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师从著名陶艺家罗小聪教授,后釉下五段名家邓文科、丁华汉大师的指点。
3、是次展览展出著名陶艺家潘柏林逾百件的陶塑作品,当中包括历史人物、戏曲小说、市井风情和仙佛动物等题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汉语汉字)。
5. 陶字怎么组词
1.陶醉[táo zuì]
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2.陶冶[táo yě]
烧造陶器、冶炼金属
3.熏陶[xūn táo]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
4.陶陶[táo táo]
欢乐
5.**[táo zhù]
烧制瓦器和熔铸金属
6.陶然而醉[táo rán ér zuì]
形容酣畅淋漓地醉饮
7.陶陶自得[táo táo zì dé ]
自己觉得快意。 同“陶然自得”。
8.陶情适性[táo qíng shì xìng]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陶”字的释义
拼音táo或yáo,多音汉字,名词时多念táo,做动词时多念yáo。有多种释义。起先陶字写成没有“阝”的“陶”,后来在其左增加“阝”部,形成陶字,其义为表示制陶时从高坡上取黏土之义,所以说陶字也可以说是形声兼会意,后世便以这个字代替“陶”。陶 yáo〈名〉通“窑”。窑灶 [kiln]《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一切经音义》平遥,史称古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春秋时为晋国属地,战国时属赵国。秦置平陶县,西汉置京陵、中都县。北魏始光元年( 424),改平陶为平遥至今。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s?wd=%E9%99%B6%E7%BB%84%E8%AF%8D&cf=zuci&ptype=term